辽宁省教师资格教育学重点缩印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0785258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教师资格教育学重点缩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辽宁省教师资格教育学重点缩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辽宁省教师资格教育学重点缩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辽宁省教师资格教育学重点缩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辽宁省教师资格教育学重点缩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教师资格教育学重点缩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教师资格教育学重点缩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1.什么是教育?它是如何产生的?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概念可分广义和狭义的。广义的教育指的是一切有意识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专指学校教育而言的,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段所需要的人的活动。2.怎样理解教育的构成要素和属性?教育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就可称为教育者。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活动,在这

2、个活动过程中,教育者以其自身的活动来引起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按照一定得发展方向去发展。离开了教育者及其有目的的活动,教育活动也就不存在了。(二)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教育活动是使受教育者将一定得外在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内化为自己的智慧、才能、思想、观点和品质的过程,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参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是不会获得好的效果的。(三)教育措施。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的三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者受教

3、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教育的属性。(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人类社会之外以及动物界是不存在的。(二)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2.教育的历史性;教育随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随人类社会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教育都表现不同的性质和特点。一定的教育部可能超越一定得历史时期不可能超越这一时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因而在人类历史上,有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便有什么样的社会性质的教育,教育具有历史性。3.教育的阶级性

4、;一定的教育反映一定阶级的要求并为之服务,它主要体现在教育的目的,制度、方针和内容上。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2)教育具有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3.个社会历史形态的教育有哪些特点?(一)原始社会教育。特点:1.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教育是统一的、共同的、平等的。2.教育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分出来。3.教育的方式是“口耳相传”。4.教育内容简单。主要是与生产、生活得现实需要的直接相关的知识。5.教育没有阶级性。年轻一代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二)奴隶社会教育。特点:1.出现专门从事教育工作地教师,产

5、生了学校教育。“学在官府”,“官师合一”。2.教育从生产劳动中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3.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4.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5.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三)封建社会教育。特点:1.教育是封建地主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剥削和统治农民的官吏。2.教育具有森严的等级性,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家庭出身的品级有严格规定。3.在校阅内容上“独尊儒术”,在教育方法上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实行棒棍纪律教育。4.学校成为科举的预备教育。(四)资本主义教育。特点:1.教育目的的双重性。一是培养统治阶级子弟成为能领导、管理生产,从事科学研究的专门人才;二是

6、劳动人民的子弟,在政治上成为温驯的公民,在生产上成为熟练操纵机器的工人。2.在教学内容上增加自然科学的科目,使代数、三角、物理、化学、生物、等逐渐成为学校的必修学科。3.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实验、演示、实习及电影、广播、电视和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4.学校教育日益一生产劳动相结合。(五)社会主义教育。特点:1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权为劳动人民所掌控。2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是一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受教育者。3.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4.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5.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主张民族平等,反对民族

7、歧视和民族压迫,各族人民都有享受同等教育的权利。6.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是与宗教相分离的,反对宗教对教育的干预。4.学校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其产生的条件?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我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得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传递成为可能。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5.何谓学校教育制度,制定依据?(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教育经费控制、教育行政组织系统以及有组

8、织的教学和教育的机构体系。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二)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1.学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2.学制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3.学制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此外学制的建立还要考虑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的特点,考虑国家原有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整体结构中各级各类学校内在联系的合理性。6.简述我国现行学制。当前我国学校的主要类型与系统。(一)学校的主要类型;1.幼儿教育2.初等教育3.中等教育4.高等教育(二)主要的学校系统;1.普通教育的学校系统:由普通小学、

9、初中、高中组成,对学生实施基础教育。学制主要有两种:“六三三制”和“五四二制”。2.专门教育的学校系统。3.成人教育的学校系统。四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一)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二)重视早期智力开发和学前教育(三)初等教育入学教育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四)寻求普通教育、中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五)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六)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7.试述当前学制改革的趋势。8.什么是义务教育?意义?特征?一义务教育概述:(一)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

10、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二)义务教育的特征:一是强制性;是实现教育普及的必要手段。通过立法程序宣布实施义务教育,正是这种强制性的集中表现。二是普遍性;是义务教育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义务教育实施的对象是全社会范围内的适龄儿童,同其他的教育类型相比,它的普遍性极为突出。义务教育的意义:1.义务教育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2.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3.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第二章1.试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经济决定和制约教育,教育又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反作用。随着现

11、代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离不开经济和生产地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和生产地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律和速度(二)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三)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四)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的变革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一)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1教育能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2教育能把一般的劳动者转变为专门化的劳动者3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4教育能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转换为

12、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5教育能把单维度的劳动者转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在生产地重要途径;首先表现在它的继承性上。继承性是科学的一个特点,而科学的继承和积累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其次,通过学校教育所进行的再生产又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最后,通过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又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三)教育能够生产新的科学知识与新的生产力。2.怎样理解教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二)政治制约着受教育权(三)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又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运用他们所掌握的政权,按照自己的利益,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教育方针

13、政策或各种教育法规来确定的,并以此对教育实践加以规定和控制,从而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二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一)教育能够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二)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的民主意识,促进社会政治民主(三)教育可以形成积极地舆论力量,促进政治制度的发展。总之,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反过来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制度有着伟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变得越来越重要。当然,尽管教育对社会政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却不能决定社会的政治力量。3.什么是文化?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烦人总

14、和,包括社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价值观、规范准则、意义符号等);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机构等,包括社会的科学、艺术、宗教、道德、社会风俗习惯以及规章制度。文化五种存在形态:一是物质形态的文化,二是制度形态的文化,三是观念形态的文化,四是活动形态的文化,五是心理形态的文化。一社会文化对教育的作用(一)在宏观层次上,文化通过为教育提供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发生影响。1.社会文化背景对教育具有影响作用:其一,社会文化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而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就必须发展教育事业。【两个原因:(1)文化的发展对享受文化的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2)文化的

15、发展使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价值。一方面,文化的发展使家长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价值。另一方面,文化的发展使就业人员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价值。】其二,文化的发展促使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加强。 2.民族传统文化对教育具有影响作用:其一,民族文化传统,特别是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需要一定得活动实现传承。其二,作为民族文化传统的核心内容,民族价值取向极大地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对教育地位的认识、对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选择。其三,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制度的确立具有影响作用。其四,无论民族文化传统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与学校教育人的发展的影响在方向上是否一致,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都存在着影响。 (二)在微观层次上

16、,社会文化深入到学校内部,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活动内部的文化构成。1.社会文化影响学校文化2.社会文化直接影响课程文化3.社会文化影响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教育能够保存和传递文化(二)教育能够选择文化(三)教育能够整理文化;1.文化对通过校阅整理文化具有客观要求2.教育自身具有整理文化的迫切需要3.教师具有整理文化的能力4.学生尤其是研究生,也具有整理文化的能力。(四)教育能够活化文化(五)教育能够促进个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吸收和融合;【教育是一种最积极、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因为:1.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易于进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吸收和融合的新生一代2.教育帮助人们掌握多种语言,有利于不同文化的沟通3.教育促进新生一代民族自尊心的增强】(六)教育能够创造和更新文化;1.校阅能够创造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并能够推动其实施普及,从而为文化的创造更新提供新鲜元素2.教育为文化的不断发展、更新提供大量富有创造活力的人。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