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培训讲解学习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0785220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调解培训讲解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人民调解培训讲解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人民调解培训讲解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人民调解培训讲解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人民调解培训讲解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调解培训讲解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调解培训讲解学习(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正确理解 人民调解法 依法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2010年8月28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 人民调解法 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律 它的颁布实施 对于完善人民调解制度 促进人民调解工作发展 对于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对于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 密切党群关系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民调解法 作为人民调解工作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标志着人民调解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为广大人民调解组织依法调解矛盾纠纷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和法治保障 在此 我就人民调解法的内容作一下简要的讲解 一 人民调解法 的制定 一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

2、纷的原则 人民调解三项原则 人民调解法 规定 人民调解组织开展调解工作 应当遵循当事人自愿平等 不违背法律法规政策 尊重当事人权利三项原则 1 在当事人自愿 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应当在当事人自愿 平等的基础上进行 当事人可以接受调解 也可以不接受调解 即使在调解的过程中 当事人也可以拒绝继续调解 当事人可以接受人民调解委员会安排的调解员 也可以自主选择调解员 当事人可以接受调解员提出的调解方案 也可以自行提出调解方案 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达成书面协议还是口头协议等等 当事人在调解的过程中享有平等的地位 权利行使平等 义务履行平等 任何人均不享有特权 人民调解三项原则 2 不违背法律 法规

3、和国家政策民间纠纷的内容主要涉及法律规范调整的范畴 也有许多纠纷涉及道德规范调整的范畴 人民调解主要依据法律 法规 国家政策进行 在不违背法律 法规和政策设定的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 可以依照社会公德 村规民约 公序良俗 行业惯例进行调解 纠纷调解的结果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确定 不得违反法律 法规和国家政策的明确要求 不得侵害公共利益和第三方权益 人民调解三项原则 3 尊重当事人的权利 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 行政 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的原则 尊重当事人权利原则是人民调解的保障 调解 仲裁 行政或司法途径 都是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各具优势和特点 选择哪种途径主张权利 维

4、护利益是当事人的权利 二 人民调解的工作范围 即受理纠纷的范围 人民调解受理纠纷的范围 二 人民调解的工作范围 即受理纠纷的范围人民调解受理范围 是指人民调解组织负责调解哪些类型 哪些性质 什么内容的纠纷 也就是说 哪些纠纷应当受理 哪些纠纷不应当受理 人民调解法 中界定人民调解的范围为 民间纠纷 一般认为 凡是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 公民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 涉及当事人有权处分的人身 财产权益的纠纷 都属于民间纠纷 都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来处理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 特别是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 人民调解的范围 从纠纷主体到纠纷内容 都有了较大的拓展和变化 比如因土地承包 村务管理 征地拆迁 环

5、境污染 劳资工伤 物业管理 医疗纠纷 催讨欠薪等社会热点 难点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多 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的民间纠纷 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类型 1 婚姻家庭纠纷 这类纠纷是指因婚姻家庭方面的人身关系及由此产生的财产关系所引起的各种纠纷 主要包括 因恋爱解除婚约 夫妻不和 离婚 妇女带财产改嫁 借婚姻关系索取财产 以及父子 婆媳 妯娌 兄弟姐妹 夫妻之间因分家析产 赡养 扶 抚 养以及家务 家庭暴力等引起的纠纷 2 生产经营性纠纷 主要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以生产为目的发生的纠纷 主要包括 种植业 养殖业 买卖等生产经营方面引起的纠纷 此外 还包括因地界 水利 山林果树 草场 滩涂 农机具和牲畜等生

6、产资料使用方面引起的纠纷 3 财产性纠纷 是指由于财产的确认 归属损害等问题所发生的纠纷 这类纠纷主要包括所有权纠纷 使用权纠纷 债权债务纠纷 所有权纠纷指对物质财富的占有 使用 处分权的争议 使用权纠纷指的是对物的使用权的争议 比如 租赁 宅基地纠纷就是使用权纠纷 如债权债务纠纷 就是财产性纠纷的范围 4 侵权性纠纷 是指纠纷主体一方或数方不法侵害他人人身权或财产权引起的纠纷 但必须是未构成犯罪的轻微违法行为引起的 如情节轻微损害他人财物 轻微伤害 损害名誉等行为以及由此给受害者一方造成直接或间接财产损失所引起的纠纷 5 人民调解不得受理调解下列纠纷 1 法律 法规明确规定由有关部门管辖处理

7、的 2 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或正在审判的 3 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 4 已构成犯罪或构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行为的 5 已经申请基层人民政府处理或处理完毕的 三 调处民间纠纷的程序和方法 一 当事人申请调解1 申请主体 发生纠纷后 可以由一方当事人申请调解 也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共同申请调解 实践中 由于发生纠纷 双方当事人之间往往产生对立情绪 很难做到共同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特别是侵权纠纷 一般都是权利受侵害方积极寻求纠纷的解决 侵权方往往怠于解决纠纷 因此 一方当事人申请调解情形多于双方共同申请调解的情形 此外 当事人的亲属 邻里 同事等也可以代其申请调解 2 申请形式 当事人申请人民调解 既

8、可以口头申请 也可以书面申请 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记录在案 3 纠纷管辖 人民调解不像诉讼那样具有严格的管辖 但应当遵循与当事人有密切联系的原则 就近原则和有利于纠纷解决的原则 4 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纠纷 人民调解工作没有专门的受理环节 也不需要给当事人发受理通知书 只要人民调解委员会认为申请事项属于人民调解的工作范围 即应开始对纠纷进行调解 即意味着已经受理 当事人向人民调解员提出调解申请的 要做好登记工作 二 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动调解主动调解 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没有当事人申请的情况下 主动为当事人调解纠纷 许多纠纷发生后 当事人不主动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或者没有及时向人民

9、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也不通过其他途径寻求解决 这就容易错过矛盾纠纷的最佳解决时机 甚至使矛盾纠纷扩大 激化 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动介入调解 能够抓住化解矛盾纠纷的最佳时机 使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 当事人拒绝调解的处理自愿原则是贯穿人民调解始终的一项重要原则 当事人可以接受调解 也可以不接受调解 当事人拒绝调解 需要以明示的方式表达出来 即以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告知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人民调解员不愿接受调解或者不愿继续调解 当事人对人民调解工作不满意或不配合 但没有明示拒绝调解的 不属于拒绝调解 在开始调解之前 人民调解员不一定要询问当事人是否愿意调解 特别是对于调解双方当事人正在激烈对抗的纠纷

10、只要当事人没有明确拒绝调解 就是默示同意调解 当事人拒绝接受调解或者拒绝继续调解的 人民调解员可以先对拒绝调解的当事人进行适当的规劝和疏导 告知其调解的好处 如果当事人一再明确拒绝调解 人民调解员应当终止调解 四 人民调解员做好调解工作的要求 1 人民调解员调解民间纠纷 应当坚持原则人民调解员在调解民间纠纷时应当遵循 人民调解法 第三条的原则 即 自愿 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不违背法律 法规和国家政策 尊重当事人权利 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 行政 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2 人民调解员调解民间纠纷 应当明法析理明法析理就是通过诠释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 向当事人讲明道理而促成和解

11、的方法 明法析理对人民调解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民间纠纷涉及面广 包括婚姻家庭 经济活动 侵权行为 相邻关系以及其他方面的纠纷 其中婚姻家庭纠纷又包括离婚纠纷 抚养纠纷 赡养纠纷 探视权纠纷 追索扶养费与赡养费纠纷 收养纠纷 分割共同财产纠纷等 经济纠纷又包括承包经营纠纷 合同纠纷 借款纠纷 担保纠纷等 侵权行为涉及交通事故 工伤事故 环境污染 医疗事故等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 相邻关系纠纷涉及通行权 通风权 采光权和噪声影响等引发的纠纷 其他纠纷包括名誉权纠纷 肖像权纠纷 土地山林矿藏纠纷 拆迁纠纷 房屋纠纷 侵犯商业秘密 著作权 专利权 知识产权 股票 期货纠纷等 这些纠纷都可能成为人民调解工作

12、中面对的问题 因此 要求人民调解员应当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 一 人民调解制度中的当事人权利 主要有如下四项 1 选择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员在整个调解程序中 当事人意思处于重要地位 当事人对调解的合意选择 授予人民调解机构和调解员以管辖权 而该管辖权也可以随时因一方或者双方终止调解的意思表示而消灭 2 接受调解 拒绝调解或者要求终止调解当事人不仅有权选择和接受调解员对其纠纷进行中立调解 并且还有权在调解程序的任一阶段提出终止调解的要求 当事人一旦要求终止调解 调解即告结束 3 要求调解公开进行或者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可以要求调解公开进行 也可以要求不公开进行 当事人要求调解不公开进行的

13、 应予准许 4 自主表达意愿 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只有将调解过程建立在当事人自主 充分表达意愿的基础上 才能够真正查清事实真相 找出纠纷发生的原因和争执的焦点 最终对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化解纠纷起到积极作用 调解协议是当事人在平等和自愿的前提下达成的 虽然双方可能都作出了让步 牺牲了自己在纠纷发生时要求的部分利益 然而他们最终发现 只有彼此都接受双方同意的约束 才是唯一现实的选择 这正是当事人自主参与的结果 二 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须履行以下三项义务 1 如实陈述纠纷事实当事人应当如实陈述纠纷事实 只有如实陈述纠纷事实 才能让调解员了解纠纷的事实真相 弄清事实 分清是非 找准纠纷的症结 进行

14、调解工作 从而达成调解协议 解决纠纷 有的当事人为了在调解过程中占优势 让调解员在事实判断上倾向于其一方 只陈述对自己有利而于对方不利的事实 掩盖 缩小对自己不利的事实 甚至还会故意歪曲或者虚假陈述纠纷事实 在这种情形下 调解人员通过听取当事人双方的陈述 辅之其他证据 证言 判断事实真相 2 遵守调解现场秩序 尊重人民调解员首先 当事人应当遵守调解现场秩序 在调解过程中 当事人应举止文明 有序发言 陈述和辩论 不得哄闹 寻衅滋事 扰乱调解秩序 不得侮辱 诽谤 威胁 殴打人民调解员或其他调解参与人 其次 当事人应当尊重人民调解员 人民调解员是经群众选举或者依法聘任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 在调解过

15、程中 当事人应当尊重人民调解员 不得侮辱 诽谤 威胁 殴打人民调解员 3 尊重对方当事人行使权利在人民调解过程中 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应尊重对方当事人行使上述权利 这也是一方当事人享有权利时对方当事人及其他人应履行的义务 六 调解 一 根据纠纷的不同情况 采用多种方式调解针对纠纷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的方式 有利于调解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相对简单的纠纷 人民调解员可以帮助当事人进行分析 提供参考意见和方案 促进当事人达成调解 对相对复杂 矛盾尖锐的纠纷 人民调解员在调解纠纷过程中 发现纠纷有可能激化的 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对有可能引起治安案件 刑事案件的纠纷 应当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

16、门报告 人民调解员在调解纠纷过程中 发现纠纷不属于人民调解范围或者调解不成的 应当终止调解 并依据有关法律 法规的规定 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仲裁 行政 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二 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人民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 应当充分耐心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 询问产生纠纷的有关情况 了解和洞察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和要求 不能偏听偏信 主观臆断 更不能在没有充分听取当事人陈述的情况下 贸然提出意见和解决方案 当事人在陈述事实和理由时 可以提供相应的证据 以帮助人民调解员弄清事实 但没有提供证据的 不妨碍调解工作的进行 人民调解员也不得据此停止或者拒绝调解 人民调解员也可以主动调查有关事实 三 讲解有关法律 法规和国家政策人民调解工作是一种说服教育工作 要达到说服教育的目的 就要做到话要有理 理要有据 据要合法 这就要求人民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 需要根据法律 法规和国家政策 摆事实 讲道理 真正做到以理服人 当事人有不正当要求和不切实际的愿望的 人民调解员要运用法律 法规和国家政策 适时指出当事人主观意愿的不合理性或者违法性以及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引导其权衡利弊 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