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述.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0780360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述.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述【摘 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教师引导学生能够在诵读、鉴赏、联想古诗词的过程中,积累感悟、引申反思、实际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要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因此,经过选择和锤炼的古诗词佳作被选入初中教材。教师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和欣赏美。一、诵读古诗词古诗词本身的语言就富含音律美,平仄押韵的节奏在韵律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

2、,教师可以先进行朗读教学,教授学生一些古诗词朗读的基本技巧,比如停顿、重音和语速等基本问题。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选择一些名家的诗词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学习,感受古诗词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然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朗读,让学生在听读、跟读、自读的过程中体会古诗词的韵脚设计,领略古诗词的音律美。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能够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领会诗词表达的意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欣赏音韵美的能力,还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二、鉴赏古诗词古诗词是学生语文学习阶段中是一个比较深

3、奥的学习内容,主要原因是古诗词内涵丰富,深刻难懂,在短短的几个字之中包含着诗人对景色的描写、对事物的叙述、对情感的表达,蕴含着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一定的哲理美。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不能停留表面,仅仅是诵读、背诵,而是要挖掘古诗词的内在价值,体会诗人在创作时的情感。诗人在进行诗词创作时往往会把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想法都融入诗词之中,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鼓舞、受到启迪,深刻理解诗中暗含的哲理。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教会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分析写作背景、写作手法,锤炼诗人的字词,反复推敲,才能体会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讽刺诗、哲理诗、边塞诗、送别诗、咏物诗、咏怀诗、怀古诗、田园诗

4、等多种古诗词类型,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赏析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各种题材的古诗词,理解每一首古诗词中包含意境和意象。三、想象古诗词我国古诗词的思想情感表达方式常常是通过借情抒情或托物言志等手法,这些含蓄表达的表达方式把诗人的所见、所思、所想浓缩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之中,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古诗词含蓄的表达方式决定了,学生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联想才能够理解到古诗词背后蕴含的意境。另一方面,想象力也是学生必备的综合学习素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提升学生智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放飞想象力,感知诗中描绘的事物和情感。四、互动教学语

5、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是思想观念和情感精神的传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文章在结构、语言或者情感上体现的魅力,教给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赏析,对学生进行情感的陶冶,从文章表面延伸到思想情感深处,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的美学修养,教师可以在实践中积累创新经验,适当给学生传授一些课本没有涉及的理论知识,重视道德教育,结合语文教学内容,用作品中主人公的高尚品格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给学生的创新插上翅膀。另一方面,教学中要顺应时代的需求,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这些新技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多媒体能够减少空间和时间对教学的限制,将声音、图画、视频

6、等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把静止单一的画面变得生动形象,帮助学生加深认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将学生的思维逻辑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有利于构建多元化、多维度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帮助教师展示丰富的信息,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获得独特的认知体验,这种互动性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能帮助教师解决课堂的很多难题,将为教学提升授课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卓有成效的、积极的作用。五、结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学生在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中可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看到诗人所临、所感、所悟,体会诗人在创作时内心的想法,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体会到古典诗歌的画面美和含蓄美。?嘉南祝?1陈金明.有益的开拓.可贵的桥梁评九年义务教育家庭辅导系列讲座录像片(初中语文)J.中学语文教学,1996(01).2赵胜男.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与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