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作业(1)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0779796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性学习作业(1)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综合性学习作业(1)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综合性学习作业(1)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综合性学习作业(1)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综合性学习作业(1)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性学习作业(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性学习作业(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轻叩诗歌的大门 1 分类页数标题1目录2诗歌故事二则3诗歌小知识4诗经精选5唐诗精选(赏析)6宋词精选(赏析)7元曲精选8古诗小分类9中国现代诗(精选)10外国现代诗(精选)11自创诗歌12-13诗歌推荐(精选)14诗歌小总结15-16 21、 曹植作七步诗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

2、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李白读书的故事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刻苦,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老太太告诉他是在磨针。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 3诗体 关于诗歌的种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这里只是根据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书中说法简要讲讲。 古代诗歌按格律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风或古诗;近

3、体诗又称今体诗,近体诗以外的古典诗歌通称古体诗。律诗只能押平韵,古诗则还可以押仄韵。 古代诗歌以字数分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都分为五言诗,七言诗。这是古典诗歌的基本结构,为什么要这样分,因为这和古诗的“节奏”有关,至于古诗节奏是什么,会在以后的章节中讲到。古风按字数分为五古、七古。律诗也可分为五律和七律。律诗中也有长篇,称为排律。除了五言、七言之外,古诗还有杂言体。杂言指长短句杂在一起,比如李白的蜀道难就是杂言。杂言诗歌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这是习惯上的分法,没有什么理论根据。 古代诗歌还有一

4、种绝句,过去把绝句算为律诗,但根据北师大的王力教授和楮斌杰教授的说法,作为五言四句体的绝句,应该比律诗的起源更早,所以绝句单独算一类,既包括古绝也包括律绝。为什么叫绝句,明吴呐文章辩体引诗法源流说:“绝句者,截句也。”也就是说绝句是把诗歌的开头、结尾或者中间部分截取后的诗。但是,绝句的本质是一种五言或七言四句诗体。 4诗经精选诗经蒹葭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

5、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木瓜: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5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赏析:此诗具有神韵的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

6、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赏析:鲍照代白头吟中有“清如玉壶冰”句。“玉壶”是晶莹粹白的,“冰”是纯净明彻的。“玉壶冰”比凭借品纯洁、高尚,后用以比喻为官清廉端方。当时王昌龄被贬官,但他自认可是无罪的,在亲朋面前是问心无愧的。所以他用了这样一句话,来自白于人。诗转用了一个引语,不仅文字简练,而且非常含蓄,意味深长。6水调歌头(宋)苏 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7、?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赏析: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全词构思奇幻,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卜算子咏梅(宋)陆 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赏析: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独爱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 6天净沙春(元)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天净沙夏(元)白朴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冬(元)白朴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衷草孤村。7古诗小分类类别

9、诗歌的题目作者描 写春 天的 诗咏 柳贺知章春 望杜 甫春 晓孟浩然描 写夏 天的 诗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三衢道中曾 几描 写秋 天的 诗秋 月徐志摩秋风辞刘 彻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 白描 写冬 天的 诗对雪二首李商隐江 雪柳宗元北风行李白9中国现代诗(精选)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

10、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10外国现代诗(精选)我给自己建起了一座非手造的纪念碑,人民走向那里的小径永远不会荒芜,它将自己坚定不屈的头颅高高昂起,高过亚历山大的石柱。不,我绝不会死去,心活在神圣的竖琴中,它将比我的骨灰活得更久,永不消亡,只要在这个月照的世界上还有一个诗人,我的名声就会传扬。整个伟大的俄罗斯都会听到我的传闻,各种各样的语言都会呼唤我的姓名,无论骄傲的斯拉夫人的子孙,还是芬兰人、山野的通古斯人、卡尔梅克人。我将长时期地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因为我用竖琴唤起了人民善良的感情,

11、因为我歌颂过自由,在我的残酷的时代,我还曾为死者呼吁同情。啊,我的缪斯,你要听从上天的吩咐,既不怕受人欺侮,也不希求什么桂冠,什么诽谤,什么赞扬,一概视若粪土, 也不必理睬那些笨蛋。 11自创诗歌(林章颖)金风送欢笑,丹桂花香飘。老师的节日,今天又来到。老师为我们的成长,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劳。老师对我们的抚爱,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老师,您好!人们把老师比作红烛,照亮别人而把自己燃烧。人们把老师比作园丁,培育桃李开遍天涯海角。教师是太阳底下崇高的事业。老师给了我们理想的阳光和智慧的阳光。老师引导我们走上洒满阳光的人生之路。老师期望我们成为新世纪的太阳。老师的话儿像春雨滋润我的心。老师用知识的雨露浇灌

12、我们成长。温柔的春雨,就是老师对我们的抚爱。老师的言传身教,像春雨润物细无声。老师甘当绿叶,把我们当红花托起。老师是一片绿叶,乐于默默奉献。绿叶的绿色象征着老师青春常在。当我们像鲜花盛开时,永远忘不了绿叶的恩情。老师像大树,头顶蓝天,脚踩大地,默默地为社会造福。 12自创诗歌(林昊)门紧锁着,而钥匙早已不知去向,锁,已经锈死,用尽一切办法也无法打开。硬物打击、强酸腐蚀、甚至连激光,都无可奈何地回去了。而锁,高傲地微笑了,大笑了,狂笑了,可是,门,已经千疮百孔,腐烂了。终于,阳光照了进来门塌了,门开了,门敞开了!这时,人们早已遗忘了,遗忘了这扇门。于是,慢慢地,又形成了一座无形的门。它更坚固,更结实、更难以打开。门内,越来越暗,越来越潮。阳光,退缩了太阳,充满遗憾地说:“这扇门打开的时候,我一定不在了。”可是,门却说:“不,不是这样!我打开的时候,是这个世界最光明的时刻!”13示儿(南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推荐理由: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43、乐游原(唐)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