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转变运维模式.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0779794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机制转变运维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创新机制转变运维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机制转变运维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机制转变运维模式.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机制转变运维模式一、成果产生的背景 架空输电线路覆盖区域广,穿越区域地形复杂,自然环境恶劣,因此输电线路运维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十一五”期间,上海电网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上海电网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复杂度不断提高、设备新老程度差异化趋势愈发明显。正常巡视是输电线路日常运行维护最为主要的工作,基础的共性技术的不断完善及新技术的涌现为公司的创新机制提供土壤,为输电线路运维模式的转变提供契机。二、主要做法(一)以劳模为创新标杆,以工作室为创新平台,激发内部创新动力源泉。1.领导重视,形成统一的创新理念,构成公司创新机制内在推动力量公司领导重视创新活动,将创新纳入战略管理层面,推进“科技兴企”战略。

2、总师室等职能管理部门直接参与到基层的创新中,为创新提供相应的跟踪、指导、服务,构成公司创新机制的内在推动力量。2.以劳模工作室为平台,引领职工创新创效工作,激发员工内部创新动力公司以劳模为创新创效标杆,建立劳模工作室,为引领职工创新创效搭建平台,建立劳模主导、体现群众性、主动性和自主性的工作运行机制,在依托劳模工作室的示范作用下,大力开展各类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在公司创新机制上形成合力。3.制定正确、有效的激励政策,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促使员工主动创新公司设立了“技术新星奖“鼓励员工致力于技术攻关和技术实践,在解决生产一线技术问题的同时加快自身从理论到实践的升级过程,一大批青年技术骨干迅速成长

3、,在公司各级技术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强化组织保障,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保障创新活动得以持续不断地高质量、高效率地运行。1.强化组织支持,明确组织架构劳模工作室是公司创新机制的主体,工作室设会长1名,会长助理1名,理事6-8名。同时公司层面,在组织保障上,形成由企业工会组织协调,总师室等职能部室跟踪、指导、服务,基层单位实施开展的组织架构。2.明确创新运行程序,确保创新活动在正确决策下运行对于小型自发创新,由工作室理事会审议,给予技术及服务支持,并验收推广。创新在最初只是一个思想。企业为创新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思想产生环境,有一个特定的机构来收集、处理和管理新思想。创新的信息来源主要有三

4、类:合理化建议、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外界信息的收集与整理。3.合理配置资源,确保创新活动能够正常实施为了保障创新活动的正常实施,公司以工作室为平台配备相应资源。1)硬件资源结合公司创新机制实际要求,做到“有场地、有设备、有经费”,为工作室提供场所、车辆、设备、仪器、工器具等,工作室有专门的活动场所,每年由上海市总工会和公司分别为创新会提供活动经费。2)人力资源公司从实际出发,在人员组成上,为工作室配备多名资深高级技术人才任顾问,会员中1人获得博士学位、1人获得硕士学位、3人为高级工程师、5人为高级技师、14人为技师。在人员年龄结构上,老、中、青合理分布,形成传、帮、带的良好技术钻研、创新模式。3

5、)社会资源整合利用积极探索利用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与设备制造厂家合作,开展技术研究及产品样品的制作;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专业技术要求高、现场使用频度低或检测仪器较昂贵的检测工作及核心数据计算等。4.制度保障,促进创新活动持续实施公司将创新运行机制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从而保证创新活动的持续进行。公司在工作室制定工作室章程,明确工作室平台的组织架构及相应职责,制定绩效管理办法及上海市电力公司检修公司技术新星奖评比管理办法等,保障创新激励政策的落实到位。(三)公司充分挖掘利用和发展内部资源并广泛吸纳外部资源,加强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储备,不断谋求创新发展创新活动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过程,企业

6、要能够不断的创新,就要有相应的资源储备和积累。公司从人员培养、对外协调、知识管理和创新文化建立等方面建立明确的创新发展机制。1.依托工作室,在创新过程中注重人员培养工作室章程中,将培养年轻员工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采用老、中、青三代结合的方式,由老、中代员工带头,传授现场经验,并督促年轻员工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他们的经验得到更好的总结和提升。2.整合社会化资源,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公司不断开发创新合作的社会资源,对已合作的设备厂家及科研院所进行每年评估,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对于合作良好的合作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社会化资源的整合利用,为公司的创新发展机制提供了有益的补充。3.开展知识管理,精化技术储

7、备公司在成果展示区,将创新成果和相应的技术理论进行积累及展示。成果展示区对所有公司员工开放,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接触和使用相应的知识和信息,技术成果分门别类,并建立索引记录,查询调用更加简单。公司还在实践(学习)区建立讨论及咨询的通道,方便问题的记录与解答。4.开展创新文化建设,建立创新氛围在劳模工作室的传导下,公司又先后成立了“向日葵联盟”、“雪狼行动”、“showtime”、“泸定智能变电站青年科技攻关组”等创新团队,从而在公司内部形成科技创新的氛围。通过良好的运行机制及激励机制,在公司内形成创新文化,从而建立自觉的、能动的、倍加的和持续的创新能力。(四)近年创新成果介绍工作室自2009年4月

8、成立至今,已累计完成超高压输电线路不停电作业核心技术研发等22项科技项目。工作室先后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8篇,共申报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58项。三、效益与效果以工作室为平台的创新机制为公司带来了大量的创新成果,创新成果的应用带了了输电线路运维模式的转变。1.创新成果的应用,提升输电线路运维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以输电线路反外损综合技术及预警系统为例,反外损综合技术及预警系统的研发,开发的智能图像处理算法,可对现场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判断,第一时间发现各类大型机械、树木、异物等危险隐患。为上海电网的安全可靠性和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项目成果自投运以来,已成功预警了多起导线下大型机械违章作业,及时避免了外力破坏可能引发的电网停电事故。2.创新成果的应用,简化工作方式,带来大量的经济效益。工作室自2009年4月成立至今,已累计完成超高压输电线路不停电作业核心技术研发等22项科技项目,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10亿元人民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