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ppt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0779274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8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ppt(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2 个体行为与管理 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特征 能力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气质完成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 性格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 兴趣 动机 态度 理想 价值观等 综合这些因素就可知人 识人 最终提高组织绩效 3 主要内容 1关于人的理论2需要 动机与行为3价值观与行为4知觉与行为5态度与行为6个性与行为7意志与行为8情感与行为 4 问题 你认为人工作动力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在什么条件下员工会自觉自愿地努力工作 5 观点一 管理者对人性的假设对其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观点二 管理是一个不断通过满足人的需要 激发人的动机 引导人的行为 达到管理目的

2、的循环过程 2020 5 1 6 第一节关于人的理论 一 人性假设理论 2020 5 1 7 二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来的 是一种提出最早 影响最大的激励理论 2020 5 1 8 一 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 需要层次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理论需要层次论的构成根据三个基本假设 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人的行为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顺序当人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在一定的时期总有某一层次的需要在发挥主要的作用 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与重叠 高层次的需要发展以后 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 只是对行为的影响力量减轻而已 2020 5 1 9

3、 二 需要层次与管理对策 2020 5 1 10 三 需要层次理论的贡献 马斯洛将人类的各种需要划分为五类 并指出人的需要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 这基本符合人的心理发展过程 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内可能会有不同的起主要作用的需要 因此管理者必须注意目前对职工起主要作用的需要 以便有效地激励他们 需要层次理论揭示了人的需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 特别是在物质方面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 精神方面的需要能起到更持久的激励作用 2020 5 1 11 四 需要层次理论的不足 马斯洛认为已满足的需要一般不再起大的促进作用 但满足的意义不够明确 人与人之间需要的先后次序不尽相同 12 三 中国关于人的

4、需要层次理论 一 中国古代关于人性 人的需要的理论最早提出人性问题的是孔子 性相近 习相远也 孟子的 人之初 性本善 人皆可为尧舜 自我实现人 假设 13 荀子的 人之性恶 其善者伪也 经济人 假设 列子 杨朱 一为寿 二为名 三为位 四为货 需要层次论 14 马克思的观点 自然需要精神需要社会需要 二 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层次的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 恩格斯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的需要 生活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 15 列宁和斯大林认为 社会主义社会人的需要可归纳为 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共产主义劳动 需要 16 第二节需要 动机与行为 1 需要 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

5、西的状态 17 2 动机 引起个人行为 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 愿望 信念等的心理因素 18 3 行为德国心理学家卢因的人类行为公式 B f P E 行为是由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引起的 19 二 需要 动机及行为之间的关系 1 需要转化为动机 1 一定的强度 2 确定的目标 过程模式 刺激 需要 意向 愿望 驱动力 动机 可达目标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 而动机是由需要支配的 20 2 动机与行为 行为有三种 1 目标导向行为 为了达到目标所表现的行为 2 目标行为 直接满足需要的行为 3 间接行为 为满足将来需要做准备的行为 21 动机与行为的复杂关系 1 同一动机可引起多

6、种不同的行为 2 同一行为可能出自不同的动机 3 一种行为可能同时为多种动机所驱动 4 合理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合理甚至错误的行为 5 错误的或不良的动机有时被外表的积极行为所掩盖 22 行为由优势动机引起 需要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模式 23 第三节价值观与行为 含义 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 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Valuesystem价值观体系 24 价值观的作用 价值观引导个人的行为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25 价值观的分类之一 斯布兰格尔的分类1 理性价值观 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 2 唯美的价值观 以形式 和谐为中心 3 政治性价值观 以权力地位为中心 4 社会性

7、价值观 以群体 他人为中心 5 经济性价值观 以有效 实惠为中心 6 宗教性价值观 以信仰 教义为中心 26 价值观的分类之二 终极价值观 工具价值观 一生所追求的目标 偏好的具体行为方式 舒适的生活世界和平平等自由快乐真正的友谊 抱负才能助人真诚理性爱礼貌 MiltonRoheach RVS 罗氏价值量表 27 当今中国劳动者的主导价值观 2020 5 1 28 ValuesAcrossCultures跨文化价值观 Hofstede PowerDistance权力差距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Quantity QualityofLife生活数量 质量UncertaintyAvoida

8、nce不确定性规避Long TermorShort Term长期 短期导向 对组织内权力分配不平等接受的程度 对不确定性感到威胁并规避的程度 大 中 法 印尼 俄罗斯小 德 美 强 法 俄 日 弱 美 英 29 小结 价值观是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总的看法 价值观是人的行为的基础 价值观分为终极价值观及工具价值观 价值观具有文化差异性 30 一 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知觉是一切较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感觉 大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通常不带有主观的解释和理解 知觉 大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第四节知觉与行为 31 社会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 二 社会知觉 对人知觉 人际

9、知觉 自我知觉 角色知觉 32 二 知觉过程 33 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 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Perceiver 知觉者的兴趣和爱好会影响到知觉的选择性 通常人们最感兴趣的人或事最容易被知觉到 凡是能够满足或威胁人的某种需要 影响其动机的人或事 容易成为知觉对象的中心 个体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加强或者减弱知觉者对知觉客体的知觉 兴趣和爱好 需要和动机 知识和经验 个性特征 不同气质 性格的人在知觉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不同 35 知觉对象因素 刺激物的颜色 形状刺激物的强度 频率刺激物的新异性运动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36 知觉的组合原则 知觉的组织原则 接近律 相似律 闭锁律 连续律 37 abcde

10、fgh 接近律 接近律 在时间和空间上接近的对象 有知觉为同类的倾向 38 相似律 相似律 具有相似性的对象易被知觉为一组 39 闭锁律 闭锁律 将分散而有一定联系的知觉对象的反映综合起来 40 a b 连续律 连续律 在空间 时间上有连续性的对象 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41 知觉的组合原则能够使人们更加有效迅速地把握知觉对象 但是往往也会使得人们对时空或运动特征上有关连而实质上毫不相关的对象之间作出因果判断 产生错觉 42 三 社会知觉偏差illusion 首因效应就是说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 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 1 首因效应 FirstImpressio

11、n 43 2 晕轮效应 HaloEffect 晕轮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 通过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 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 44 晕轮效应的错误在于 第一 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 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 就像盲人摸象一样 以点代面 第二 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 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 第三 它说好就全都肯定 说坏就全部否定 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45 3 近因效应 RecentEffect 近因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对以后该人或物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 46 4 定型效应或称刻板印象 Stereot

12、yping 定型效应是指对一类别的事物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 定型效应减轻了信息加工负担 但在很多情况下定型效应是一种社会偏见 47 对一个人评价并不是孤立进行的 而是常常受到我们最近接触到的其他人的影响 这叫做对比效应 5 对比效应 Contrasteffect 48 6 知觉防御 Selectiveperception 人们对干扰信息或者不愿意承认的信息的筛选或歪曲 此外 还有相似效应 严格 宽大与平均倾向 49 四 归因理论Attributiontheory 1 概念归因 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 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即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加以解释

13、和推测 2020 5 1 50 对成功的归因 个人努力个人能力任务难度机遇 成功归于内因 成功归于外因 失败归于内因 失败归于外因 成功归于稳定因素 成功归于不稳定因素 失败归于稳定因素 失败归于不稳定因素 满意和自豪惊奇和感激无助和内疚气愤和敌意提高工作积极性提高或降低降低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积极性 2020 5 1 51 归因理论模型 Low Low Low High High High 区别性 外部 内部 一致性 一惯性 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是否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个体的行为表现是否与其他人一致 个体行为的发生是一贯还是偶然 52 归因理论对于管理者的意义 对成功者和失败者今后行为的引导 尽可能

14、地把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归因于不稳定性因素 说明了解释行为的依据和复杂性 说明对同一行为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揭示了归因误差的存在 如自利性偏差 self servingbias 53 个体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内部因素 如能力和努力 而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为外部因素如运气 自利性偏差 self servingbias 54 人们 社会 知觉的准确性受知觉者 知觉对象和情境因素的影响 人们更倾向于对知觉的信息而不是对事实作出反应 归因理论帮助我们解释人们如何判断他们所看到的行为 并指出判断中常见的偏差 判断他人长走的捷径一方面可以提高效率 同时也容易出现偏差 55 态度包含三个相互关联的因素 认知因素

15、真假好坏等笼统的认识情感因素 好恶情感的反映程度意向成份 行为倾向 一 什么是态度个体对人或事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第五节态度与行为 56 组织行为学主要关注 Jobsatisfaction工作满意度Jobinvolvement工作参与度Organizationalcommitment组织承诺 57 工作满意度 58 决定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有挑战的工作challengingwork公平的报酬equitablerewards满意的工作条件supportiveworkingconditions融洽的同事关系supportivecolleagues 59 早期观点 快乐的劳动者

16、必定生产率高 进一步分析表明 满意度对提高生产率的作用是非常微小的 生产率的提高将导致满意度的增加 但反过来未必如此 快乐的员工是生产率高的员工 比较符合逻辑的说法 工作满意度决定员工的组织成员身份行为OCBorganizationalcitizenshipbehavior OCB 前提 结果公平Fairoutcomes待遇公平Fairtreatment程序公平Fairprocedures 2020 5 1 60 国内近期关于 员工满意度 的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的袁声莉2002年在 员工满意度实证研究 中采取单一整体评估法 对22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对与员工满意度相关的个人因素 工作因素 企业因素进行了分类研究 研究结果侧重于哪些因素对员工满意度有影响 研究认为 年龄 企龄是与员工满意度关系最密切的个体因素 工作岗位 工作压力程度 员工知识 技术与工作的匹配程度 员工对工作学习机会 自主性 挑战 领导作风与同事关系 社会意义等的认知是与员工满意度密切相关的工作因素 企业发展前景则是影响员工满意度的重要企业因素 该文章将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具有较好的研究信度和效度 2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