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谈中国诗》().ppt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0779229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谈中国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必修《谈中国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必修《谈中国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必修《谈中国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必修《谈中国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谈中国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谈中国诗》().ppt(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中国诗 自学指导 1学时 1 运用 抓关键句 的办法通读全文 作者讲了 中国诗 的几个方面的特点 请一一找出 摘抄在读书笔记上 2 钱钟书的语言善用精妙的比喻 且旁征博引 显出他特有的幽默与睿智 请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摘抄到笔记本上 并写写你的评论和感悟 比较文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 它包括影响研究 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作为一门学科 它兴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文章结构 与西方诗歌相比较 中国诗有以下特征 第一 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 以后就缺乏变化 而且逐渐腐化 第二 中国诗讲求

2、篇幅短小 诗体 配适 诗心 的需要 第三 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 中国诗笔力轻淡 词气安和 内容分析 品味文章的语言 1 所以 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 以后就缺乏变化 而且逐渐腐化 2 中国人的心地里 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 一跳就高升上去 梵文的 百喻经 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 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 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这因为中国人聪明 流毒无穷地聪明 3 问而不答 以问为答 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 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 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4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 你们叫它 北京狗 我们叫它 西洋狗 红

3、楼梦 的 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 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 该磨快牙齿 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5 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 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 这事了不足奇 1 所以 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 以后就缺乏变化 而且逐渐腐化 这句话的本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中国诗 是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 早熟 是指 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 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 早衰 是指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 以后就缺乏变化 而且逐渐腐化 这句话 借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对比 早熟 与 早衰 从诗歌发展的角度 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品味文章

4、的语言 2 中国人的心地里 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 一跳就高升上去 梵文的 百喻经 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 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 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这因为中国人聪明 流毒无穷地聪明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借梵文的 百喻经 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 旨在批评 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 批评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 往往脱离客观实际 没有坚实的基础 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的健康 稳定地发展 品味文章的语言 3 问而不答 以问为答 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 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 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 但

5、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品味文章的语言 4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 你们叫它 北京狗 我们叫它 西洋狗 红楼梦 的 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 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 该磨快牙齿 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本句隐讽那些对于西方文化不懂装懂的人 品味文章的语言 5 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 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 这事了不足奇 此句意在讲对外国诗了解得越深 越能感受本国诗 品味文章的语言 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钱钟书的散文是典型的学者散文 所谓学者散文 大都具有较强的知识性 主旨不在于表情写景 主要的表现手段也不是抒情 写景或叙事 而是议论 说理和达意 它不是以情感人 而是以理服人 以智启人 钱钟书的散文正是以思想的睿智见长 他好像是把博大的知识海洋融会贯通 浓缩成涓涓清泉和深不可测的一潭清水 在本文中作者对各种材料的运用更是信手拈来 如行云流水 自然流畅 语言轻松 幽默 大量运用比喻等手法 似随口而出 而机趣盎然 看似随意而实则深刻 颇具画龙点睛之妙 看似轻淡而实则味厚 如谈到中国诗的发展时 以中国绘画的特点进行类比 既使读者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诗发展的迅速 又拓深了文章的内容 拓展 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