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的发展战略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30773843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PPT 页数:141 大小: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的发展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环境保护的发展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环境保护的发展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环境保护的发展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环境保护的发展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的发展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的发展战略(1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保护战略 一 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二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理论三 可持续发展战略讨论题 一 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1 国际环境保护运动简介 1 非政府行为的环境保护运动非政府行为环保运动 民间环保运动组织至今遍及全球 多达几十个绿色和平组织1971年9月由一群反核人士发起 提出了反对污染地球环境的总方针 该组织总部设在伦敦 最初由12人发展到今天的500多万成员 该组织的任务 反对核试验以及向海洋排放核废物 积极倡导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反对以商业为目的捕杀鲸类 主张在全球范围内取缔海上废物船运活动 反对向海洋倾倒垃圾 要求用国际公约监视战争期间的环境问题 美国的环保基金协会 EDF 该组织成立于1

2、967年 由最初的10人发展到至今的30万成员 该组织从反对使用DDT农药开始了自己的环境保护运动 由于该组织的努力 美国从1972年起在本国禁止使用DDT农药 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以政府行为采取措施控制农药污染的国家 该组织提倡通过加强与企业合作开展环境保护运动 麦当劳在该组织的倡议下由塑料包装盒改革为可降解的纸包装 清洁世界 组织该组织于1989年在澳大利亚悉尼成立 该组织的目标一是强调公众是环境保护运动的主体和希望 组织和动员公众参与当地的环境保护活动二是加强环境实践经验的交流三是加强媒介宣传 提高政府 企业和社团的环境意识 2 有政府行为的环境保护运动非政府行为的环境保护运动和全球范围内

3、环境问题的发展 促进了国际间环境保护运动在更高层次上和在更大范围内的联合与统一 使得环境保护运动由民间自发的非政府行为向有意识的国际与国家政府行为转变成为可能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2年6月5日至16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召开的背景人类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 环境问题己由局部问题发展成为全球性问题 并且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世界范围内的民间环保运动此起彼伏和因环境问题引发的区域性冲突与国际争端日益增多 环境问题的社会化与国际化 人类环境会议的规模参会国11三个代表1300多人代表团政府代表团 民间组织代表团 科学家代表 人类环境会议成果 人类环境宣言 维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纲领

4、性文件确立了世界环境日动员世界各国政府 组织团体和公众共同关注和参与环境保护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召开了一系列与人类环境问题有关的会议 许多国家相继设置了环境保护机构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法律或把环境保护写进了国家宪法或宪章这次会议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开启了人类有政府行为的环境保护运动新纪元 内罗毕会议1982年5月10 18日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环境特别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105个国家和149个国际组织的代表3000多人 在内罗毕会议期间 与会代表们总结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以来的工作 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 规划了以后10年的工作 会后发表了著名的 内罗毕宣言 针对世界环境出现的新问

5、题 提出了一些各国应共同遵守的新的原则 内罗毕宣言 包括十部分内容 在肯定了斯德哥尔摩会议以来的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上 分析了全球环境现状 指出人类无节制的活动还在促使环境日益恶化 总结了过去10年间出现的新观念 提出进行环境管理和评价的必要性 在贫富对环境产生的压力 战争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跨国界的国际行动以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应尽的义务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看法 另外 内罗毕宣言 还在能源合理利用 预防环境破坏 鼓励公众参与以及在全球一级 区域一级与国家一级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应承担的国际合作义务等方面作出了日后工作的规划 内罗毕宣言 的发表使各国更清楚地认识了此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 内罗毕会议在人类

6、环境保护的发展上可以说是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自内罗毕会议结束到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年期间 国际环境法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国际热带木材协定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等40多个国际公约 协定都是在此次会议后签定的 极大地促进了环境保护的全球一体化的发展 环境特别会议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如果说 从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到内罗毕会议的10年是世界环境保护事业起步的时期 那么 从1982年内罗毕会议到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年间 世界环境保护事业则是发展时期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10年之后 1992

7、年6月3日 14日 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的背景1982年内罗毕会议之后的10年时间里 国际间的会议很多 签署的公约 协议不少 但真正付诸实施的不多 世界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行动解决本国或区域性环境问题但成效不大 环境与发展的冲突问题越来越严重 基于国家不论大小 强弱 贫富 都应有平等发展的机会 都对环境保护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都要处理好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 环境与发展会议的规模参会国183个国际组织70多国家首脑102个筹备时间最长 规模最大 级别最高的一次国际会议环境与发展会议的成果 生物多样性公约 保护世界范围内濒临灭绝的动植物 签字国要将本国境内的野生生物列入财

8、产目录并制定保护濒危物种的计划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控制CO2 甲烷和其它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 建立机构执行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和技术转让 帮助它们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里约宣言 又称地球宪章 提出了27项制定环境政策的原则 明确指出 环境保护要成为 发展进程 组成部分 应当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穷和环境极差国家的需要 21世纪议程 既促进发展又保护环境的行动计划 森林公约 指出森林的持续性管理对经济 生态 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并规定各国应对经济影响进行正确估价和建立安全使用森林的秩序 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取得的共识 人类要以公平的原则 通过全球伙伴关系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9、以解决全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环境与发展会议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第二个重要里程碑 它统一了全球关于环境与发展的认识 回答了长期以来人们争论的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确定下来 同时以国际公约的形式拓宽了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范围和领域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10年之后 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南非约翰内斯堡世界首脑会议召开的背景1992年里约会议之后的10年时间里 国际社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 和 荒漠化公约 等一系列公约相继生效 许多国家都制订了实施本国可持续发展的 21世纪议程 等 但是 这

10、些变化并没有扭转全球依然严峻的环境形势 国际上有关环境合作的进展与环发大会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 因各国自身利益不同 在涉及有关权益和承担义务方面的矛盾交错复杂 一是资金与技术转让问题 里约会议确立了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 要求发达国家提供 新的和额外的资金 然而 除了荷兰 芬兰 挪威 丹麦和瑞典等国达到发展援助项目外 多数发达国家均未实现承诺目标 二是贸易与环境问题 在一些国际公约中 为限制一些危害生态环境的物质生产和保护濒危物种 规定了一些限制贸易的措施 发达国家在国际上极力主张将环境标准 环境标志与贸易挂钩 限制不符合其环境标准的产品进口 由于发展水平的差异 发展中国家在环境标准问题上

11、处于劣势 发达国家所制定的严格的环境标准实际上构成了贸易壁垒 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本己不公平的贸易条件更加恶化 三是履行环境公约问题 国际上的环境公约在涉及履行具体义务问题上存在复杂的矛盾 发达国家在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方面心口不一 致使不少公约的履约进展缓慢 如 防治荒漠化公约 就在生效后因资金缺乏而搁浅 四是价值观问题世界首脑会议的规模这次会议规模较小 因为是首脑会议 参会人数几百人 各国家也没有派代表团参加 世界首脑会议的成果这次会议对20世纪人类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特别是1992年里约会议以来的情况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在坚持里约会议形成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框架基础上 更加明确地规定了各国在推进全球

12、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履行国际公约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应采取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总之 世界首脑会议是环境与发展会议的延伸和继续 也是人类环境保护历史上又一次重要的会议 是第三个里程碑 它开启了人类21世纪发展的新纪元 2 全球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按照环境保护技术划分为三个阶段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阶段综合利用阶段3污染治理阶段21 1 污染治理阶段各个国家开展环境保护先后经历的第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具有其客观必然性 原因 一是环境污染问题引发了环境保护 二是当时的认识水平局限性 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 三是当时的环境保护技术处于污染末端治理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环境保护技术与高污染 高消耗的生产技术相对应

13、完全属于纯工程的末端治理技术 2 综合利用阶段工业发达国家在经历了不同的污染治理阶段以后 在20世纪的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 进入了综合利用阶段 原因 一是源于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化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 仅仅依靠末端污染治理解决环境问题是不够的 提高资源利用率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二是当时的废物资源化技术发展较快三是通过废物资源化技术不但可以减少污染 而且可以产生看得见的经济效益在这一阶段环境保护技术 环境工程技术 资源回收技术 3 清洁生产阶段在经历了以上两个阶段之后 工业发达国家于20世纪90年代率先进入了清洁生产阶段 原因 一是思想认识上的转变 那种只注重末端治理的

14、污染防治对策是被动的 低效的 有时是无效的 人们不仅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付出巨大代价 而且要为这种落后的污染治理方式付出巨大代价 要改变这种现状 必须从污染全过程控制入手 实施清洁生产 二是清洁生产技术有了很快发展三是清洁生产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清洁生产强调清洁的能源 清洁的生产过程 清洁的产品或服务 可概括为 采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 通过清洁的生产过程 生产出清洁的产品或提供更清洁的服务 其中 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是清洁生产的主要目标 就是说 清洁生产概括了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为减少环境风险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要求环境工程的范畴己不再局限于末端治理 而是贯穿于整个生产和消费过程各

15、个环节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1 污染治理阶段和综合利用阶段具有共同的特征黙认污染物的排放 出现问题以后再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实际上走了一条 先污染 后治理 的道路 2 清洁生产阶段是完全体现 预防为主 思想的最完美 最理想的模式和道路 3 清洁生产并不能解决全部的环境问题清洁生产是在现有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下针对生产领域的一种最佳技术管理 所追求的是局部资源的持续利用 并不能解决一个地区 一个国家乃至全球有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4 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中国的环境保护污染治理阶段发达国家环境保护清洁生产阶段5 在环境保护领域不能跨越式发展在理念上 在制度上 在管理模式上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但环境保

16、护需要的是技术 而技术的发展是不能跨越的 按照环境保护内容划分为四个阶段全球环境行动综合防治4 三废 治理3污染限制2120世纪50年代末以前为污染限制 60 70年代末为 三废治理 80年代为综合防治 90年代初至今为全球环境行动 3 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中国环境保护经历了四个阶段 1 起步阶段 1973 1983 重大事件的回顾1973年8月 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审议通过了32字方针 全面规划 合理布局 综合利用 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 大家动手 保护环境 造福人民 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1974年10月 国务院成立了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之后 各省 市 自治区 直辖市相继建立环境保护机构和环境科研 监测机构 1977年4月 国家计委 建委和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联合下发了 关于治理工业 三废 开展综合利用的规定 第一个环境文件1978年2月 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规定 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 1979年9月 五届人大十一次会议通过了试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国有了第一部关于环保的法律 1981年4月 国务院作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