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石钟山记课件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0773459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石钟山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7石钟山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7石钟山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7石钟山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7石钟山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石钟山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石钟山记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轼 石钟山记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人生到处知何似 恰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识字忧患始 石苍舒醉墨堂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四日夜记梦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人似秋鸿来有信 事如春梦了无痕 出处 宋 苏轼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 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 乃和前韵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出处 苏轼 洗儿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出处 宋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处 宋 苏轼 题西林壁 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 1037 1101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 人 父亲苏

2、洵 其弟苏辙 其诗 词 赋 散文 均成就极高 且善书法和绘画 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又与陆游并称苏陆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现存诗2726首 词398首 散文4800余篇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的思想 坎坷人生 三起三落 一起 步入仕途 l057年苏东坡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 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一年录取进士388人 苏东坡名列第二 他的弟弟苏辙名列第五 考中进 后 苏东坡第一个职务是陕西风翔府判官 品级不高 从八品 扎扎实实干了将近3年 被召回朝廷后 他任职史馆 国家图

3、书馆 在那里读了很多书 神宗熙宁四年 1071 下派到杭州做通判 做了2年零9个月 然后到密州任太守 1074 当时38岁 属于 年轻干部 后来又转任徐州太守2年 湖州太守3个月 可以看出 苏东坡步人仕途后 一步一个脚印 逐步被提拔重用 一落 大难临头 l079年 因为 乌台诗案 苏东坡被关在御史台审讯103天 乌台就是御史台 为什么叫乌台 唐朝时御史台内有几棵大柏树 乌鸦在上面筑巢 所以把御史台叫乌台 案件是因文字而起的 所以叫 乌台诗案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产生了新党与旧党之争 苏东坡反对变法 站在旧党一边 政敌一心置他于死地 但神宗一时举棋不定 太祖早有誓约 除叛逆谋反罪外 一概不杀重

4、臣 不杀士大夫 宋神宗又特别爱惜人才 所以就用了一个折衷的办法 贬 贬到哪里去呢 黄州 黄州当时是下等州 贫穷落后 苏东坡说 黄州真在井底 相信是有感而发的 但苏东坡毕竟人才难得 宋神宗也不想太亏待他 好在黄州离开封不远 基本生活还有保障 就把他贬到这里来了 二起 东山再起 l085年4月 宋神宗驾崩 年仅l0岁的哲宗继位 英宗皇后也就是皇太后摄政 尽废王安石变法 史称 元祜更化 任用司马光为宰相 也使苏东坡青云直上 先任登州太守 到任5天就被召回京城 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 短短l7个月时间 苏东坡从戴罪之身的从八品升到正三品 跃升了12个官阶 二落 知难而退 太后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

5、苏东坡坚持原则 反对全盘否定 因与太后和司马光政见不合 苏东坡觉得不开心 一再主动请辞外放 l089年7月至l091年2月 出任杭州太守l年零7个月 三起 再回朝廷 苏东坡1091年3月回朝 当了7个月的吏部尚书 然后出任颍州 扬州1太守 再任兵部尚书1个月 礼部尚书9个月 从苏东坡频繁的上下左右调动 反映了朝廷当时极端矛盾的心态 一方面 太后对苏东坡极为赏识 希望他作为与新党制衡的政治力量 另一方面又恨铁不成钢 对苏东坡爱也不是 恨也不是 三落 一贬再贬 l093年9月 太后驾崩 18岁的哲宗亲政 哲宗的心灵已经有些扭曲 太后摄政时 他基本上是个局外人 他很郁闷 刚一亲政 就变本加厉地进行政

6、治反扑 无情打击元祜h 党人 先把苏东坡降为定州太守 赶出京城 上任1个月又被贬到遥远的惠州 在那里住了2年零6个月 再贬 被贬到更远的儋d n州 就是今天的天涯海角 贬谪至此 就再无处可贬了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 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 谥号 文忠 苏轼的婚姻 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 结发之妻王弗 继室王闰之 侍妾王朝云 苏轼与她们情真意笃 王弗生长子苏迈 王闰之生次子苏迨和三子苏过 朝云在黄州时生下四子苏遁 却不幸夭折 朝云在闰之病逝后 安居侍妾之位 陪着苏轼贬谪岭南 不幸病死于惠州 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 苏轼在她埋骨的山头亲手栽下了三万株松苗 十年后 苏轼为王弗写下了那首令

7、所有读懂了的人摧心扼腕 痛断肝肠的 江城子 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冈 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 进士之女 小苏轼十一岁 她贤淑温厚 待苏轼前妻之子犹如己出 在苏轼身被 乌台诗案 是日子里 在苏轼被贬黄州的艰辛里 她的温柔是寒冷的冬季那温煦的阳光 繁华时如是 落魄时如是 王闰之陪伴苏轼经历官海的大起大落 先后历经著名的 乌台诗案 和 黄州贬谪 经济最困难时 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 赤脚耕田 变着法子给苏轼解闷 苏轼 乌台诗案 被捕入狱 王闰之惊怖之下 担心

8、那帮小人还会从诗文中找出苏轼的罪状 于是把苏轼的诗稿焚毁 王闰之生于江山秀美的青神 在苏轼眼里 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 就是青神山间漫天灿然的曼陀花 然而 25年后王闰之也如花般凋零了 苏轼悲痛地在悼词中立下誓言 生则同室 死则同穴 王朝云是杭州西子湖畔的家境贫寒而不幸沦落的一名舞女 虽身在烟尘 却具气质非凡 令苏轼一见倾心 苏轼先是收为侍女 后又收为侍妾 她是苏轼凄凉晚境唯一的依偎 在苏轼被贬惠州的日子里 朝云万里相随 九死不悔 朝云死后 对于苏轼来说 人世间一切的悲欢纷扰都已了无生趣 只剩下 千古恨 入江声 苏轼也就一直鳏居 再未婚娶 惠州西丰湖畔的小丘上 红颜化为尘土 飞瀑流泉的六如亭上

9、空留着词人的浩叹 不合时宜 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 每逢暮雨倍思卿 苏轼一生为情所重 有着极好的女人缘 据元代 女红余志 记载 惠州有一温姓女子名超超 到了十五岁都不肯嫁人 当听说苏轼到了惠州 才欢喜地说 这才是我的夫婿 天天徘徊在苏轼的窗外听他吟诗作赋 后来 苏轼发觉超超对自己的仰慕之情 恐有不便之处 就匆匆离开了惠州 数年后他故地重游 听人说超超已死 葬在沙地里 悚然动容 为她写了首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石钟山 石钟山石钟山 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 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景观 她像一座玲珑剔

10、透的天然美景耸立在鄱阳湖与长江交汇的江西九江市湖口县双钟镇 自古有上下石钟山之分 其南临匡庐 北镇长江 俯瞰鄱阳湖 烟波浩淼 眺望长江 白浪滔滔 江湖交汇 水分两色 天然汇成了一幅壮观奇妙的 泾渭图 天工造化 叹为观止 现开放的下石钟山 海拔57米 全山面积为九万平方米 是喀斯特熔岩 第四纪冰川遗迹 控江扼湖 为 八省通衢 集亭 台 楼 阁 塔 榭 舫 廊等20多种古典建筑为一体 是典型的江南园林 联合国专家称石钟山集风光 古迹 名胜 园林于一身 堪称世界之最 石钟山在历史上使儒家的圣地 是佛家的道场 早在唐代就有高僧在此建寺住持 宋代高僧佛印在石钟山宝钟寺修持多年 直至清朝 香火鼎盛 古代儒

11、学名流陶渊明 孟浩然 李白 白居易 王安石 苏轼 苏辙 黄庭坚 陆游 朱熹 文天祥 王守仁等曾登临览胜 或提诗 攥文 以记胜抒怀 文人骚客和石钟山 学习目标 1 理解课文所阐发的人生哲理 学习作者反对臆断 重视考察的精神 2 积累文言常用词语 了解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培养文言翻译能力 3 背诵全文 蠡 l 郦 l 磬 q ng 聆 l ng 桴 f 铿 k n 硿硿 k ng 莫 m 栖鹘 q h 磔磔 zh zh 鹳鹤 gu nh 噌吰 ch n h n 罅 xi 窾坎 ku nk n 镗鞳 t n t 识 zh 无射 w y 正音 译文 水经 上说 鄱阳湖的出口处有座石钟山 郦道元认为 这

12、座山 的下面紧挨着深水潭 微风鼓动波浪 水和石头互相碰撞 发出的声音像大钟一样 水经 云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微风鼓浪 水石相搏 声如洪钟 焉 语气助词 临 靠近 鼓 振动 洪 大 搏 撞击 是说也 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 译文 这个说法 人们常常怀疑它 钟和磬放在水里 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 何况是石头呢 是 这 以 把 置 放 鸣 使 发出声音 虽 即使 译文 到了唐朝李渤才开始寻访它的遗留下来的踪迹 在水潭边上找到两块山石 敲一敲 听听它们的声音 南边的那块山石声音重浊而模糊 北边的那块山石声音清脆而响亮 鼓槌停止了 敲击 声音 还

13、在继续 传播 余音慢慢消失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得双石于潭上 扣而聆之 南声函胡 北音清越 枹止响腾 余韵徐歇 始 才 访 寻访 得 找到 扣 敲打 而 连词表承接 聆 仔细听 函胡 通 含糊 徐 慢 得 潭上 介后句 译文 李渤自认为找到了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了 但是这个说法 我更加怀疑它 山石 被敲打时 发出声音 到处都是这样 可是惟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 为什么呢 自以为得之矣 然是说也 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 而此独以钟名 何哉 之 石钟山命名的真正的原因 然 但是 是 这 始 惟独 以 用 名 命名 石 有声者 定后句 译文 元丰元年六月初九日 我从齐安乘船出发到临汝去 我的

14、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府德兴县的县尉 我 送他到湖口县 因而能够看一看人们所说的 名叫 石钟的山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送之至湖口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自 从 舟 用船 名为状 适 到 去 因 因而 于是 得 能够 寺僧使小童持斧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硿硿焉 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 独与迈乘小舟 至绝壁下 译文 寺院里的和尚叫一个小孩拿着斧头 在杂乱的石头中间选择其中一两处敲击它 发出硿硿的声音 我仍旧笑笑 并不相信 到了晚上 月光明亮 我 独自和苏迈乘着小船 划到陡峭的山崖下面 使 派 其 其中的 焉 形容词尾 固 仍旧 还是 而 连词表修饰 莫

15、 通 暮 晚上 独 单独 大石侧立千尺 如猛兽奇鬼 森然欲搏人 而山上栖鹘 闻人声亦惊起 磔磔云霄间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或曰此鹳鹤也 译文 巨大的石头在旁边耸立着 高达千尺 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 阴森森地想要向人猛扑过来 似 的 而山上栖息的老鹰 听到人的声音也受惊飞起来 喋喋地在高空中鸣叫 还有像老人在山谷中边咳边笑 似的 声音 有人说这是鹳鹤鸟 侧 倾斜 译文 我正心惊害怕想要回去 的时候 却 听到 巨大的声音从水面上传来 噌吰噌吰地响着像 击 钟 敲 鼓一样连续不断 余方心动欲还 而大声发于水上 噌吰如钟鼓不绝 译文 船夫非常害怕 我 慢慢地观察它 原来山下面都是石洞和裂

16、缝 不知道它们有多深 细小的波浪涌进洞穴和裂缝 波浪激荡便产生这种声音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 则山下皆石穴罅 不知其浅深 微波入焉 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译文 小船绕到两山之间 将要进入港口 有一块大石头挡在水流的中心 上面大约 能坐一百来人 中间是空的 而且有许多窟窿 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 发出窽坎镗鞳的声音 同先前的噌吰声音相互应和 好像音乐演奏一样 舟回至两山间 将入港口 有大石当中流 可坐百人 空中而多窍 与风水相吞吐 有窽坎镗鞳之声 与向之噌吰者相应 如乐作焉 译文 于是 我 笑着对苏迈说 你记得这些 典故 吗 那噌吰的响声 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 窽坎镗鞳的声音 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 古时的人 称这座山为石钟山 没有欺骗我啊 因笑谓迈曰 汝识之乎 噌吰者 周景王之无射也 窽坎镗鞳者 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译文 凡事不是亲眼看到 亲耳听到 却凭主观猜测来判断的存在或不存在 可以吗 郦道元看到的 大概和我一样 但是说得不够详细 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可乎 郦元之所见闻 殆于余同 而言之不详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故莫能知 译文 那些 读书做官的人终究不愿驾小船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