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企业项目管理问题的思考(1).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0773397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建筑企业项目管理问题的思考(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建筑企业项目管理问题的思考(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建筑企业项目管理问题的思考(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建筑企业项目管理问题的思考(1).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建筑企业项目管理问题的思考(1)项目管理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材料管理、机械设备管理、技术管理、资金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现场管理,它是建筑业行业管理的一个窗口,是建筑企业形象的体现,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最基层、最基本的管理。项目管理的主体是建筑业企业,项目施工水平的高低、施工质量的优劣、文明施工的好坏,与项目管理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建筑企业把项目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容来抓,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对建筑企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加强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建筑施工企业推行项目法施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建筑业的改革和发展,建筑施工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打破固定的行政建制管理体系,

2、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建立了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项目管理责任体系。通过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动态管理,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施工生产能力,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形成了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内容的生产运营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业主的需求日趋苛刻,垫资、压价的幅度越来越大,工期越来越短,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已很难适应,一些影响建筑施工企业长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暴露出来。(一)企业与项目关系不清晰。一方面,企业与项目的职责、权限不清,缺乏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企业的监督失控,项目责任考核流于形式,

3、配套措施不健全或执行不力。另一方面,项目目标定位与企业目标不一致,偏离企业发展战略框架,本位主义严重,重项目利益轻企业整体利益。项目经理部企业化,生产资料固化。企业协调控制力逐渐弱化,企业的整体实力严重削弱:“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是成本控制中心”的原则没有很好地贯彻,导致项目盈利、企业亏损。(二)资源管理薄弱。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相当薄弱,有的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仅仅停留在劳动工资管理的层次上,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及办法等。这种薄弱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不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有施工企业的中、高层骨干正在向民营企业流失,从而带走了他们的经验教训以及业主和市场,

4、还间接影响了项目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员工素质的提高,尤其是项目经理的素质有待提高。项目经理普遍缺乏项目管理的系统知识,技术意识、法制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淡薄,把能说会道当成独此一招的看家功夫;有的项目经理团队意识淡薄,小家 长作风严重,权力欲望过甚,个人英雄主义严重,搞“独立王国”,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于机械设备、材料等方面的管理,也存在突出的问题。许多施工企业建立了内部租赁公司或租赁站,对机械设备、周转材料,实行内部资源市场运作,总体情况是好的,但突出的问题是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比较薄弱,隐患较多,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比较突出;周转材料的丢失、缺损比较严重,亟待采取措施予

5、以解决。(三)成本控制观念不强。虽然绝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成本控制的意义有深刻认识,并且各有一套管理办法。但是全员参与,全面、全过程控制的系统控制观念还不强,还停留在堵漏洞阶段,即堵材料、设备采购、工程分包、劳务分包、非生产性开支等漏洞。对一些潜在的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因素缺乏深刻认识,没有强手腕、硬措施。技术革新对利润增长的贡献的价值认同度还比较低,对施工部署、施工组织对成本的重大影响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等。要牢固树立以效益为目的的发展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业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

6、能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力求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和尽可能好的社会效益。(四)风险管理与预警、防范机制不健全。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认识不足,对潜在的市场风险、产品风险、财务风险、人才流失风险简单归咎于市场竞争激烈、生存环境恶劣等。对市场竞争结构中“五力模型”分析不足,对市场解读不透,对业主恶意压价、垫资、超常规压缩工期的要求一应承诺,对盲目扩张带来的管理覆盖和资源配置问题估计不足,对联营失控丢利润、丢信誉、丢市场的严重后果屡错屡犯,对资金严重枯竭、贷款与日俱增、偿债风险等财务危机麻木不仁,对人才流动没有找准深层次的原因,对利润大幅滑坡丧失警惕。(五)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许多建筑施工企业

7、的绩效考核与评估体系缺乏科学合理性,个人利益与担负的责任义务脱节,业绩考核与劳动成果分配不挂钩。以前是忽视项目部的作用与贡献,吃大锅饭,挫伤项目的积极性、创造性;当前是所有的光环都戴在项目头上,劳动成果分配集中在项目部,挫伤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创造性。项目管理责任考核流于形式,包赢不赔。(六)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当前,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停留在电子邮件收发处理、办公无纸化、企业主页建设的阶段,缺乏总体规划和系统设计,对信息化建设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认识不足,信息化的价值没有得到有效挖掘,信息化在企业利润增长中的贡献率还很低,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同,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还没有确立。

8、二、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建筑企业项目管理水平(一)理顺企业与项目的利益关系。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认真研究市场,把企业项目管理纳入战略发展规划的范畴,优化资源配置,管理好企业内所有的工程项目,实现全局和整体绩效的最大化,而不是单个项目绩效的最优,从而提高企业综合 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实力。为此,要构筑适应市场变化、适合 企业发展、运营高效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项目管理的权力体系的构造。企业项目管理权力体系即对项目经理的授权与约束关系。授权过小,项目经理难以获取需要的资源,难以完成所担负的项目管理责任,并缺乏积极性、创造性;授权过大,高层管理者难以实施对项目的监控,致使项目管理处于失控状态,

9、从而影响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实践证明没有绝对最优的项目管理模式,只有最适合的。要遵循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适应市场变化,适合企业发展,尊重企业历史,尊重企业文化,运行高效的原则,坚持“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是成本控制中心”的基本原则。把责、权、利对等、切实地落到实处。承担的责任与赋予的权力要对等,劳动成果的分配要同责任和奉献挂钩。同时,随着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也要不断的改进、完善、提高。(二)优化项目部的组织机构。项目部是施工企业的前沿和先锋,施工企业的信誉好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最终由项目部体现。完善项目部的组织机构直接关系到项目管理的好坏,关系到项目工程质量的高低,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效益又体现了项目部的管理水平。因此,加强项目管理必须完善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必须按照“精干管理层、优化劳务层、减少管理跨度、降低项目成本”的原则,实行管理层与作业层两层分开;同时,项目部各职能部门既要健全也不能臃肿,更不能为减少开支而对技术人员进行压缩使一人多职,这样容易导致技术人员因工作忙乱而造成工作失误,致使工程质量下降,从而造成对施工项目管理的失败。因此,要坚持按项目目标设岗,由岗定编,按编制设置人员,使组织机构精干合理。只有这样才能使项目部的整体管理效率提高,才能使项目部在代表施工企业履行合同时为企业增效创益。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全球化背景下的建筑企业品牌经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