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0753795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寿光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寿光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寿光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寿光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寿光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寿光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寿光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寿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寿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寿光市统计局(2019年3月11日)2018年,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争当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这一奋斗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动力,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在农业受灾相对较大的情况下,经济仍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总量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90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4亿元,

2、同比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355.6亿元,同比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447.6亿元,同比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0:39.4:49.6。二、农业农业以新发展理念加强创新。全年粮食总产56.4万吨,其中夏粮总产29.8万吨。棉花播种面积同比下降7.3%,总产0.2万吨,同比下降60.0%;水果总产量4.1万吨,同比下降6.9%;瓜菜总产417.7万吨,同比下降4.7%。农业技术集成创新持续发展,规划建设了占地800亩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集成示范区,共引进水肥一体化、高效生态农业等高新技术企业20家,实现了对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装备的集中展示、集成优化。种业研发能力逐步提

3、升,全市已取得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的蔬菜品种6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的蔬菜品种58个,另有5个蔬菜品种已拟授权公示。畜牧业发展增速下降。年末生猪存栏54.5万头,同比下降10.3%,出栏89.0万头,同比下降3.5%;牛存栏0.9万头,同比下降18.0%,出栏0.3万头,同比下降61.0%;羊存栏7.7万只,同比下降31.9%,出栏11.0万只,同比下降25.1%。全年肉类总产量15.5万吨,同比下降4.1%;禽蛋总产量2.4万吨,同比下降7.3%;奶类总产量2.4万吨,同比增长4.9%。渔业养殖生产稳中有升,渔业捕捞产量下降。全年完成水产品产量19.9万吨,其中海洋捕捞11.5万

4、吨,同比下降21.2%,海水养殖7.5万吨,同比增加0.4%,淡水养殖0.8万吨,同比增加2.5%。水利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实施了总投资6.3亿元的今冬明春四大水利工程。全力推进了亚行贷款塌河治理和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建设,到2018年底辖区内阳河、乌阳河、织女河、新织女河生态治理任务已全部完成,塌河治理任务已完成60%,巨淀湖建设项目完成工程量的20%;完成地表水综合利用北部水网灌溉二期工程;实施了2018年农田水利项目县工程,开工建设了高效节水及水肥一体化灌溉工程,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9万亩。全市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550.1亿元

5、,同比增长18.0%;增加值同比增长7.0。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387.0亿元,同比增长12.3%;重工业完成产值1163.1亿元,同比增长20.0%,轻重工业之比为25.0:7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3.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2.4%。全市29个行业大类中有19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15个行业过10亿元,10个行业过50亿元,6个行业过百亿元。企业效益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74.9亿元,同比增长15.6;实现利润79.1亿元,同比增长24.0;实现利税134.0亿元,同比增长30.7%。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0%,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全市349

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主营业务收入达4.5亿元,同比增加0.6亿元。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40家;其中,过10亿元的企业27家,过50亿元的企业6家,过100亿元的企业2家,过300亿元的企业1家。百亿级产业稳步发展。全市八个百亿级产业中橡胶新材料、生物医药、新型防水材料等3个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八个百亿级产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8.3亿元,同比增长22.5%,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全部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22.7%。建筑业发展趋于平缓。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2.9亿元,同比增长0.6%。签订合同额269.7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

7、,本年新签合同额195.0亿元,同比增长10.4%。房屋施工面积1349.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9%,其中,房屋新开工面积612.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4%。竣工产值83.9亿元,同比下降7.6%。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9%,其中计划投资过亿元项目219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8.1%。按产业划分,一产投资同比增长5.8%;二产投资同比增长16.7%;三产投资同比增长0.8%。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由上年的2.0:44.0:54.0调整为2.0:47.6:50.4。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1%,其中,住宅投资同比增长20.8%

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同比增长58.6%。房屋供应量增加。房屋施工面积同比增长20.9%,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7.2%,商品房现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7.2%。五、国内贸易国内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0亿元,同比增长8.3 %。按消费形态分,批发业零售额85.2亿元,同比增长10.5%;零售业零售额195.4亿元,同比增长7.2%,住宿业零售额4.6亿元,同比增长8.4%,餐饮业零售额27.9亿元,同比增长9.1%。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稳定增长。11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5.4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交通运输业完成营业收入46.7亿元,同比增长12.

9、0%。六、对外经济利用外资和国际经济合作情况稳定。实际到账外资1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5820万美元,同比增长10%;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388人次,同比增长10.1%;境外实际投资额1.25亿美元,同比增长1747.7%。完成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1.46亿美元。对外贸易繁荣。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53.6亿元,同比增长23.2%,其中出口177.9亿元,进口17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3%和27.3%。出口过五千万企业61家,过亿元企业36家。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点交通项目济青高铁青州北站连接线工程主路已全面完工;首条采用PPP新建道

10、路大沂路北伸工程的前期手续已基本完成。灾后重建出台了道路设施修复重建实施方案,挖补维修88条县道、镇村道路,修复路肩、边坡8.4万立方,修复一号路丹河桥、李大路弥河桥等13座桥梁,寿尧路弥河大桥、羊田路弥河大桥加固维修工程也已经开工,年内灾后重建项目基本完成。交通运输业发展稳定。新开通城乡公交线路5条,年末公交车保有量达到772辆。营运性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6363辆,其中营运货车25199辆、班线客车116辆、出租车376辆、城市公交车424辆、城乡公交车248辆。航运业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434万吨,同比增长12.6%,其中寿光港1030万吨,羊口港404万吨。全市共有航运企业23

11、家,船舶49条,67万载重吨。邮政电信业运行平稳。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1.2亿元,电信业务总量8亿元。年末电话用户总数为136.21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8.4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27.77万户。旅游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A级景区9处,其中4A级景区5处,3A级景区2处,2A级景区2处。2018年,成功创建山东省购物旅游示范市,创建山东省旅游休闲购物街区1处,山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处,山东省旅游商品研发基地1处,3A级旅行社3家。八、财政和金融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166.5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5亿元,同比增长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增值

12、税完成43.6亿元,同比增长112.3%;企业所得税完成7.1亿元,同比增长40.1%;个人所得税完成1.9亿元,同比增长3.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9.3亿元,同比增长4.0%。民生支出保障有力。教育支出24.6亿元,同比下降2.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1亿元,同比增长15.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6.1亿元,同比增长10.8%;农林水支出10.9亿元,同比增长7.2%;住房保障支出1.2亿元,同比下降55.4%。金融信贷健康稳定。年末22家驻寿银行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66.0亿元,比年初增加41.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607.9亿元,比年初增加51.2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

13、额734.2亿元,比年初增加0.6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为162.6亿元,比年初增加17.2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为571.6亿元,比年初减少16.6亿元。资本市场加快发展。2018年,全市企业直接融资到位资金185.5亿元,新增完成规范改制企业80家,累计完成规范改制企业408家。新增齐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40家,累计达到221家。全市共有9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共7家企业10只股票实现资本市场上市交易,其中A股2只、B股1只、H股3只、国外上市交易3只。保险收支较快增长。2018年,全市67家驻寿保险机构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16.8%,各项赔款支出6.6亿元,同

14、比增长29.2%。其中,财产险实现保费收入7.4亿元,同比增长2.4%,赔款支出5.5亿元,同比增长33%;人寿险实现保费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23.9%,赔款支出1.1亿元,同比增长12.9%。九、科学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立项6项,潍坊市级16项;新认定(备案)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众创空间1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院士工作站3个;新认定潍坊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重点实验室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潍坊市科技奖项27项。截至年末,全市共有潍坊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2个、重点实验室21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15、联盟8个、科技企业孵化器8个、院士工作站11个、众创空间1个、星创天地3个。专利申请总量快速增长。全年专利申请总量2580件,同比增长34.9%;专利授权总量1087件,同比下降9.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068件,同比增长187.9%;发明专利授权189件,同比增长48.8%。品牌建设成绩显著。全年商标申请量3495件,核准注册量3303件,累计有效注册商标12059件。注册新增马德里商标国际4件,总量达29件。新评山东名牌产品9个,总数达85个;新评山东省服务名牌1个,总数达7个。新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总量达18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总数达24件。全市拥有潍坊市长质量奖6个,寿

16、光市长质量奖23个。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97人,外国专家121人次,执行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3个。1人入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入选“山东省突出贡献技师”,1人入选“齐鲁首席技师”。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城乡规划日益完善。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推动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全覆盖。编制了弥河流域、万达片区、弥水电商小镇等大片区规划设计,初步扎起大片区发展框架。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健全。金光街、渤海路等6条道路建成通车,新建改造城区道路9.62公里、排水管道19.98公里。启动盐业小区改造,13个棚改项目开工建设。推进天然气“镇村通”工程,铺设燃气管网151公里,完成供热计量智能化改造1800户,7个未供暖老旧小区接入集中供热管网。乡村振兴全面铺开。编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扎实推进58个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项目。新建续建农村新型社区38个,洛城农村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