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湖南专版)语文:古诗文阅读-第1编9-1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070149 上传时间:2017-10-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湖南专版)语文:古诗文阅读-第1编9-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湖南专版)语文:古诗文阅读-第1编9-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湖南专版)语文:古诗文阅读-第1编9-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湖南专版)语文:古诗文阅读-第1编9-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湖南专版)语文:古诗文阅读-第1编9-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湖南专版)语文:古诗文阅读-第1编9-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湖南专版)语文:古诗文阅读-第1编9-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编 第二部分 第九章 第一节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 题。天下合纵,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曰: “君有将乎?”曰:“ 有矣,仆欲将 临武君。 ”魏加曰:“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 ”加曰:“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 鸟。 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 王曰:先生何以知之? 对曰:其飞 徐而鸣悲。 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 飞 ,故 疮陨也。 今临武君为秦孽,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2、” (战国策 楚策)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愿以射譬之,可乎 譬:打比方B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 京:都城C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 息:消除、痊愈D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拒:抗拒、对抗【解析】此题主要运用“语境推断法” 。A.“譬”有打比方、知晓和晓谕三个义项,只有“打比方”合乎文意。B.“京”意为“高、大” 。“京台”即“高台” 。“都城”一义不合文意。C.“ 息”有 “止息、停止 ”的义项,文中用于“故疮”之后,就产生了“消除、痊愈 ”的语境义。D.“拒”有“抵御、抗拒 ”和“拒绝”两个义项,文中为“拒秦” ,作“抗拒”解。【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A.Error!B.Error!C.Error!D.Error!【解析】此题主要运用“语法分析推断法” 。A.名词,将领,作 “有”的宾语;用在名词前作使动词,译为“使 为将领” 。B.用在“弓”前,意为“拉” ;在文中由“退却”的义项派生出“离开、 躲避”之义。 C.两个“下”均为使动用法,使掉下。D.两个“孽”的意义虽都源于“灾祸、危害 ”,但 语境意义并不相同: 用于判断句,作名词,意为“受伤的鸟” ;用于被动 句,作 动词,意 为“打败” 。【答案】C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唾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是朝议,遣玄北 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4、唯超曰:“ 是必济事。吾昔 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以重其不以 爱憎匿善。(世说新语 识鉴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郗超与谢玄不善善:善良B又虎视淮阴矣阴:北面C容必能立勋容:或许,表推测语气D元功既举举:提拔【解析】A 项可以运用“成 语印证法” ,联系成语“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来理解,其中“善”是“友好”之意。B 项“阴”涉及古代文化知识 ,古代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淮是淮河,故“阴”指“ 南面” 。D 项可以联系语境,运用“语境推断法”进行推断, “举” 用在“元功”(大功)之后,应

5、为 “告成” 。【答案】C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 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 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 ”楚王曰:“善, 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史记 滑稽列传)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徒揭空笼,造诈成辞 揭:揭开B去我飞亡 去:前往C痛吾两主使不通 使:让D叩头受罪大王 罪:惩罚【解析】此题考查根

6、据语境判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可根据词典中的多个义项,用“代入检验法”选义。A.揭:举;B.去:离开;C. 使:使者。【答案】D5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Error!B.Error!C.Error!D.Error!【解析】此题考查多义实词的辨析能力,亦可采用 “代入 检验法”选义。 A.“使”均为“派、派遣” ;B.“信”均为“诚实” ;C.“亡”均为“跑掉” ;D.“故”分别为“缘故”和“所以” 。【答案】D6对下面加点词的活用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道飞其鹄(名词活用作动词)B造诈成辞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C出而饮之 (使动用法)D财倍鹄在也 (名词活用作动词)【解析】此题

7、考查对文言文实词活用的判断能力。答此题可采用“语法分析推断法” 。A.“道” ,应为名词作状语,意 为“在路上” 。古 汉语中名词 直接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时用作状语,本句中名词“道”直接限制 动词“飞” 。B.“诈”本义为“虚伪” ,形容词,作“造”的宾语后活用作名词“虚伪的经历” 。C.“出”和“饮”用在代词“之”( 代“鹄”)前面,表“使它出来” “使它喝水”之意,故 为使动用法。 D.“倍” 本为名词“倍数” ,这里表“增加一倍”之意,故为名词活用作 动词。【答案】A【参考译文】从前,齐王派淳于髡到楚国去献 鸿鹄。出了城 门,在道路上那只鸿鹄飞走了。(淳于髡) 只举着个空笼子,编造虚伪的

8、经历 成了一套谎话,前去 见楚王 说:“齐王派我来献鸿鹄,( 乘船)从水中经过,(我)不忍心让鸿鹄 干渴,放出来让它喝水,它离开我飞掉了。我想剖开肚子或勒紧脖子自杀,又恐怕别人议论 我们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让谋 士自己伤害自己或自杀。 鸿鹄,是长毛的禽类,有很多相似的,我想买一只代替它,这是不诚实而欺骗大王的行为。(我)想逃跑到别的国家去,又哀痛着我的两位国君的使者不能联系,所以来承认错误,向大王叩头接受大王处罚。 ”楚王说:“好,齐王(竟) 有这样诚实的士人啊!”(于是) 优厚地赏赐了他, (赏赐他的) 财物比有鸿鹄在的情况下增加了一倍。 四、阅读下文,完成 78 题。 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

9、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 “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7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发尽白,蚤死 _通_(2)今也则亡 _通_【答案】(1)蚤早(2) 亡无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孔子哭之恸_(2)门人益亲_(3)弟子孰为好学_(4)不贰过_【答案】(1)悲痛到了极点(2)更加(3) 谁(4)犯错误【参考译文】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去世了。孔子哭得哀痛之至,说:“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学生,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 ”鲁国国君问( 孔子) :“(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学习的?

10、”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爱学习,(他)从不把脾气 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 死了, 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五、阅读下文,完成 910 题。鄙人学盖郑之鄙人学为盖 ,三年艺成而大旱,盖无所用,乃弃而为桔槔 。又三年艺成而大雨,桔槔无所用,则又还为盖焉。未几而盗起,民尽改戎服, 鲜 有用盖者。欲学 为兵,则老矣。郁离子见而嗟之曰:“是殆 类汉之老郎与,然老与少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艺事繇 己之学,虽失时在命,而不可尽谓非己也。故粤有善农者凿田以种稻,三年皆伤于涝,人谓之宜泄水以树黍,弗对,而仍其旧。其年乃大旱, 连三岁, 计其获则偿 所歉而赢焉。故曰旱

11、斯具舟,热斯具裘 ,天下之名言也。 ”(郁离子)【注】郑之鄙人学为盖: 郑国有一个住在边远地区的人学做雨具。鄙,边远的地方。盖,雨伞。桔槔:又称“吊杆” ,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在井旁树上或架子上用绳子挂一杠杆,一端系水桶,一端坠个大石块,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殆:大概;差不多。繇:由。旱斯具舟,热斯具裘:行旱路时准备走水路用的船只,夏天准备过冬穿的衣服。指事先做好准备。 国语越语上:“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缔,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9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1)未几而盗起_(2)鲜有用盖者_(3)人谓之宜泄水以树黍_(4)计其获则偿所歉而赢焉_【答案】(1)不久(2) 少(3)

12、种植、栽培(4)抵偿、偿还10解释下面句子中“为”的含义。(1)然老与少非人之所能为也_(2)公为我献之_(3)炮台悉为夷据_(4)为其来也_【答案】(1)做(2) 向(3)被(4)当【参考译文】从前,郑国有一个住在边远地区的人学做雨具,学了三年 终 于学成了这门手艺。但天大旱不下雨,雨具派不上用场。于是便放弃了做雨具而改学做汲水工具。又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手艺才学成,谁知却遇上了大雨年景,汲水工具没有什么用处,就又回头制作雨具了。不久,盗贼四起,人们都改穿军服,很少有用雨具的。他又想学做兵器,可是自己已经老了。郁离子见此而叹息说:“这大概就类似汉朝时的老郎吧,然而老与少并不是人的意志所能改 变的

13、,是自然的规律。各种工艺技巧是由自己学得的,虽然失去时 机是天命,但也不能说自己没有一点责任。过去粤地有一个善耕作的 农民,开 垦田地种稻,连续三年都遭受涝灾,人们都劝 他应排水而种黍,但他不听,仍然种稻。谁知那年却大旱,接着连续三年也大旱, 计算一下他的收获,除了抵偿往年歉收的 损失外还有些赢余。所以 说: 干旱时就准备好船只,酷暑时就准备好皮衣 ,这是天下的至理名言啊。 ”六、阅读下文,完成 1112 题。嗟来之食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 ,贸贸然 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 !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 而谢 焉,

14、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 “微与 !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大饥:大荒年。蒙袂(mi):用衣袖蒙着脸。辑屦(j):身体迈不开步子的样子。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嗟: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从:跟随。微:不应当。与:表示感叹的语气词。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右执饮_(2)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_(3)从而谢焉_(4) 曾子闻之_【答案】(1)拿着(2) 只因为(3) 道歉(4)听说12解释下列各句中“食”字的意义和用法。(1)黔敖为食于路_(2)以待饿者而食之_(3)予唯不食嗟来之食_【答案】(1)读 sh,食物,名词(2)读 s,把食物给人吃,动词(

15、3) 读 sh,吃,动词【参考译文】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 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 过饥饿 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 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 说:“我就是因 为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 这个地步啊!”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 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七、阅读下面短文,完成 1314 题。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 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 心,以状而 见亲矣。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