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112我与地坛节选练习粤教版必修1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0700783 上传时间:2020-04-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112我与地坛节选练习粤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112我与地坛节选练习粤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112我与地坛节选练习粤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112我与地坛节选练习粤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112我与地坛节选练习粤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112我与地坛节选练习粤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112我与地坛节选练习粤教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我与地坛(节选)一、语言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荒芜(w) 宿命(s) 剥蚀(b) 连篇累牍(d)B.坍圮(q) 亘古(gn)熨帖(yn)强人所难(nn)C.炫耀(xun)猝然(c) 恪守(k) 藏污纳垢(gu)D.福祉(zh) 嘈杂(co)窥看(ku)声名狼藉(j)解析:DA项,“芜”应读w;B项,“圮”应读p,“熨”应读y;C项,“炫”应读xu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繁芜缘分迄今雕栏玉砌B.苍桑坦荡沉寂失魂落魄C.祈祷窥视落莫优哉游哉D.丰赡座落磕碰毁家纾难解析:AB项,“苍桑”应为“沧桑”;C项,“落莫”应为“落寞”;D项,“座落

2、”应为“坐落”。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杭州“75”公交车放火案罪犯包来旭被验明正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对于罪犯被执行死刑,网友大呼。勤查看,勤养护,勤救治,发现任何细小问题及时解决,才能,将病害和祸端除于萌芽之际。否则,小问题终将酿成大问题,甚至祸端。尽管近期公布的美联储会议纪要 ,但在强调经济数据重要性以及提及希腊债务风险之下,美联储确信货币政策前方为加息之路。A.死有余辜防微杜渐平淡无奇B.死有余辜防患未然枯燥无味C.死得其所防患未然枯燥无味D.死得其所防微杜渐平淡无奇解析:A“死得其所”指死得有意义、有价值。可作褒义。“死有余辜”形容罪大恶极,虽死也抵偿不了

3、罪过。用作贬义。“防微杜渐”指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含褒义;作宾语时,多用在表示目的的动词或介词之后。“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常用于预防事故、灾难的发生或预防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平淡无奇”指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显著的、出色的地方。多用于讲话、文章的内容或景色及布置摆设。“枯燥无味”单调呆板,毫无趣味。多用于文章或报告。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市广播电视局宣布:在市区全面落实和推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会议精神,各居民小区电视信号将先后由模拟制转换为数字制。B.贾平凹的秦腔以细腻平实的语言,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在传

4、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字里行间倾注了对故乡的一腔深情。C.“三鹿奶粉”事件说明,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它不仅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D.学校应注重创建满足学生充分发展需求的教育环境,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解析:BA项,“推动”与“精神”搭配不当。C项,“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句式杂糅。D项,成分残缺,“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后加“的机制”。5.在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

5、。,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不能写只能闻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A.B.C.D.解析:B这段话的中心话题是“味道”,由句首“落叶”可知应接,排除C、D;而据中“只能闻”与句“才能明了”可排出正确顺序。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我的灵魂我的书梁文道气质,就是品质散发出来的味道。有一年,一个美国小伙子考上了哈佛大学,学工程。哈佛大学第一年有个核心课程,所谓核心课程,就是新生进校不是上专业课,而是上全体学生都必须上的公共课。这些课程的内容千奇百怪,什么都有,学校认为这些是任何一个哈佛学生都应涉猎的

6、知识领域。于是,这个学生就选了一门课,但选完后他非常后悔,因为他选的是“中古英文文学”。想想看,一个想学工程的学生,跑去念“中古英文文学”,肯定非常痛苦。更要命的是,教授年纪大,说话慢,讲课风格老派,听着很闷,所以他经常逃课。好不容易熬完了一学期的课,放暑假了,他很高兴。他要打工挣钱,于是就在学校附近的一家旧书店里找了份工作。干什么呢?这种书店常常接到电话,被叫到别人家里收一些旧书回来,然后出售他就干这个。有一天,老板派他去哈佛大学旁边的一户人家里收书。他去了,一个老太太开的门,老太太看上去一脸忧伤。自我介绍后,他发现老太太竟是那位教他“中古英文文学”课教授的夫人。原来那位教授上完这学期的课后

7、没多久就死了,死后留下了一屋子的书。老太太觉得这些书让她睹物思人,所以决定把它们卖掉,于是就给这家旧书店打了电话,恰好是这个小伙子被派来收书。这时,小伙子意识到,原来他刚上完的那门课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的一门课,他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一批学生之一。虽然他不喜欢那位教授,但他的心情也很沉重。当他去看这些书该怎么搬时,他发现教授书房的一整面墙的书柜里全是廉价的侦探小说。这个学生笑了,他想,这个老家伙平时上课很严肃,原来最爱看的是侦探小说。他竟有这种兴趣!小伙子越想越觉得好笑。书房后面是一扇大玻璃门,出去后是一个小花园,非常漂亮。老太太说:“我丈夫生前最大的嗜好就是种花剪草。”玻璃门旁边还有两个书柜

8、,里面放的全是园艺书。看了半天,这个学生做出决定:不搬这些书了!于是他回去对老板说:“老板,我想把那位教授的书都买下来。”老板惊讶地问:“你全要?价钱你付得起吗?”学生说:“那薪水我就不要了。”老板说:“那也不够。”学生说:“那这样吧,我接下来的几个暑假都来你这里打工,薪水全给你,行吗?”老板问:“你为什么要买这些书?”这个学生说,以前上课时,他只觉得那位教授很沉闷、很学术,原来那只反映了教授的一面。当他去了教授的家,看了他的书房和藏书后,他才发现了教授完整的人格。那位教授喜欢廉价版本的侦探小说,还在小说里面画线做笔记,笔记里还有粗话。他还喜欢种花草。这些都是教授生前最爱的东西。爱好、兴趣,甚

9、至癖好,都彻底浮现在教授的书房里。当时这个学生有种很强烈的感觉:如果把这些书搬回旧书店,就得把它们分开,分门别类地放在旧书店的书架上,然后再去卖。这样一来,教授的藏书就崩溃了、解体了。而现在,当这些书在它们主人的书房里安身时,它们是完整的。完整的意思是什么呢?这些书完整地表达了它们主人的人格、灵魂。所以这个学生觉得,只要教授的藏书还在,只要这些书仍然完整地在一起,那位教授就还没死,他的灵魂就还在这些书里面。他觉得他应该让那位教授的灵魂完整地保留下来,所以决定把它们买下来,不拆散它们!老板听了他的话后说:“算了,这些书我6折卖给你。你在我这里打3年工就够了。”于是,他在那里打了3年工。这个故事是

10、真的。一个人的书房,一个人看什么书,一个人拥有哪些书,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全部,就是这个人。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这篇文章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平中见巧,写出了故事的起伏,引人深思,令人回味。B.文章题目“我的灵魂我的书”将灵魂与书联系起来,“我”不是指教授,也不是指“小伙子”,而是指作者。C.当小伙子意识到刚上完的那门课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的一门课时,当他意识到自己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一批学生之一时,他为自己的逃课行为懊悔不已。D.虽然他不喜欢那位教授,但他的心情也很沉重。可当他发现教授书房的一整面墙的书柜里面全是廉价的侦探小说时,小伙子笑

11、了。这一发现让他明白这位教授的阅读品位并不高。E.作者在记述故事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教授的兴趣、爱好,为我们展示了生活中的教授形象。解析:AEB项,“我”不是指作者,而是泛指。C项,“他为自己的逃课行为懊悔不已”于文无据。D项,小伙子并没有认为教授的阅读品位不高,该选项误解了小伙子笑的原因。7.文章第三段中说:“更要命的是,教授年纪大,说话慢,讲课风格老派,听着很闷。”有人认为这句话可以删去,你同意吗?为什么? 解析:这类题常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考虑。从内容上看,这句话交代了小伙子眼中老教授的最初形象;从结构上看,后文交代了这个学生了解了老教授的其他生活细节,这样老教授的形

12、象就更加丰满了,这才促使这个学生做出买下这些书的决定。答案:不同意。内容上:这句话交代了教授的特点与讲课风格,使教授的形象更加丰满。结构上:照应后文,使后文的叙述有了依托,和后文中教授喜欢看侦探小说、嗜好种花剪草形成反差,为小伙子发现教授读书特点时的意外作了铺垫。8.什么原因让小伙子宁愿不拿打工的薪水也要买下这些书? 解析:小伙子在参观了老教授的书房和花园之后产生了这个想法,所以答案要从文章最后几段中去找。本文第八段中“老板问:你为什么要买这些书?”这句话就提示我们,从下文可以找到答案,如“这些书完整地表达了它们主人的人格、灵魂”就表达出了核心意思。答案:这个学生在教授的书房和藏书中才发现了教

13、授完整的人格,正是这些书完整地表达了它们主人的人格、灵魂。如果把这些书搬回旧书店,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放在书架上去卖,教授的藏书就崩溃了、解体了。如果教授的藏书仍然完整地在一起,他的灵魂就还在这些书里面。9.故事的结尾说:“一个人的书房,一个人看什么书,一个人拥有哪些书,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全部,就是这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探究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解析:结合小伙子对老教授的再认识不难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借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这些书完整地表达了它们主人的人格、灵魂”。至于启发,无疑要围绕读书对人的意义来谈。答案:理解:故事中的小伙子听教授讲课时感受到的是老派与沉闷,他在教授的书房中发现了教授生活中的另一面,教授的书房展示了教授完整的人格。可见一个人的读书取向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人格、灵魂等。启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与他所读的书籍密切相关。我们要读书,要有选择地读书,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灵魂活在书里面。(如谈及生活中的其他爱好、习惯等,言之成理亦可)三、语言运用10.请在庄子、屈原、史铁生中任选两人为对象,以“是寂寞的”作开头,依照下面的示例各写一段话,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示例:鲁迅是寂寞的,在黑暗的悲凉中,在麻木愚昧的民众中,独自彷徨呐喊;但他在寂寞中找到了民族真正的病根,为昏睡的国人开出了一剂疗救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