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传记第8课我的回顾学案粤教版必修1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0700687 上传时间:2020-04-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传记第8课我的回顾学案粤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传记第8课我的回顾学案粤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传记第8课我的回顾学案粤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传记第8课我的回顾学案粤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传记第8课我的回顾学案粤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传记第8课我的回顾学案粤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传记第8课我的回顾学案粤教版必修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课我的回顾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贡献,探究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及其成功的秘诀。2.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体味本文幽默生动的语言。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讣告()深邃()毋庸() 吞噬()夭折() 内疚()桎梏()答案fsuwshyojizh (2)多音字塞 强给答案s/si/siqin/qin/jini/j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2)答案(1)灼伤/媒妁之言(2)扼杀/困厄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畏缩不前:_(2)目瞪口呆:_(3)真知灼见:_(4)毋庸置疑:_答案(1)害怕而不敢向前。(2)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3)正确而透彻的见解。(4)用不着怀疑。对点

2、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少数干部,或无动于衷,或畏缩不前,其所作所为,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让人目瞪口呆。()(3)钱锺书先生并不因对方爵高位尊就无原则地吹捧,而是实事求是地指出其作品的瑕疵,真知灼见地批评,足见学者的高风亮节。()答案(1)。(2)。“目瞪口呆”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而此处是说科技的发展让人快乐、振奋,所以用在此处不合适。(3)。“真知灼见”为名词,不可作状语。2辨词填空(1)置疑质疑“置疑”指怀疑,多用在否定句中,常和“毋庸”连用。

3、“质疑”是动词,指提出疑问。事故发生后,在媒体的报道中,仍有许多可以_的地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毋庸_的执法理念,愿它成为和谐社会的保障。答案质疑置疑(2)以致以至“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以至”,a.直到,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b.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_无穷,进而全面地认识事物的真实面目。由于他没有充分地调查研究,_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房价一路飙升,_使很多想买房的人感到惊讶,安居谈何容易。答案以至以致以至三、名言警句爱因

4、斯坦名言1AXYZ!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说废话!这公式对我有用,我想对许多人也是一样有用。2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3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在真理的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嬉笑中垮台。4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5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一、作者简介爱因斯坦(18791955),生于德国,1900年入瑞士籍,1940年入美国籍,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5、。获19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1999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爱因斯坦对天文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的宇宙学理论。他创立了相对论宇宙学,建立了静态有限无边的自洽的动力学宇宙模型,并引进了宇宙学原理、弯曲空间等新概念,大大推动了现代天文学的发展。二、背景展示本文是爱因斯坦的晚年回忆录节选,是一篇自传体式的作品,是作者对自己科学观的形成和科学道路的选择、发展这一人生经历的回顾和感悟。三、文体知识自传体自传体是传记的一种,是以记述自己的生平事迹为主的传记,一般用第一人称。古人著书后常作自序,有的也属自传。自传体的基本格式:(1)标题居中写“我的自传”(或“自传”)。(2)正文主要包括三部分

6、:出生时间、地点及家庭情况(家庭主要成员、主要社会关系的情况)。(可略写)成长经历。思想演变过程。这是传记的主体部分。结合成长经历,叙写对自己的人生观有着重大影响的人或事,展示自己的思想历程。课堂导语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自己科学观的形成和科学道路的选择发展为核心,将回忆与感受、对自己生活的叙述和对于科学学科的哲理认识结合起来,生动而深入地坦陈了自己所经历过的科学之路和自己的人生观念。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爱因斯坦所写的我的回顾,相信这篇文章将激励我们在漫漫求学路上明确方向,坚定信念,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献身科学”部分的45段、67段分别是从哪个方面进行论述的?请

7、在图中处填出。我的回顾答案最初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索的历程1在文中爱因斯坦回忆的是自己的少年时代,那么他是以什么为文章的内容和核心的?答:_答案爱因斯坦并没有按照自己生长的时间顺序全面地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是以自己科学观的形成和科学道路的选择发展为核心,将回忆和感受、对自己生活的叙述和对于科学学科的哲理认识结合起来,生动而深入地坦陈了自己所经历过的科学之路和人生观念。2当爱因斯坦还是一个相当早熟的少年时,他没有一下子就决定走科学之路,而是经历了两次人生的转折,这两次转折分别是什么?答:_答案第一次:刚开始他选择了宗教,后来思想转变,才转向科学。第二次:在科学研究中,从数学到物理学的

8、转变。3作者的宗教信仰在12岁那年突然中止的原因是什么?探究点拨阅读23段内容,第2段说明放弃宗教的原因,第3段阐述放弃宗教的意义。课文的相关语句:“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离开我们人类而独立存在,它在我们面前就像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然而至少部分地是我们的观察和思维所能及的。”“从思想上掌握这个在个人以外的世界,总是作为一个最高目标而有意无意地浮现在我的心目中。”答:_答案(1)由于读了通俗的科学书籍,他认为圣经里的故事有很多不可能是真实的。(2)他的脑海里充溢了一种狂热的自由主义的思想。(3)怀疑所有权威,对任何社会环境里都会存在的信念有一种怀疑的态度。4爱因斯坦由数学转向物理学的理由

9、是什么?答:_答案他觉得数学的“每一个领域都能费去我们所能有的短暂的一生”,认为自己“在数学领域里的直觉能力不够强”。但后来他也认识到了,“在物理学中,通向更深入的基本知识的道路是同最精密的数学方法联系着的”。5怎样理解“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这句话的深刻含意?探究点拨理解句子的含意要重点理解句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分析句中“那些希望和努力”具体指什么,“毫无价值”的原因是什么。答:_答案“那些希望和努力”就是为了满足他们对物质的无休止的追求。作者认为这种追求“毫无价值”是因为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更应该有对精神生活的执着的追求。6作者在平淡的叙述中,将自己的经

10、历与感悟娓娓道来,使人读后顿生一种亲切、朴实之感。朴实的文风掩盖不住作者幽默、生动的语言风格。分析体会下列句子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我已经67岁了,坐在这里,为的是要写点类似自己的讣告那样的东西。答:_答案把自己的回顾幽默地比作“讣告”,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2)我觉得自己的处境像布里丹的驴子一样,它不能决定究竟该吃哪一捆干草。答:_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自己对选择数学领域迷茫时的状态。(3)即使是一头健康的猛兽,当它不饿的时候,如果有可能用鞭子强迫它不断地吞食,特别是,当人们强迫喂给它吃的食物是经过适当选择的时候,也会使它丧失其贪吃的习性的。答:_答案借助给猛兽喂食的比喻

11、,形象地阐述了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的严重的后果,催人警醒。文中说:“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你同意作者的这个观点吗?答:_答案(示例)同意。因为思想上的自由对于一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发现和灵感的产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带有某种责任感与强制意识的影响下,“天才”式的作品将会被扼杀在摇篮里,这无形之中也为我们的现代应试教育模式敲响了警钟。(言之有理即可)如何用好第一人称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重在突出爱因斯坦思想观念上的变化,也正是这种

12、变化,成就了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可以说,本文充分体现了爱因斯坦的个性特征。还在少年时期,爱因斯坦就表示了对于宗教信仰的怀疑,这种怀疑精神一直是后来人学习的榜样,并且,他自己还确立了自己求真的思想。这些,如果不是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读者将无法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技巧点拨第一人称叙事法就是作者在文章中以“我”或“我们”的身份来叙述所见、所闻、所历,把人物的经历、事情的经过告诉读者。依据“我”在事件叙述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1)“我”是见证人。如孔乙己中的“我”只起事件见证人的作用。(2)“我”是重要人物。如一件小事中的“我”,故乡中的“我”。(3)“我”是主人公。如日记、书信、游记、自传体文章中的“我”,还有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某些小说、故事中的“我”。譬如,鲁迅不是狂人,但在写狂人日记时却用“我”来叙述,代替了“狂人”,有力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