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构建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070000 上传时间:2017-10-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构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构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构建“三生教育”环境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 ,他认为生活教育具有六大特点: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 、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学校的生活教育从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入手,从教师和学生的走路、吃饭、说话、交往、感恩等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珍惜生活,珍爱生活的家庭和集体,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 “三生教育” 是一个整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工作, “三生教育” 真切地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基础,强化创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 ”营造文化氛围是开展好“三生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学校开展“三生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校园文化可以

2、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三生教育”工作起到教育、监督、导向的作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达到师生教育愿境一致,相互促进、教学互相促进的教育目的。一、将“三生教育” 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体系校园文化主要包含三大体系:(1)文化体系;(2)环境体系;(3)管理体系。文化体系:文化体系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通过文化体系的作用,使校园文化发挥主体作用,文化体系主要包含:“三生教育”的基本内容、思想道德教育和基础理论教育。思想道德的中心是世界观的教育,包括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体,培育学生良好的品德、正确的世界观、高尚的道德观,从根本上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基础理

3、论教育的主要内容则以生命、生存、生活为主体,尊重生命、掌握生存的智慧、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具有创设美好生活的理想和能力为主要目的,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社会生存能力和一定的事业发展能力。环境体系:环境体系是指通过创造耳濡目染的文化环境;优美整洁的卫生环境;文明礼貌的语言环境;谦恭有序的生活环境;尊师爱校的情感环境;稳定和繁荣的社会环境来实现目标的一个体系。管理体系:指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符合学校、学生特点的管理方法所进行的管理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完成文化体系和环境体系的构建,起到督促实施的目的。二、让“三生教育” 渗透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校园文化要紧紧围绕三个体系,形成

4、有规划、能实施、有步骤、易检查的格局。文化体系是一个长远规划,应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相结合,以时代精神为主体,通过分析在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制订相应的教育规划,其内容包含: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要素,技术、文化素质、基本技能及社会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在校园内开展 “三生教育”活动,作为一项贯穿高职教育阶段全过程的教育工作,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得到班级认同,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校园中“三生教育”工作要与其它活动相互联系、补充和促进,要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对学生的生 .活动,作为一项贯穿高职教育阶段全过程的教育工作,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得到班级认同,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校

5、园中“三生教育”工作要与其它活动相互联系、补充和促进,要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对学生的生命个体、基本生存能力、生活技能有着充分的了解和尊重,让他们在各自的自我发展中,找到成长的空间,通过管理育人的工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载体,使“三生教育”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变刻板教育为形象教育。文化体系和管理体系是学校通过构建校园文化,开展“三生教育”的重要体系,要找到体现学校精神的文化载体,提炼出简洁的口号来体现目标,提出适时,实际的文化标识,来体现教育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三生教育”以来,我们在校园中提出“尊重生命、珍惜拥有”;“掌握生存技能、付诸社会实践” ;“热爱美好生活,创造健康人

6、生” ;“勤奋学习,成就一生辉煌事业;脚踏实地,迈向人生新的起点”。这些标语口号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充分说明了文化体系要具体细致,具有实效性、简洁性和广泛性,要直截了当,一目了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整个的管理体系要深入,易于接受,有针对性。文化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形成要配以相适应的规章制度,配合活动的制定,帮助目标的实现。文化体系还应与学校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相一致。例如: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道德、有技术的合格高技能人才。在这一宗旨下,只有提出学校实现的教育目标,才能使校园文化的创建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发展规划和发展步骤。环境体系的构建,应着重抓好环境的优化。环境体系包含:文化标识

7、、环境卫生、语言环境、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优美整洁的卫生环境,道德规范的教育氛围;文明礼貌的语言环境,创造了“三生教育”的良好教育氛围。美好有序的生活环境创造了集体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营造了奋发进取的人际氛围;爱师爱生的教育环境,创造了教育的情感环境;校园文化的影响,创造了“三生教育”的人文环境。从实践来看,三大体系的构建可以为“三生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可以使他们轮流承担构建者和监督者、实施者的责任,在实际中陶冶情操,在构建中相互促进,相互了解,相互鼓励,完备自己的人格及其精神境界的升华。二、通过校园文化开展好学生的“三生教育”校园文化的主

8、要内容中在精神和实质上都更具个性和特点,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将“三生教育”与创建校园文化相结合,应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紧扣时代精神。校园文化首先要具有时代精神,才会具有感召力和鼓舞精神。我们今天提出的“三生教育” ,就是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带给我们的启示和灵感。如果要校园文化建设和“三生教育” 的过程中,单纯强调一种口号,而没有行动的载体,就会空;如果提出的目标过高,难于实现,就是大;又空又大,提出的目标实现不了,就会假。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和“三生教育” 的开展要科学,要坚持根据实际、确定目标、选好载体、逐步充实、逐步实现的原则,从日常行为规范入手,把尊重生命、热爱生活

9、、学会生存作为主要内容,把环境卫生、文明礼貌用语、文明行为规范列入环境育人的范畴,确保环境目标的实现。将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报告、时事宣传等列入管理育人的范畴,与以丰富多彩的文化为载体,提高学生思想素质、道德修养、生命感悟、生存能力、生活质量。 第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在开展“三生教育”的过程中,为扭转学生中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愿望为目的、以个人利益为主体的思想,学校提出了,为别人想一想,为父母想一想,为学校想一想的大讨论,希望通过讨论 .第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在开展“三生教育”的过程中,为扭转学生中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愿望为目的、以个人利益为主体的思想,学校提出了,为别人想一想,为父母想

10、一想,为学校想一想的大讨论,希望通过讨论改善个人意识,建立群体观念,接纳文明习惯,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没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辅助载体。后来,我们总结经验,在一些情况较好的班级里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共同开展了主题班会,一方是学生,一方是学生的家长,有意识让一些文化素质较好的家长参与到其中来,主题是“源于生命之初,终于生命之美”。此次大规模的主题班会是我校近期最有成效的一次活动。因此,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目标符合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就能达到理想的郊果。 第三,开辟园地,重视环境。是开展“三生教育”的基本保障。建立宣传教育阵地,在校园中增强黑板报、广播的作用。没有宣

11、传教育阵地,宣传内容就无法深入人心,校园文化就失去依托,就会减小效应。只有加强宣传教育阵地,将目标、措施和制度让大家了解掌握,自觉实施,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第四、将“三生教育” 纳入正常教学内容,建立课堂、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考评体系,是保证“三生教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基础, 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好“三生教育”要着重把握的几个方面 (一)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培养“三生教育”的主体力量。校园文化的形成,构建者是主体因素。构建者和实施者是教师,显效者是学生,他们都是关键的因素,处于关键的环节。要让教师充分意识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建立一支师德

12、过硬、作风过硬、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的,能够很好地完成“三生教育”任务的教师队伍,以教师的言行起到无形的教育作用。因此,制订教师的行为规范,完善教师队伍的管理,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是开展好“三生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 (二)抓好“三生教育” 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认真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是“三生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加强班级管理工作,要实现从点到面的管理,要善于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将良好的班风和班级管理的工作经验及时推广。要重视“三生教育”工作在班级文化中的影响,要从班级抓起,并要抓好、抓实,要利用好校园文化对班级文化的影响力,通过班级的交流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三生”意识

13、。比如:一个班搞了辩论会,另一个班会马上接着开。学生之间的影响力是无形的。所以要抓典型引路,树立新的风尚,让“三生教育”的风气在校园中传播。 (三) “三生教育”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来开展,要把着眼点放在“小、实、新”上, “小”就是从小事做起,培养脚踏实地的作风。 “实”就是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培养他们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的能力。新,就是文化建设要有新意,不要老一套、旧调子,让人一听就生厌。 (四) “三生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要相互适应、相互渗透。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区域文化、企业文化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他们相互影响和制约,因此,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 建设都将给校园文化直接的影响,

14、但校园因其特殊的环境,又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与它们有所区别,因而也就具有独特的存在和发展。 “三生教育”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其自身的发展也会对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形成影响和作用,这就是“三生教育”与校园文化相互促进的教育作用。抓好“三生教育” 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又可以促进“三生教育”的工作,大力抓好校园文化的建设,做好“三生教育”的开展和研讨,可以使整个校园形成一个“尊重生命、学会生存、创造美好生活”的教育氛围。 “三生教育”研究旨在结合学校德育教育的案例,联系前沿的德育新理念,对现阶段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的实效性进行反思,跳出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的各自单一理念,对

15、三者加以必要的整合,对学校 .“三生教育”研究旨在结合学校德育教育的案例,联系前沿的德育新理念,对现阶段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的实效性进行反思,跳出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的各自单一理念,对三者加以必要的整合,对学校德育的观念更新搭建一座新的思考平台,努力建构生命、生活、生态教育合而为一的德育理念,制订出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并对其终生有益的切切实实的德育操作样式,为提高基层学校德育实效,同时丰富德育理念与德育模式服务. 如今,许多孩子的生命意识淡漠,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不少人往往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放弃生命,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悲剧与不幸。 “三生教育 ” ,有利于让学生

16、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 有利于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只有通过“三生”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享受生活,才算是实现了现代教育的目的。 9 月 1 日,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播出的开学第一课 “以知识守护生命”中,桑枣中学的校长带领同学们,把 5 月 12 日汶川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全校 2300 多名师生仅仅用了 1 分 36 秒,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的奇迹进行了生活的情景再现,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怎样“以知识守护生命” 。 “生、老、病、死”乃自然之法则。生生不息使自然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给各种物种搭建了展示自己生命多姿多彩、顽强拼搏的平台,使得自然界生机勃勃、绚丽多姿、丰富多彩。人类的出现,文明的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