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笔法3.1晋灵公不君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0698380 上传时间:2020-04-3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95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笔法3.1晋灵公不君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笔法3.1晋灵公不君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笔法3.1晋灵公不君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笔法3.1晋灵公不君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笔法3.1晋灵公不君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笔法3.1晋灵公不君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笔法3.1晋灵公不君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春秋笔法 课标定位 学习建议 春秋笔法 为孔子首创 据 史记 孔子世家 记载 孔子在位听讼 文辞有可与人共者 弗独有也 至于为 春秋 笔则笔 削则削 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也就是说 孔子在编写 春秋 记述历史时 暗含褒贬 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 却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中使用某些字眼 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达了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 以期达到惩恶而劝善的目的 这种做法被称为 微言大义 或 春秋笔法 被中国古代史官传承和发扬 课标定位 学习建议 左传 的作者左丘明发微探幽 最先对这种笔法做了精当的概括和高度的赞美 春秋 之称 微而显 志而晦 婉而成章 尽而不污 惩恶

2、而劝善 非圣人谁能修之 但是 左传 已不满足于 春秋 那种对史实作简单陈述的 微言大义 它在叙事写人上有了重大的突破 展示了那个动荡历史年代的全部过程 展示了各种历史人物在各种事件中的各种表现 它摒弃了一字褒贬的 春秋笔法 创造了在生动记叙史事的基础上显示各种人物形象 心态 表达作者观点立场的方法 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课标定位 学习建议 史通 的作者刘知几提倡 仗气直书 不避强御 肆情奋笔 无所阿容 直书前代史家之得失 即使是圣贤孔子和当朝皇家修史也在其批评之列 表现了无畏的求实精神 他具体评价史书的优劣 褒扬不讳其短 批评不抑其长 主张史学评论要探究史家的论述旨意 他以理 势

3、论述史学问题 增强了史学批评的理性色彩 在中国史学的发展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本单元所选 左传 中的 晋灵公不君 和 史通 中的 直书 都鲜明地表露了作者的技法与主张 是我们了解 春秋笔法 与 秉笔直书 精神的典范篇章 课标定位 学习建议 课标定位 学习建议 1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 积累一些古今异义词 比如 宣子骤谏 的 骤 见灵辄饿 的 饿 书法不隐 的 书法 等 学习 直书 要注意对文中典故的解读 同时 根据骈文多采用互文的特点 通过揣摩词义 理解文章内容 2 了解 左传 的成书过程 叙事特点和对后世史学和文学著作的影响及其尊礼重民的思想 了解 史通 的成书过程 重要理论和对后世史学的影响

4、及其对我国古代史学实录传统的总结和褒扬 3 注意扩展阅读 如 左传 中的 郑伯克段于鄢 史通 中的 曲笔 3晋灵公不君 春秋时的晋国大臣赵盾 明明没有参与谋杀国王晋灵公的叛逆行动 满朝文武都可以证明他的清白 但是晋国的史官董狐却在朝堂之上 在文武朝臣面前 理直气壮地告诉大家 作为史官 我已经写下 晋赵盾弑其君 此言一出 赵盾有冤难言 文武百官也爱莫能助 这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千古奇冤到底是怎么回事 学习本文 要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 虚词及句式 识记文中的名句 理解赵盾 晋灵公 董狐以及武士们的形象 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 探究 春秋笔法 的文化内涵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左丘明

5、 春秋末期鲁国人 著名史学家 一说左丘为复姓 名明 一说单姓左 名丘明 还有观点认为他姓丘名明 因其世代为左史 所以人们尊其为左丘明 相传曾著 左传 左传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左传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 共三十五卷 西汉时称为 左氏春秋传 东汉时又名 春秋左氏传 简称 左传 是为 春秋 做注解的一部史书 与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合称 春秋 三传 左传 所叙述的史事起于鲁隐公元年 前722 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前468 以 春秋 为蓝本 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 春秋 的纲目 左传 虽不是文学著作 但从广义上看 仍可说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

6、 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 其对后来的 战国策 史记 的写作风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促使了文史结合的传统的形成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 注字音 2 识通假从台上弹人 而观其辟丸也 辟 同 避 躲避 杀之 寘诸畚 寘 同 置 放置 衮职有阙 惟仲山甫补之 阙 通 缺 过失 三进及溜 溜 通 罶 屋檐下滴水处 这里指屋檐下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3 解多义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 辨用法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5 明句式谏而不入 则莫之继也宾语前置句晨往 寝门辟矣 盛服将朝省略句尚早 坐而假寐省略句不忘恭敬 民之主也判断句有一于此 不如死也介词结构后置句乙丑 赵穿攻

7、灵公于桃园介词结构后置句其我之谓矣宾语前置句董狐 古之良史也判断句宣子田于首山 舍于翳桑介词结构后置句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6 分古今 7 积名句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 谏而不入 则莫之继也 贼民之主 不忠 弃君之命 不信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 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 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 杀之 寘诸畚 使妇人载以过朝 点评 作者首先从晋灵公的劣迹写起 表明晋灵公被杀完全是咎由自取 作者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 厚敛以雕墙 这是表现他的贪婪 第二件事 从台上弹人 而观其辟丸也 这是表现他的荒唐 第三件事 残杀厨师 这是表现他的残暴 通过这三

8、件事 晋灵公的形象就非常鲜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贪婪 荒唐 残暴 完全不符合为君之道 作者只挑选了三件最有代表性的事情 就让读者充分感受到 他的被杀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 作者在材料取舍详略方面有很高的水准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 不忘恭敬 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 不忠 弃君之命 不信 点评 当钅且麑看到 盛服将朝 的赵盾时 他突然产生了强烈的思想矛盾 杀赵盾就是不忠于国家 不杀赵盾就是不守诺言 这几句话将钅且麑 忠 信 不能两全的处境描摹出来 钅且麑的死固然有其悲壮 正义的一面 但客观来评价的话 钅且麑死得不值 对君主的忠心应视情况而定 君贤则辅之 忠之 君不贤则谏之或

9、废之 万万不可愚蠢地为忠而亡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3 秋九月 提弥明死之 初 宣子田于首山 遂自亡也 点评 这两段写晋灵公设宴 计划在酒席上刺杀赵盾 这次出场的是两个武士 提弥明和灵辄 这两个人物也各有其鲜明特色 提弥明勇猛善战 而且讲究策略 灵辄则是知恩图报 是非分明 提弥明在赵盾赴宴后知道了灵公的阴谋 不是贸然出击 而是首先讲礼法 臣侍君宴 过三爵 非礼也 即小燕饮 臣侍君酒超过三杯就不合礼节了 以此作为让赵盾离开的理由 表现出机智的一面 晋灵公不仅没有理睬提弥明所讲的君臣之礼 反而唤猛犬去咬赵盾 这再次表现了灵公的 不君 提弥明与猛犬和甲士们英勇搏斗 最终不敌身亡 此时 灵辄出

10、场了 他是灵公的甲士 却反戈一击 救出了赵盾 当赵盾询问恩人的姓名时 他只说是 翳桑之饿人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在灵辄此次出场前 作者运用了插叙的手法 补充交代了当年赵盾在首阳山救灵辄的一段往事 文中对两个武士的形象描写都非常出彩 作者对每个人都只写了一两个片段 却让人过目不忘 就是因为作者抓住了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细节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4 乙丑 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大史书曰 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 不然 对曰 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 反不讨贼 非子而谁 宣子曰 呜呼 诗 曰 我之怀矣 自诒伊戚 其我之谓矣 点评 这一段是故事的尾声 却是解释 赵盾弑其君

11、最重要的一段 赵盾脱身以后 只能逃亡 但是 还没等他逃出晋国国境 晋灵公就被赵穿杀死了 于是 赵盾又返回国都重新执掌朝政 按情理讲 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然而 按照 春秋 礼法 却使赵盾最终背上了 弑君 的罪名 第一 他逃亡 却没有逃出国境 按照当时的礼法 臣下逃离了国境 君臣之义就断绝了 就可以不承担效忠君主的责任了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第二 他回来后没有声讨赵穿 赵穿是赵盾的族人 晋灵公的女婿 他在桃园杀死了晋灵公 按照礼法 赵穿杀死国君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赵盾作为正卿 返回国都后应该立刻声讨赵穿 但是没有 根据 左传 的记载 赵盾回来后立公子黑臀为成公 并没有惩治赵穿 这样 亡不

12、越竟 反不讨贼 成了赵盾的两大罪状 赵盾弑其君 也就被写进了史册中 赵盾当然不承认自己 弑君 事实上 他也的确没有 弑君 甚至连想也没有想过 当然董狐也有自己的标准 那就是当时被普遍认可的礼法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 晋灵公不君 一文是从哪几个方面集中写晋灵公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的 提示 本文从多个角度 以鲜活生动的材料集中凸显了晋灵公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 第一段以典型的事例写晋灵公的苛政 奢侈及虚言接受士季的劝谏 第二 三段写晋灵公不但不改正错误 反而对劝谏他的赵盾连下毒手 第五段写了晋灵公被赵穿所杀 赵盾身背弑君之名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 以儒家的观点来看 应该如何认识赵

13、盾这个人物 提示 从赵盾的种种表现可以看出 赵盾确乎是按照儒家 臣 道而行的一个良臣 赵盾作为 古之良大夫 对待自己的职责 盛服将朝 坐而假寐 不忘恭敬 他看到晋灵公随意杀人 非常忧心 他多次劝谏晋灵公 希望晋灵公有所悔改 成为一个好的君主 他体贴下情 看到灵辄饿病了 就给他吃的 听说他要省下食物给家人 就给他家人也准备了一份丰盛的食品 虽然 为法受恶 但充分尊重史官的记载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3 为法受恶 的 法 是什么 如何理解赵盾的 为法受恶 提示 为法受恶 的 法 即 书法 也就是记事的原则 晋国太史董狐的记事原则是不隐晦事实真相 评价事实的标准是当时被普遍认可的 礼 在董狐

14、看来 赵盾作为晋国正卿 亡不越竟 反不讨贼 应对晋灵公之死承担责任 所以记为 赵盾弑其君 是合乎礼法的 甚至在孔子看来 赵盾是国之良臣 对他寄予同情 却又认为他背负 弑君 的罪名是 为法受恶 并不算冤枉 但是 在今天的我们看来 这种 为法受恶 模糊了事实真相 给后世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4 晋灵公派遣钅且麑刺杀赵盾 钅且麑被赵盾的 恭敬 感化后触槐而死 其死前的内心独白作者是从何得知的 你怎样看待这种 笔法 提示 这是史书中一种常见的写法 可以叫作 悬揣 就是 想当然 的意思 钱锺书先生曾经说过 史家追叙真人真事 每须遥体人情 悬想时势 设身局中 潜心腔内 忖之度之

15、 以揣以摩 庶几入情合理 盖与小说 院本之臆造人物 虚构境地 不尽同而可相通 遥体人情 悬想时势 换句话说 就是 想当然耳 这种 想当然 并不是凭空虚构 而是作者根据当时的情境 事情的结果和人物的性格进行的一种合理想象 这种情况在 左传 中还有很多 因为它符合人物的性格 可以合理解释结果 所以读者非但不觉得失实 反而有一种历史 代入感 感到可信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繁简得当 形象鲜明 左传 不满足于 春秋 对史实做简单陈述的笔法 创造了在生动记叙史实的基础上显示各种人物形象 心态 表达作者观点立场的方法 晋灵公不君 一文 繁简得宜 剪裁材料的手法最为人称道 全文只有几百字 给人的印象

16、却非常深刻 作者在表现晋灵公残暴 贪婪 荒唐的行为时 只挑选了三件最有代表性的事情 就让读者充分感受到 晋灵公实在不配当君主 他的被杀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 此为简笔 在写大臣们对晋灵公的劝谏时 作者运用了繁简对比的手法 用繁笔写的是士季 士季如何去见灵公 灵公如何假装没看见 士季向前走了三次 最后来到滴水檐下了 灵公才不得不抬眼看士季 其中对士季言行的描写及灵公心理的揣摩 作者写得很详细 也很有趣 此为繁笔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用简笔写的是赵盾 作者只写了一句 宣子骤谏 至于赵盾是如何进谏的 进谏了多少次 灵公每次是怎样应付的 作者全都省略了 一切都留给读者去想象 赵盾是文中的主要人物 按理说 应当大书特书一番 但作者却以简笔入题 把大量的笔墨放到后面 繁则极繁 简则极简 让人佩服 赵盾多次劝谏 晋灵公不仅不收敛 反而把赵盾视为仇敌 欲除之而后快 于是 在接下来的两个场景中 三个武士依次出场 钅且麑的形象非常光彩 伏义而死 不助纣为虐 提弥明勇猛善战 讲究策略 灵辄知恩图报 是非分明 作者对每个人都只写了一两个片段 却让人过目不忘 就是因为作者抓住了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细节 句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