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松坎中学九年级(上)期中检测化学试卷(Word版解析卷)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0691546 上传时间:2020-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松坎中学九年级(上)期中检测化学试卷(Word版解析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松坎中学九年级(上)期中检测化学试卷(Word版解析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松坎中学九年级(上)期中检测化学试卷(Word版解析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松坎中学九年级(上)期中检测化学试卷(Word版解析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松坎中学九年级(上)期中检测化学试卷(Word版解析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松坎中学九年级(上)期中检测化学试卷(Word版解析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松坎中学九年级(上)期中检测化学试卷(Word版解析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松坎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1. 下列句子中隐含化学变化的是()A. 功夫深,铁棒成针B. 春天来,冰雪消融C. 佳节到,焰火缤纷D. 美酒开,满屋飘香【答案】C【解析】解:A、功夫深,铁棒成针是将铁棒去除一些铁,变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佳节到,焰火缤纷是燃放焰火,可燃物燃烧产生不同颜色的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美酒开,满屋飘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形成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

2、错。 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力推火力发电B. 焚烧塑料垃圾C. 推广使用公共自行车D. 工业废水就近排放【答案】C【解析】解:A、火力发电需要大量的煤炭,力推火力发电,不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会污染空气,故做法错

3、误; B、焚烧塑料垃圾,会造成空气污染,故做法错误; C、推广使用公共自行车,既可以节约能源,又环保,故做法正确; D、为了防止水污染,生活污水应集中处理后排放,故做法错误。 故选:C。“美丽中国”就是要保护环境,节约能源。选项中属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就是正确做法。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环境保护等知识,可以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同时这也是中考的考点之一。3.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汞在空气中加热时,产生了红棕色的氧化汞B.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C.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D. 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

4、比约为1:2【答案】D【解析】解:A、汞在空气中加热时,产生了红棕色的氧化汞,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电解水时,可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A、根据汞在空气中加热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水通电分

5、解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量取9.3mL液体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D. 点燃酒精灯【答案】B【解析】解:A、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故图中操作错误。B、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试管内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

6、体积的13,且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应该拿住试管夹的长柄部分,切不可把大拇指按在短柄上,以免造成试管脱落。,故图中操作错误;D、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故图中操作错误;故选:B。A、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装置气密性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C、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 甲醛(HCHO)是室内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下列关于甲醛说法正确的是()A. 甲醛是一种混合物B. 甲

7、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gC. 甲醛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D. 甲醛由三种元素组成【答案】D【解析】解:A.甲醛是纯净物,故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C.一个甲醛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故错误; D.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正确。 故选:D。A.根据物质分类知识进行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C.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D.根据分子的构成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 垃圾分类从你我他开始。废弃塑料瓶属于()A. 可回收物B. 有害垃圾C. 厨余垃圾D. 其他垃

8、圾【答案】A【解析】解:A、用于回收各种废弃金属、金属制品、塑料等可回收的垃圾;废弃的塑料属于可回收垃圾,故A正确; B、用于回收会造成环境污染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故B错误; C、用于回收各种厨房垃圾,故C错误; D、用于回收A、B、C之外的其它垃圾,故D错误。 故选:A。根据被回收的垃圾成分、性质和用途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垃圾质的分类,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7. 下列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又不是分解反应的是()A. 碳酸钙高温氧化钙+二氧化碳B. 碳酸氢铵加热氨气+二氧化碳+水C.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D. 氢气+氯气点燃氯化氢【答案】C【解析】解:A、碳酸钙高温氧化钙+二

9、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B、碳酸氢铵加热氨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C、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多变一”的形式,不属于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D、氢气+氯气点燃氯化氢,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C。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

10、此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搭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B. 先加入大理石,再加入稀硫酸C.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D.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答案】A【解析】解:A、搭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故选项正确; B、先加入大理石,再加入稀盐酸,稀硫酸错误;故选项错误; 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错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错误; D、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错误,因为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

11、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故选项错误; 故选:A。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搭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B、先加入大理石,再加入稀硫酸错误;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错误;D、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错误;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气体的验满和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2、。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9. 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图为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 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B. 铝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13C. 在化学变化中每个铝原子可失去3个电子变成Al3+D.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答案】D【解析】解:A、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铝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是13,该选项说法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每个铝原子可失去3个电子变成Al3+,该选项说法正确; D、图中提供信息不能判断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13、:D。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10. 最近科学家发现,水在157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粘稠。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化

14、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B. 分子不再运动C. 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1D. 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水大【答案】C【解析】解:A、“高密度液态水”与水都是有水分子构成,分子相同,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故A错误; B、分子在各种状态下都会运动,故B错误; C、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C正确; D、“高密度液态水”比普通水的分子间隔小,故D错误。 故选:C。A、“高密度液态水”与水都是有水分子构成; B、分子在各种状态下都会运动; C、据水分子的构成解答; D、“高密度液态水”比普通水的分子间隔小;本题考查分子的性质和构成,难度不大。11. 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

15、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解:A、图中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B、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是两种单质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图中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图中是一种单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本考点考查了微观模拟图,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2. 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有一种铕(E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铕(Eu)原子的质量为()A. 152m16gB. 152m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