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五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课件人民版选修4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0652286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五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课件人民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中历史专题五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课件人民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中历史专题五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课件人民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中历史专题五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课件人民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中历史专题五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课件人民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五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课件人民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五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课件人民版选修4(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 列宁 专题五无产阶级革命家 目标导航 1 了解列宁走上革命道路及建党活动 2 掌握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 归纳列宁为创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活动 3 分析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伟大贡献 感悟列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深化探究核心突破 巩固练习随堂反馈 教材问题解答教师用书独具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一 创建布尔什维克1 生平 1870年4月出生于俄国辛比尔斯克 中学毕业后 移居 不久加入当地的马克思主义小组 2 条件 1893年来到彼得堡 开始为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进行思想和组织准备工作 3 成

2、立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通过了载有无产阶级专政条文的党纲 选举了领导机关 会上形成了以为首的布尔什维克 4 意义 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 标志着的形成 思维点拨 喀山 列宁 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产物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它回答了在一个政治 经济落后的国家里 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了一个新阶段 列宁主义时代 二 流亡生活 坚持革命斗争 1 1905年写成 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 阐明了民主革命的特点 动力 道路和前途等问题 提出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目标 2 1912年

3、在布拉格主持召开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 建立起独立的布尔什维克党组织 决定发行 真理报 3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瑞士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 提出变为国内战争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策略 4 在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一书中分析了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的各种矛盾 揭示了帝国主义是垄断的 腐朽的 垂死的资本主义 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 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得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 帝国主义战争 三 十月革命的胜利1 过程 1 1917年3月 彼得格勒爆发起义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2 1917年4月 列宁发表 明确提出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

4、主义革命的计划和策略 3 1917年7月 临时政府镇压工人 士兵的和平示威活动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4 列宁完成 国家与革命 一书 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 四月提纲 5 1917年10月 列宁主持召开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秘密会议 通过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 6 1917年11月7日 彼得格勒起义队伍占领冬宫 武装起义胜利 7 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召开 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新的苏维埃政府 通过 土地法令 等 2 意义 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为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 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指明了前

5、进方向 名师指津 和平法令 归纳总结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有其历史必然性 首先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环节 是各种矛盾集中的焦点 其次 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客观条件是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各种矛盾激化 列宁在 四月提纲 中指出 当时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去推翻临时政府 因为苏维埃支持它 这样做会同苏维埃对立 会脱离群众 他要求苏维埃把全部政权收回到自己手中 然后通过苏维埃内部的斗争 使苏维埃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四 一切为了前线 巩固政权的斗争 1 签订对德和约1918年3月 签订 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赢得了短暂的喘息时机 2 战时

6、共产主义政策 1 背景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动势力反扑的严峻形势 布列斯特和约 2 措施 实行劳动义务制 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 实行粮食贸易垄断制 禁止私人买卖粮食 1919年又实行严厉的制 这些政策被称为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3 意义 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捍卫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存和独立 思维点拨 余粮征集 易错提醒 布列斯特和约 的签订和废除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处理外交关系的原则性和策略性高度统一 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历史作用时 首先应该看它是否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 适应了战时需要 是必

7、要的 但作为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政策 是错误的 五 向新经济政策过渡1 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2 实施1921年通过的以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 标志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实物税 3 内容 1 农业上 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农民可以出售余粮 2 工业上 恢复和发展私人小工业 小商品生产 国家把无力经营或不擅长经营的企业 采取租让制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3 商业上 容许一定范围的贸易自由 4 意义 1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 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生产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 2 证明了社会主义需要经济 对于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 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重点精讲

8、 市场 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启示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 与时俱进 要遵循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规律 要有利于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 六 伟人的告别1 生命晚期的理论贡献 1 党的团结问题 为防止党内分裂 建议加强集体领导 更好地实行 2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 提出无产阶级和农民结成联盟 以及大力发展大机器工业和电力工业等 3 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问题 要防止文牍主义 拖拉作风 滥用职权和贪污腐化 反对官僚主义 改善苏维埃国家机关的工作作风 2 历史意义 列宁的这些思想是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与教训的总结 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指导意义 史论要旨 民主集中制 列

9、宁的贡献 1 一个政党 缔造俄国共产党 布尔什维克党 2 一个国家 领导十月革命 创立社会主义俄国 3 一个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 形成列宁主义 4 一大政策 实行新经济政策 探索俄国发展道路 知识图示 深化探究核心突破 主题一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史料一在1915年8月列宁第一次 提出社会主义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也可以取得胜利 1915年9月 他在反战的会议上 主张应把帝国主义战争转化为阶级战争 呼吁工人阶级借机发动内战夺取政权 史料二 图一 四月提纲 书影图二1917年4月列宁在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 史料解读 1 史料一中的 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取得胜利的理

10、论 主张无产阶级应把帝国主义战争转化为国内阶级战争 夺取政权 实现社会主义 2 史料二中的图一指的是 四月提纲 它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图二说明列宁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号召者和直接领导者 问题思考 1 依据史料一分析 列宁提出了什么革命理论 如何取得这种革命的胜利 提示 提示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 方法 无产阶级发动内战 将帝国主义战争转化为阶级战争 2 图一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图二说明列宁在十月革命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提示 提示内容 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一切政权归苏维埃 作用 为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 并成为俄国十月革命的

11、号召者 决策者和直接领导者 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主要有以下方面 1 帝国主义理论 指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 腐朽的 垂死的资本主义 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2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或几国内取得胜利 并提到了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 史论总结 3 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 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找到了在落后国家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4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列宁丰富了马克思的国家学说 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其精髓 其

12、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5 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指出无产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 工人阶级的领导者 6 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 指出殖民地问题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的组成部分 只有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才能推翻帝国主义 认为被压迫民族可以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主题二列宁的贡献及评价 史料 人类社会主义思想源远流长 但只是在列宁的领导下 才成功地使之首次转变为一种社会制度 作为社会制度存在的社会主义从两个方面影响了人类历史 一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一些民族的历史进程 使它们沿着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前进 二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社会主义的观察角度 由分析判断一种理论体系的逻辑性转变为考察

13、一种社会实践的优越性 列宁主义所完成的这种推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余金成 社会主义的东方实践 史料解读 指出列宁首次把社会主义理论成功地转变成一种社会制度 肯定了列宁的重大贡献 指出列宁创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两方面的影响 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 改变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提示理论上 没有照搬社会主义的经典理论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是认识社会主义的标准 实践上 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率先取得胜利 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当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危机消除后 苏俄企图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却引发了严重的政治 经济危机 列宁果断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14、 成功探索出一条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问题思考 1 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概括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提示 2 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 你认为列宁有哪些伟大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提示 提示品质 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革命意志 坚持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勤奋学习和工作 为崇高事业而鞠躬尽瘁 社会主义建设的两种途径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1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实质 作用 特点 一是利用商品 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二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 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实质 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 允许商品

15、经济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作用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巩固了工农联盟 稳定了政治形势 它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史论总结 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主要不同 在目的上 前者是集中力量应付战争 后来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后者则是恢复发展生产 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在内容上 前者取消商品和货币关系 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分配产品 后者则是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以此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 在成效上 前者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 但在战争结束后引起了社会动乱 后者则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巩固了工农联盟 稳定了社会秩序 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16、在理论与实践上 前者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后者则是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巩固练习随堂反馈 1 中学时代的列宁认识到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从根本上推翻旧制度 这里的 旧制度 是指A 废除农奴制度B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D 结束西方殖民统治 答案 解析 解析当时俄国处在沙皇专制统治之下 故选B项 1 2 3 4 2 苏联著名电影 列宁在1918 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镜头 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回到首都彼得格勒后 自己却因饥饿而昏倒了 苏俄当时的粮食短缺主要是因为受到了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 国内战争的影响C 农业经营方式落后的影响D 余粮征集制的影响 答案 解析 解析1918年 正处在苏俄国内战争期间 反革命势力控制了全国约3 4的国土 3 5的人口 国内战争是造成苏俄粮食短缺的主要原因 1 2 3 4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 1921年 当时苏联正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国家无力兴办的企业或中小企业 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3 1921年 列宁对美国商人阿曼德 哈默说 我们是个落后国家 资源丰富而未经开发 美国可以在这儿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