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1百家争鸣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3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0646355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1百家争鸣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1百家争鸣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1百家争鸣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1百家争鸣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1百家争鸣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1百家争鸣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1百家争鸣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百家争鸣目标导航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学习视点重点:早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以及主张。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与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之间的关系。课前预习一、孔子和早期儒学早期儒学代表人物活动及其主张孔子(1)提出“”与“”的学说,主张在人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2)注重政治与人事,对持敬而远之的态度(3)开创中国古代之风,主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4)开创了儒家学派,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称做“”孟子(1)发挥孔子的“”思想,提倡“仁政”学说(2)提出了“”思想,成为中国早期的思想基

2、础荀子(1)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的思想内容(2)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3)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二、老庄之学1主要特点: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逍遥”为处世的方法。2老子思想(1)认为“”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2)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蕴涵了朴素的。(3)提出“弱者道之用”,阐发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原则。(4)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的社会。3庄子思想(1)把“道”作为世界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2)他认为“道”无所不在,没有界限与差别,

3、万物也是没有界限与差别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这就叫“”。4历史影响:道家学派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三、法家思想1特点:奖励,实施。2李悝(1)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产量,从而增加国家的收入。(2)创立“”,好年成由国家以平价购进粮食,坏年成则以平价出售。(3)进一步推行按授田宅的制度。(4)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以为特征的政治秩序。(5)所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3商鞅(1)政治废除制度,根据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制,以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废除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政策。(3)

4、思想:燔诗书,明法令,禁止游学游仕,以为师。4韩非(1)集法家思想之大成者,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将法家理论系统化。(2)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3)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5影响(1)对中国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2)汉代以来,其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四、墨家的主张1特点(1)学术团体以严格著称。(2)推崇朝的政治,具有苦干和精神。2主张(1)主旨是“兼相爱、”,进一步提出非攻、尚同、非乐、非命、节葬、等一系列主张。(2)认为认识以为来源,提出判别知识的三条标准,即“”法。(3)建立

5、了“类”、“故”等中国最早的术语,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基础。3演变(1)墨子死后,他的一些弟子形成“”学派。(2)以来,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传。答案:一、仁礼道德自觉鬼神私人讲学有教无类六经德治君轻民贵民本主义儒家天行有常礼二、1.无为2道辩证法方法论小国寡民3齐物4精神自由三、1.耕战严刑峻法2(1)农业田租(2)平籴法(3)军功(4)集权(5)法经3(1)世卿世禄军功编户(2)井田重农抑商(3)吏4(1)道家耕战5(1)专制主义(2)法治四、1.(1)纪律夏自我牺牲2(1)交相利尚贤节用(2)客观实践三表(3)逻辑学方法论3(1)墨辩(2)汉代课堂作业一、选择题知识点一孔子和早期儒

6、学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概括全面的是()A社会大变革 B经济的发展C政治剧变 D统治阶级的提倡答案:A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全面”。B、C、D都包含在A中。故A正确。2下图分别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这些都表明()A商家均以“仁爱”作为打造品牌的工具B孔子思想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行为准则C国人对社会和谐发展的真诚祈愿D只要弘扬传统道德就能实现社会公平答案:C解析:本题要求阅读图片材料并认识其反映的含义。材料中的“仁”反映的是儒学的“仁爱”思想,在现代社会对“仁爱”思想的宣传反映出人们对建立

7、和谐社会的希望。3“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从土地分界始即首先要解决土地问题。故选择C项。4党的十八大报告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发展民生的幸福画卷,其中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这一论述与下列哪一思想相符()A“礼之用,和为贵”B“仁者无敌于天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养心

8、莫善于寡欲”答案:C解析:根据关键信息“民生”“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根本目的”可知,这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与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相符合。A是孔子的“克己复礼”主张,B强调“仁政”与称雄之间的关系,D是孟子的修养内心的方法,与题意不符。故C正确。5某思想家曰:“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盖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这主要反映了()A孔子“仁”和“礼”的思想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一切要顺应自然的思想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答案:C解析:抓住两个关键词“无人”

9、“自然”可知,“是思想家”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这体现了老子的思想。故C正确。知识点二老庄之学6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施行“仁政”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统治者应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答案:C解析:通过材料中“我无为”,“我无事”,“我无欲”可知选C。知识点三法家思想7申子大体篇中载:“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事其常。”这是下列哪个思想流派的主张()A

10、儒家 B道家C法家 D墨家答案:C解析:抓住题干中的“本”“末”“治”“行”“操”“事”等。关键信息,这说明材料实际上主张把一切大权集中到君主手中。这属于法家的思想主张。故C正确。8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下列观点与文中“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A治之经,礼与刑B唯同乎天和者为然C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D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答案:C解析:材料主张用军事力量清除贵族,用强有力的措施管理人民,这是法家思想的体现。而A是

11、儒家的主张,B是道家的主张,C是法家的主张,D是墨家的主张,故C符合题意。知识点四墨家的主张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答案:B解析:题中意思是说,要视他国为自己的国家;视其他人家为自己的家;对待他人像对待自己一样。反映的本质是要相亲相爱,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10下列漫画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根据漫画判断思想流派,从左到右排列,正确的是()A儒家学派墨家学派道家学派B道家学派儒家学派法家学派C儒家学派道家学派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兵家学派法家学

12、派答案:C解析:联系所学知识,根据中“仁爱”可知是儒家学派,根据中“顺其自然”可知是道家学派,根据中“立法严厉”可知是法家学派。故C正确。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引自中国

13、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1)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2)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为什么?(3)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答案:(1)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材料一主张“德”“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2)材料四的主张。因为它有利于当时的争霸战争和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治。(3)材料一的主张对后世影响最大。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第(1)问要对各个材料加以概括。第(2)问要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因为法家主张有利于当时的争霸战争和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因而更受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第(3)问强调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应从儒学思想以后的发展前途来分析。课 后 作 业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