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 历史 高考冲刺总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 第3讲(人教版) 新高考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30644700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 历史 高考冲刺总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 第3讲(人教版) 新高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0版 历史 高考冲刺总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 第3讲(人教版) 新高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0版 历史 高考冲刺总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 第3讲(人教版) 新高考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0版 历史 高考冲刺总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 第3讲(人教版) 新高考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0版 历史 高考冲刺总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 第3讲(人教版) 新高考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 历史 高考冲刺总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 第3讲(人教版) 新高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 历史 高考冲刺总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 第3讲(人教版) 新高考(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知识点一废宰相设内阁1.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2)措施(3)影响2.内阁的出现(1)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2)过程(3)评价明朝内阁制度的职权和影响明成祖在位时,大学士职官的设立,填补了皇帝和帝国官僚体制之间的空白,大学士开始在政策问题上备皇帝顾问它们在发挥新出现的皇帝的内廷助手内阁的职能时制度化了。这些炙手可热的翰林学士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和作为皇帝与官僚政制之

2、间的承上启下的人,他们逐渐地左右了外廷的六部,内阁似乎恢复了以前中书省的气象。摘编自美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史知识点二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1)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2)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其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很大限制。(3)康熙帝时,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2.设立(1)时间:雍正帝时。(2)目的:办理西北军务。3.职能(1)军机大臣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2)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4.作用(1)提高了行政效率。(2)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经过秦

3、汉、隋唐、宋元等历史阶段的发展演变,到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明初宰相制度的废除结束了古代中国政治史上长期存在的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清代军机处的设立则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明清政治体制日益僵化,阻碍了古代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漫画说史】 丞相与内阁首辅信息提取:丞相是法定的中央官职,是百官之首,参与决策,“位高而权重”,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内阁属于皇帝的内侍机构,仅备顾问,没有决策权,对皇权专制缺乏制约。【构图解史】 军机处的特点信息提取:反映出清朝中枢决策机构逐渐走向封闭性,但机构简单,办事效率高。【漫画说史】 跪着的“军机大臣”信息提取:清朝军机大臣非固定的中央机构的官职,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4、没有决策权,只能跪受笔录,传达皇帝意旨。探究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明朝内阁的主要职权(1)票拟批答。对各衙门、臣僚进献的奏章,草拟答复或处理意见,以供皇帝参考决策。从票拟职权的初设看来,内阁只是秘书机构。然而随着内阁票拟制度被明确下来,票拟权逐渐成为内阁参政的重要手段。(2)草拟诏敕与封驳。封驳,是指如果阁臣认为皇帝的旨意不恰当,或并非出自皇帝本人之手,可以封还不接受,或者拒绝草拟。由于诏敕需由内阁拟定,这也就意味着内阁可以不执行皇帝的旨意,既是对皇权和司礼监权力的牵制,也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决策的民主性。(3)顾问咨询与劝谏之职。大约分为两种,一是召对顾问、咨询,二是密疏进言。对于密疏进言者,

5、有专印,加盖即专呈皇帝,一般必有答复。密疏的存在可以增进皇帝与大臣的关系,是一种特权。(4)会议决策与会审之职。按定制内阁会议由内阁、六部、六科、九卿等共同参与,定期商讨日常重大事务的决策。(5)经筵讲经之职。经筵,即为给皇帝讲解治国、施政、立身、正心之道。每月三次。另有日讲。 (2014课标全国,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逐渐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解析阁权是皇权的延伸,虽有内阁首辅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制度和职位,而是来自皇帝的支持和信任,故B项正确

6、;A、C、D三项说法与史实不符。答案B探究2从“唯物史观”角度辩证分析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1)积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2)消极影响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

7、后。思想上,专制统治严重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2007山东文综)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1到图3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解析从名称“一统河山”“四方平定”“六合一统”中即可得出结论。答案C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明清的政治体制1.明朝国家体制的独特性废丞相、罢中书省,是明初政治体制的一个重大变革,也是朱元璋立法创制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以上创制,明朝的国家体制形成了以下格局:“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

8、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洪武实录卷239)。”这里的朝廷就是皇帝,而已不同于宋朝皇帝加宰执等于朝廷的政治概念。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核心论点:明朝政治制度出现重大创新,废丞相、罢中书省,设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分理天下庶务,皇帝集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于一身,皇权进一步加强。2.明清督抚制演变的特点总督巡抚在明代制度下还尚好,由中央政府都察院的都御史临时派到地方去办事,所办是巡抚、总督等事。但一到清代,总督巡抚又变成永久的,清代在布政使上面又设有总督或巡抚,布政使成为其下属,总督、巡抚变成正式的地方行政首脑,这种制度还是一种军事统治,可

9、是真到军事时期,总督、巡抚仍不能做主,还要由中央另派人,总之清代不许地方官有真正的权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核心论点:明清督抚由临时委派到永久存在,由负责专门事务到负责地方行政,既是行政统治也是军事统治,但权力归属中央。1.(2015海南单科,7)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解析我国古代专制集权的理论基础是法家思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说明朱元璋在明初通过重刑以治理“乱世”,故B项正确;中国

10、封建社会一直以儒家思想中的“仁”为治国的根本,故C项错误;朱元璋实行重刑,但是“执法无准、量刑无据”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B2.(2018山东济宁期末)1420年,明成祖在北京东安门内建立由宦官组成的“东缉事厂”,“专事缉访”,设掌印太监一员,掌班、领班、司房无定员。贴刑二员,“掌刺缉刑狱之事”。该机构的建立表明()A.中央行政体系更加健全B.中枢机构的运作更趋完善C.皇权专制制度空前加强D.宦官专权的程度登峰造极解析“东厂”不属于明朝的中央行政体系,故A项错误;“东厂”是一个特务机构,不属于明朝的中枢机构,故B项错误;通过题干中东厂由“宦官”组成、“无定员”可知其设立在于皇帝的旨意

11、,这样就加强了其专制统治,故C项正确;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的顶峰,故D项错误。答案C考法1明朝中枢权力体系的形成与制衡【考题1】 (2017课标全国,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A明立意以明朝中后期宦官教育为切入点,考查素养之历史解释。抓关键从“严禁宦官读书识字”到“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清误区本题属于推理型选择题,难度一般。考生对明朝后期皇帝重用宦官的动机认识不清,

12、皇帝重用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说明内阁议政功能并没有丧失。考法2明清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考题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互不隶属,虽是强化中央集权之举,但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于是相继出现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牵制、扯皮、效率迟缓之弊。有明一代,地方上先后设立巡抚30余处,总督1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在清政府致力于实行立宪政体之后,它处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行政制度的改革。在义和团事件之后不久,政

13、府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整饬吏治和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但是这种努力遇到了很多困难。造成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和官僚制度落后过时的原因被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存在着“捐纳”制度,特别是卖官鬻爵。以前当政府需要额外收入时,它就临时求助于卖官鬻爵的办法,但是自从太平军战争以后,这个制度就成了一项长期措施。结果官场中有很多人是以金钱或军功获得他们的官职的。人们认为这种做法造成了大量的贪污腐化。此外,有很多官署几乎没有职守。在中国,子女们被认为应遵循由父母规定的成例行事,因此,由历代皇帝设立的衙署即使在时移世易和需要改组时,仍然被保持了下来。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14、,说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原因及其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行政制度改革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目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答案(1)原因:明初三司事权不一、互不隶属,存在政出多门效率低下的问题;保证地方行政长官既拥有相对集中的权力,又不违背中央集权原则。特点:注重调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因地制宜设置地方行政长官的辖区。(2)相同: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提高行政效率。不同:明代是加强中央集权;清末是着眼于新政改革的需要。原因:清政府“捐纳”制度长期存在,贪污腐化严重;官僚制度落后过时;政府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关键信息信息1:由“三司,互不隶属,虽是强化中

15、央集权之举,但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可知,事权互不统属,行政效率低下;由“于是相继出现了巡抚、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可知,明初改革注重调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适当授予地方相对集中的权力,因地制宜设置地方行政长官的辖区。信息2:根据“明初在地方设三司”和“整饬吏治和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可知,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和提高行政效率。思路点拨明代地方改革的原因可提取材料一有效信息进行归纳概括,特点主要从改革的目的和方式角度分析。清末新政与明清改革相同之处可根据材料进行总结,不同之处可从改革的目的角度分析,不同的原因可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3山东文综,12)右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A.中书省 B.内阁C.军机处 D.礼部解析嘉庆二十一年在雍正之后,军机处已经设立,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有皇帝裁决,各种诏令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