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0644457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汉中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陕西省汉中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陕西省汉中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陕西省汉中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陕西省汉中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汉中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汉中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卷为选择题,第卷为非选择题。2、卷选择题答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卷非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3、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第I卷(60分)一、单选题:(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 罪持禄,莫敢尽忠”,该材料反映的治国主张是 A 墨家思想 B 法家思想 C 儒家思想 D 道家思想2 “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同时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摒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人的思想此时可以自由驰骋了

2、。”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最本质的“巨大变化”指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B“旧有的世俗权威崩溃”指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C“自由驰骋”造就了思想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D“新的指导原则”在当时主要指与时俱进的儒家思想3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法不阿贵,以法治国4在中国古代史上有两个时期思想文化非常活跃,并且是在政治、经济领域出现了新变化的时期,它们是A 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B 秦汉时期和宋元时期C 宋元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D 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5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

3、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D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6先秦政论文五蠹将当时社会上儒家、纵横家、游侠、贵族门人和工商之民称之为“五 蠹”。据此推理该书作者最可能是 A 儒家 B 墨家 C 法家 D 道家7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8 2016年8月16 日,我国成功地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

4、。作为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A克己复礼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以法治国9右图是一副简化版的荀子讲学图,如果按照当时场景,听荀子讲学的四个学生不可能对荀子提出的问题是()A孔子对鬼神敬而远之,为何我们要谈天?B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是否是矛盾的?C为何您提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要把握礼?D您认为君主受命于天,主要的依据何在?10董仲舒春秋繁露载:“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据此可看出董仲舒的主张是()A君权神授B天人感应C无为而治D知行合一11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

5、”。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C黄老之学已经过时D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12春秋繁露中有关于“灾异”是“天谴”,帝王将兴有“美祥”、将亡有“妖孽”,治世与乱世有不同征兆与不同之气的内容。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因果报应B天人合一C君权神授D天人感应13史学家钱穆把汉代武帝以后的政府称为“士人政府”,他认为:“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不可谓非当时的又一进步。”促使“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的关键是()A郡国并行B独尊儒术C察举取士D士族兴起1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

6、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融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学B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15国际学术界认为,朱熹是孔、孟以来中国最大的思想家,也是孔、孟以后综合了新儒家思想,在新基础上建立哲学体系的最重要人物。下列选项跟朱熹密切相关的是()A融合了佛教、道教、法家的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B提出“格物致知”,进而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C认为人性的最高境界是天理,提出“天人合一”学说D编著四书

7、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16“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 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 的结论是当时 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17“阳明学派对理学学派是一个正面的打击,至少儒家阵营中已并行有两支主流。但使理 学家痛恨的是,阳明学派显然在指责理学家都是假仁假义、只说不做的骗子。”符合材 料中观点的思想是 A “致良知” B “心即理也” C “知行合一” D “存天理,灭人欲”18宋代某理学家说:“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

8、,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由此可见该理学家()A主张求理需循序渐进B认为育人要因材施教C倡导教育需有教无类D强调探寻事物的真理19 “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曰宙。字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意指心是万物的本原。这位思想家是()A朱熹B王夫之C陆九渊D李贽20南宋时期,儒学家陈亮主张“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反对朱熹空谈义理,强调以民为本,坚持改革政弊,考求历代国家的成败兴亡、典章制度的兴废,希望以此寻出振兴南宋,转弱为强的途径。这说明()A朱熹之理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B儒学内部开始出现分歧C儒学具有经世致用

9、之内涵D孟子学说备受宋儒推崇21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北宋程颐答寡妇能否再嫁时所说的。然二程集中程颐又云“大夫以上无再娶礼自大夫以下有不得已再娶者,盖缘奉公姑,或主内事尔”。程颐意在()A约束妇女婚嫁B勉励士大夫要守节C强调男女平等D反对儒家纲常礼教22南宋孝宗年间,左相陈俊卿向孝宗皇帝上奏,直言其“臣不敢改词以迎合意指,不敢依违以规免罪戾,不敢侥幸以上误国事,惟陛下察之。”此举()A体现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B履行了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C意在规劝孝宗皇帝遵守法律D反映了君臣之间的权力之争23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

10、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朱熹的这一做法()A扼杀人的自然欲求B标志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促进儒学的世俗化D实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24王阳明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由此可知王阳明()A注重道德实践B提倡心性修养C强调重义轻利D批判虚假说教25王阳明认为,“良知”包括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有别等伦理,亦包括人们的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等道德观念。据此可知,王阳明的良知论()A已经成为官方哲学B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C融合了佛道等理论D有助于提升人伦道德26王阳明在传习录

11、中说,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然会动侧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侧隐之心的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阳明意在借此阐发()A发明本心的方法论B知行合一的行为准则C理生万物的宇宙观D格物致知的修养方法27北宋尚有“河东狮子吼”,而到了南宋“妇女裹脚”“贞洁牌坊”等现象比比皆是。宋代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宋代女性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精耕细作的农业需要更多男性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观念C传统思想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D军事政策改变导致军队人员增加28 “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于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下列属于“新时代内容”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知善知恶是良知”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29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有思想家提出:“孔子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水火之心。故曰载诸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愚不揣有见于此,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该思想家是()A董仲舒B陆九渊C王守仁D顾炎武30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应予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