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0640436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西省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西省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西省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西省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饶县中学2021届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 史 试 卷(统招班)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共9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2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 秦朝的御史大夫 B. 汉朝的刺史C. 唐朝的节度使 D. 宋朝的枢密使3历史发展证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下列我国古代的选官标准中能体现这一认识的

2、是 A按军功选官 B按门第选官C科举考试选官 D按品德选官4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5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6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A实行了内阁制B设立了军机处C实行了分封制D郡县制受到挑战7在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绝大多数公职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且均为抽签选举产生,只有军

3、事领导职务通过举手表决产生,一年一任,但可无限期连选连任。这是因为()A军人实际上控制着国家 B雅典军人享有崇高威望C军事事务需要专人执掌 D军职比行政公职更重要8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A梭伦改革前 B梭伦改革时期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利克里任首席将军期间9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B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 D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10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

4、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重视维护平民利益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A B C D11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12. 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13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5、。”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14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在()A内阁首相由国王兼任 B王室成为政治统治中心C君主立宪制度确立 D议会对内阁负责1517811783年间,美国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000万美元,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这表明()A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 B全国性政府有名无实C邦联政府未获各州认可 D各州有明显分离倾向161792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

6、留之。”该宪法修正案确立的新体制是()A代议制 B分权制 C共和制 D联邦制1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18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D君主制度的衰亡19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

7、,正确的是()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20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阁辅佐天皇。包含相似规定的宪法是()A德意志帝国宪法 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英国权利法案21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22.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大皇帝恩准

8、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A B C D23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24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5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

9、898年、1900年,这表明()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26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27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28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

10、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29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的寓意是()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 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 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30在近代中国,系统的阐释了民生思想并把它作为纲领的政治派别是()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C资产阶级立宪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二、非选择题(10分)31鸦片战争后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6分)面对危机资产阶级有哪些探索活动?(4分) 5上饶县中2021届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 史(统招班) 答 案1、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共90分)题号1234

11、5678910答案BDCBDCCCD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AACBDDCAA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CBCDBABCD二、非选择题(共10分)。31.(一)过程:(6分,答到3点可给6分。)(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3)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4)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被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活动:(4分)(1)康有为、梁启超掀起了维新运动,走立宪道路(2)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政府,走共和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