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0640401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文科)一、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A. 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B. 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C. 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 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先秦时期诸子思想是当时社会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变革,不是历史的倒退,故A项错误;材料中“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

2、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充分说明当时社会进步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故B项正确;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先秦诸子思想复古性,不是复杂性,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思想【名师点睛】诸子百家思想中相互对立的观点(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

3、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2. 有人认为:“人文主义之为一切建构一切成就之本的全蕴,这才真正使人文主义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不与一切含真理与价值的文化相对立,并能使之调适而上遂,成为领导文化生命的领导原则。正因为如此,可以说,要完成人文主义的全蕴,其唯一进路便是打开道德主体之门。”下列主张体现打开“道德主体”之门的人文观点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天人感应”知德合一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文主义。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人感应”是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属于人文观点,凡是含均是错误的,均是典型的人文观点,选C是符合题意的,

4、正确;选项A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人文主义【名师点睛】此类试题可以采用“回归教材”法,其实教材才是任何命题者的重要依据,因为无论高考命题怎么变化肯定都会有教材的痕迹,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回归教材法就是利用试题的这一特点,将题干表述内容定位在教材中,紧紧抓住和教材相关的“蛛丝马迹”从而确定正确选项的一种方法。3. 某人举出政府施政不当的例子,说明他对政治及国家运作的想法:一位军士每战必败,问他原因。军士说是家里有老父要奉养。政府不但不治罪,反而予以嘉奖。这个国家的军队从此

5、再也无法打胜仗。此人最可能是谁:A. 孔子B. 荀子C. 老子D. 韩非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韩非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政府一定要治罪,一定要实行严刑峻法,是法家韩非子的思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此人最可能是韩非子而非孔子,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此人最可能是韩非子而非荀子,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此人最可能是韩非子而非老子,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韩非子【名师点睛】当今历史试题的选材很多是学生平时所从未接触过的,但无论怎样选材其实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它们的本来“身影”。因此,做此类试

6、题时可以采取回归教材法,即根据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以及其发生的时间、空间等因素准确定位所考查的点是做对此类试题的关键所在。4. 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未涉及“民众应绝对顺从、人性本恶”,也未涉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材料“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下务明

7、教化民”可得出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错在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未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错在含,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名师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8、。“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 “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 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 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答案】A【解析】武帝之后,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主流思想。这里的“儒术”体现出“外儒内法”的思想。故本题选A;新儒学核心仍然是儒家思想,故B错误;新儒学是在先秦儒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故C错误;D中全面吸收说法绝对。6. 著名学者余英时曾指出:“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此说的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A.

9、格物致知B. 先理后气C. 存天理,灭人欲D. 理气同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科学是唯物主义,格物致知也是体现唯物主义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不属于唯物主义,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也不属于唯物主义,不符合题意,排除;理气同源不是唯物主义而是唯心主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材料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

10、方法主要是逐个排除法,一个一个的仔细分析。7. 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社会之所以需要法律,是为了约束人们,使之听从理性的指导,而人并不是生来就能听从理性指挥的,因此,法律是人类本性的需要。以下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与之有相似之处的是A. 朱熹B. 董仲舒C. 李贽D. 王夫之【答案】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8. “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吾读甲申殉难录至愧无半策匡时难,唯余一死报君恩。”以上言论主要针对明清时期A. 重文轻技的特点B. 儒学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特点C. 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本质D. 空谈义理、不重视经世致用的做法【答案】D【

11、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空谈心性、空谈义理,一旦遇到事情只有以死报君、以死报国,这实际上是没有任何用的,即以上言论主要针对明清时期空谈义理、不重视经世致用的做法,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学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特点是宋明时期的理学而非明清时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本质也是宋明时期的理学而非明清时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经世致用【名师点睛】解答历史选择题,最基本的就是审清题目,这是解题的关键。尤其是题目中的限

12、定词语,不仅规定了试题的属性,也规定了试题具体的解答要求。因而,准确把握题目中的限定词语,明确题目的时间、内容和解答限定,进而以此为突破口,排除错误项,是得出正确选项的常用方法。9. “在李贽眼里,无论君主还是圣人,既不能高飞远举,也常怀势利之心,甚至有时一般夫妇所不能者,则虽圣人亦必不能,告诫人们勿高视一切圣人也。”材料表明李贽A. 否定权威崇拜B. 否定君权神授C. 否定君主专制D. 主张人民主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李贽。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是反正统思想,反对的是君主和圣人们的权威地位,否定对圣人们的权威崇拜,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李贽没有否定君权神授的

13、主张,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李贽也没有否定君主专制方面的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主张人民主权的是卢梭而非李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名师点睛】回答本题时要具有高度的发散思维能力,全面准确的把握材料内容,然后再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整理。本题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层次较高,突破了以往试题的考查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思维活跃,灵活而机动的利用知识。10.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尖锐的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地提出。出现思想转变的根源是A. 土地兼并严重B. 对外贸易发达C. 社会经

14、济结构的变化D. 社会性质的变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定思想是一定经济的反映,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才出现了“工商皆本”的学说,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属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土地兼并严重“工商皆本”的学说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对外贸易发达是“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地提出一个原因,但不是根源,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地提出时仍然是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并未发生变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工商皆本”11. 柳诒徵中

15、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印刷术的发展B. 科举制度完善C. 造纸术有突破D. 图书成为商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技成就。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宋代士大夫家藏书多,而书属于印刷品,这是由于印刷术的发展而造成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藏书多和科举制度完善无直接的关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造纸术有突破是在东汉而非宋代,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强调藏书多而未强调图书成为商品,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印刷术【名师点睛】在做此类的试题时一定要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材料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12. 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