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0637948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号 姓名 班级 考场.密封线密封线内禁止答题密封线座号安阳市洹北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卷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1. 中华民国建立时.孙中山曾通电全国使用公历。但在整个民国时期,改换公历因与民众的传统文化习惯相悖.引起民间诸多反对。由此可见( )A.政府构建政治权威的努力受挫B.全盘西化在中国是行不通的C.传统文化因素制约制度的构建D.民主共和观念缺乏群众基础2.使许多省纷纷响应,相继宣告独立,清朝统治由此土崩瓦解的历史事件是( )A.金田起义B.武昌起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3.有学者在评论某纲领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

2、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该纲领是( )A.南京条约B.资政新篇C.天朝田亩制度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 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5.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A.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B.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C.取得反帝斗争完全胜利D.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6

3、.下图所示为抗日战争前期的某次重大战役,该战役( )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中国的计划B.使中国的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C.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战役D.在敌后战场有效牵制了日军7.“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B.义和团运动C.五四运动D.南昌起义8.“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A.中共一大B.中共三大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9.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

4、取政权开始的标志是(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土地革命D.秋收起义10. 红军不怕远征难突破封锁线中唱道:“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这里的“迷雾”是指( )A.右倾机会主义B.“左”倾错误C.蒋介石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1.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天津至南京浦口)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据此分析,此次战役( )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

5、中国的计划B.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D.使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12.某学者评价某次会战认为“为全国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也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两军在战役战斗上协同抗击日军最好的一次会战”。这次会战指的是( )A.百团大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枣宜会战13. 诗人艾青在人民的狂欢节中写道:“日本无条件投降了!/消息像闪电/划过黑夜的天空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诗中提到的中国的“胜利”主要归功于( )A.中国共产党的抗战B.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C.中国国民党的抗战D.世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

6、14.“虽训练尤未充足,装备尤未齐备,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的阵地,竞能抵抗十周。不只军队甘于牺牲,视死如归,一般老幼男女,无不争为军队服务。但是苦战之后,实力丧失十之六七,无法遏制日军前进,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A.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B.国民党消极抗战导致丧师失地C.抗战相持阶段日军的疯狂进攻D.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15.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A.淞沪会战的最新战况B.卢沟桥事变爆发C.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D.日本制造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16.

7、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17.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

8、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18.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下面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百年耻辱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C.改变了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19. 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

9、共同抗日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20. 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 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21. 1949年,艾奇逊在给美国国会的报告中说“在至关重要的1948年,国民党军队从未由于缺乏武器弹药吃过一次败仗国民党军队不是打败的,他们是自己瓦解的”艾奇逊的意思是( )A.美国支持国民党打内战失败B.中共军队得到农民的

10、支持C.国民党统治已经失去了民心D.中国国情与美国大不相同2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人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产生的影响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D.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23.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11、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打倒列强,除军阀”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D.“要和平,争民主”24.中共中央军委电文:“整个形势即将改变,你们及陈邓即有可能向徐蚌线迫进,那时蒋介石可能将徐州及其附近的兵力撤至蚌埠以南。如果敌人不撤,我们即可打第二仗,歼灭黄维、孙元良,使徐州之敌完全孤立起来。”这次战役实施()A.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B.为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C.标志着长江以北战事结束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25.1933年,出生于昆明的普通工人王德厚,因其有丰富的锻造技术经验,改造锻造设备,改进工艺工装,年年保质保量超额完成工作任务,1954年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出()A.全国

12、人大代表通过普选产生B.人民群众政治地位提高C.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D.我国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6. 1998年弗拉扎尔夫人曾慨叹:“它”在150年前曾经是使整个世界沸腾起来的“碳”,而150年以后的今天,它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这里所说的“它”指的是( )A.权利法案颁布B.共产党宣言发表C.巴黎公社革命爆发D.俄国二月革命发生27.“冬宫、大本营和邻近的各点已经包围起来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转到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手里。”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A.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B.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宣告苏俄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

13、28.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缺乏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B.法国不成熟的社会状况和阶级状况C.没有团结广大人民群众D.没有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29.新中国成立初,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其中不包括(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30.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 )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制度的建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二、材料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31.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

14、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安放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材料二 大总统誓词中山陵光明日报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 (4分)(2) 材料二中图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 (10分)(3)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为什么怎么说?(6)32近代史上,列强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逼签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清末诗人丘逢甲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