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儋州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0637456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儋州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海南省儋州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海南省儋州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海南省儋州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海南省儋州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省儋州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儋州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南省儋州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的人们认为,黑、白、红、青、黄五种色彩分别对应北、西、南、东、中五个方位,以下是某古城四座门楼上的“镇门神兽”,位于北门的应是( )A. 青龙 B. 白

2、虎 C. 朱雀 D. 玄武2.公元前 782 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 ) A. 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 B. 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 C. 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D.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 3. 先秦某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4.“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

3、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材料主要体现出秦朝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 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5.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A儒法并用成为汉晋时期的主流观念 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 D儒家经典保证了可法的公正性6.唐朝前期,7302的水灾都发生在北方,南方多雨区仅占26.98%。仅关内道、河南道水灾频次占唐前期总数的50%以上。安史之乱后,淮南道、江南道

4、水灾频次记载明显增加,史书中还多次出现江南西道暴雨山洪的记录。据此可知( )A经济严重衷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经济重心南移 D政府管理失控7.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生的籍贯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报名时应当如实填报姓名、年龄、籍贯及父祖三代履历。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称为“冒籍”。“冒籍”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朝代。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古代中国()A户籍制度不合理 B科举制的弊端难以革除C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D移民制度的僵化8.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据下表可知 ( )时期 规定曹魏 屯田制:把流民以军队形式编制起来,分给耕地,用官牛耕种,以收成的6/10为地租。 西晋 占田制:农

5、民可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和交纳地租(粮食、绢和帛)的课田。 北魏 均田制: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出卖一部分。受田的农户需交纳粮食和布帛。 唐代 均田制:口分田一般不得买卖,永业田可传子孙,一定条件下都可出卖;受田者交纳粮绢布麻。 A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C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D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9.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A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

6、B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 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10.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 A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B专制制度日益衰落C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D社会风气渐趋败坏11.“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

7、相通的地方。”这里“许多相通的地方”应包括( )A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 B宣扬理性主义C代表新兴工商业者的利益 D强调个人自由12.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曾说:“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来生活的。”这说明当时罗马( )A法律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B践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C皇帝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D法律形成了完备的体系13.有学者统计,1618世纪从美洲流入西欧的白银总量达10万吨,但同时有3.2万吨被分流到亚洲,1.1万吨被分流到了东欧和西亚,美洲白银在西欧的实际存量只有5.7万吨。材料中的“分流”现象( )A. 缓解了欧洲货币过剩问题 B. 加速了欧洲物价的上涨C. 导致了欧洲对外贸易衰落 D

8、. 不利于欧洲经济的稳定14.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到:文明成长的动力来源于挑战激起成功的应战,应战又反过来引发新的挑战。大多数文明之所以未能持续成长,是因为这些文明在许多重大关头未能连续应战,这种应战不仅要有效回应所应对的调整,还要能够激发出大量需要做出不同应对的新挑战。以下史实不能论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是( )A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推动工业革命开展 B工业革命推动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C西葡新航路开辟加速国内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D甲午战争激发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开展15.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

9、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工业革命与科技的进步C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D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要16.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议会成了许多人升官发财的终南捷径,所以议员席位的价格也不断增长。在一个地方,1689年8磅6先令8便士可买得一个议员席位,但到1727年,一个伯爵为买这个席位却花了900磅。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 君主立宪有名无实 B. 议会为贵族所控制 C. 封建地主地位下降 D. 议会权力得到增强1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

10、德宣战。请思考,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的程序是()A德国: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B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 C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 D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18.“中世纪基督教所谓的生活是为来生做准备的人类形象,已经不再适用。人们把目光放到了此生,把人推向科学和艺术关注的中心。作为先决条件,就是要普及以古希腊罗马为榜样的教育。”这一新思想的实质是()A否定神的意志和权威 B反对迷信强调自由C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 D否定一切外在权威19.在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占据支配地

11、位的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要想揭开“纱幕”而实现“人”的解放,欧洲人首先要做的是()A推翻王权统治 B宣扬人文主义C否定宗教神权 D注重内心反省20.史学家陈垣以某人考订杨贵妃年岁为例,指出三项缺失:一、册寿王妃(杨贵妃原为寿王妃)年月,据外传误文,不据唐诏令集,是谓无识;二、杨贵妃卒时年岁,引外传,不引正史,是谓不知轻重;三、考史至引乩语,是谓遁入魔道。陈垣以此为例,说明研究历史问题,应该重视( )A.具有问题意识 B.得到历史真相 C.广泛搜集史料 D.运用可信史料二、非选择题:共60分。第212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

12、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2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5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右图描绘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画面的右上方绘着一座观音庙和一栋五层的镇海楼。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7分)(2)根据所学知识,从政府管理商贸活动的角度,分析宋、清时期的不同,这对海外贸易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22社会流动指的是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史学家王乃耀提出英国自16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