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省海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教学教材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0637404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江苏省海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教学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届江苏省海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教学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届江苏省海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教学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6届江苏省海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教学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6届江苏省海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教学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江苏省海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教学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江苏省海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教学教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届江苏省海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匆忙的世俗生活激流冲击下,能够恬然深思的心灵愈加稀少。如果说尼采式的敏感哲人曾对此发出 的急切呼叫,那么,罗素,作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哲人,我们又从他口中听到了 的明智规劝,但愿这些声音能 今日性灵犹存的青年去寻求一种智慧的人生。A振聋发聩耳提面命开启B振聋发聩语重心长启迪C震耳欲聋耳提面命启迪D震耳欲聋语重心长开启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事故调查组要坚持“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查清技术和管理原因,准确认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给遇难者

2、家属和全社会一个负责任的交代。B白毛女吸收了传统戏曲艺术的精华,采用中国民歌的曲调,民族艺术与西方艺术相结合,揭示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C工人题材的诗歌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了诗歌的自我教育,可发表个人作品,可相互切磋交流,表达了自己漂泊、处处碰壁而又不放弃梦想的生存状态。D科学家首次发现人类大脑中与智商有关联的两组特定基因簇,不但有助于未来开发更高效的神经系统疾病疗法,还加深了研究人员对智商的理解。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B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C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

3、如蓝。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A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新人相濡以沫,白首偕老。B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C值此店庆,肖总忝列董事,因事不能躬临,本人代为致歉。D各位同仁,以上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处,敬请斧正。5对下面一段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作家余华与一位餐馆老板聊天,谈到读书时,餐馆老板深有同感:“我常让厨师去品尝其他餐馆美食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我发现总挑别人菜肴缺点的,没有进步;总夸别人菜肴优点的,倒成了好厨师。”A要成为优秀的厨师,更要学习别人菜肴的优点。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做出评价,应全面公正。C世间万物缺陷难免,多吸收其优

4、点,才有长进。D读书做菜,都要既找别人缺点,也学别人优点。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游潭柘记方苞康熙戊戌夏四月望后七日,余将赴塞上,寓安偕刘生师向过余。会公程可宽信宿,乃谋为潭柘之游,而从者难之,曰:“道局窄不利行车,穷日未可达也。”少间,云阴合,厉风起,众皆以为疑。寓安曰:“车倍僦,雨淋漓,诘旦必行。”既就途,果回远,经砠碛,数顿撼。薄暮抵山口,而四望皆荒丘,虽余亦几悔兹行之劳而无得也。入山一二里,径陡仄,下车步至寺门,而山之面势始出,林泉清淑之气,旷然与人心相得。时日已向暝,乃宿寺西堂。质明起,二子披衣攀蹑,穷寺之幽与高;降而左,出寺循山径东上,求潭柘旧址。泉

5、声随径转,林树密蒙,如行吴、越溪山中,遇好石,辄列坐,淹留不能进。日将中,从者曰:“更迟之,事不逮矣。”余拂衣起,二子相视怅然,计所历于山,得三之二,去潭侧二里,竟不能至也。昔庄周自述所学,谓与天地精神往来。余困于尘劳,忽睹兹山之与吾神者善也,殆恍然於周所云者。余生山水之乡,昔之日,谁为羁绁者?乃自牵于俗,以桎梏其身心,而负此时物,悔岂可追邪?夫古之达人,岩居川观,陆沉而不悔者,彼诚有见于功在天壤,名施罔极,终不以易吾性命之情也。况敝精神於蹇浅,而蹙蹙以终世乎?余老矣,自顾数奇,岂敢复妄意于此?而刘生志方盛,出而当官。得自有其身者,惟寓安耳。然则继自今,寓安尚可不觉寐哉?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6、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从者难之难:责难B车倍僦,雨淋淳,诘旦必行僦:租赁C遇好石,辄列坐,淹不能进淹:停留D自顾数奇,岂敢复妄意于此奇:命运不好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会公程可宽信宿,乃谋为潭柘游屈原放逐,乃赋离骚B虽余亦几悔兹行之劳而无得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C谓与天地精神往来蜩与学鸠笑之曰D况敝精神于蹇蹙以终世乎余与四人拥火以入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余困于尘劳,忽睹兹山之与吾神者善也,殆恍然于周所云者。(4分)(2)乃自牵于俗,以桎梏其身心,而负此时物,悔岂可追邪?(4分)9作者在这次游览中获得了哪些人生哲理?请简要概括。

7、(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南歌子过严关张孝祥路尽湘江水,人行瘴雾间。昏昏西北度严关。天外一簪初见、岭南山。北雁连书断,秋霜点鬓斑。此行休问几时还。唯拟桂林佳处、过春残。(1)“路尽湘江水,人行瘴雾间。昏昏西北度严关”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画面?(4分)(2)请简要赏析“天外一簪初见、岭南山”。(3分)(3)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尔卜尔筮, 。(诗经卫风氓)(2)吾尝跂而望矣, 。(荀子努学)(3) ,多于在庚之粟粒。(杜牧阿房宫赋)(4)锦瑟无端五十弦, 。(李商隐锦

8、瑟)(5)酿泉为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6)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7)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8)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论语雍也)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我是嫦娥毕飞宇自古到今,唱青衣的人成百上千,但真正领悟了青衣意韵的极少。筱燕秋是个天生的青衣胚子。二十年前,京剧奔月的演出,让人们认识了一个真正的嫦娥。可造化弄人,此后她沉寂了二十年,在远离舞台的戏校里教书。学生春来的出现让筱燕秋重新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二十年后,奔月复排,这对师生成了嫦娥的AB角。把命都给了嫦娥的筱燕秋一口气演了四场,她不让给春来,谁劝都没用。

9、可第五场,她来晚了。筱燕秋冲进化妆间的时候,春来已经上好了妆。春来十一岁走进戏校,从二年级到七年级一直跟在筱燕秋的身后,知道筱燕秋的人都知道,春来不仅仅只是筱燕秋的学生,简直成了筱燕秋的女儿,春来最初学的并不是青衣,而是花旦,是筱燕秋厚着脸皮硬把她拽到自己的身边的。青衣与花旦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当,只不过现在喜欢看戏的人少了,许多人都习惯于把戏台上的年轻女性统统称之为“花旦”,春来这孩子说话的嗓音和筱燕秋并不像,可是,一开腔,春来的唱腔简直就是另一个筱燕秋,戏校的老师们开玩笑说,春来的嗓子天生就是和筱燕秋唱对台戏的料。筱燕秋和春来商量,让她放弃花旦,改学青衣,春来不肯,商量来商量去,春来就是

10、不肯。筱燕秋急了,筱燕秋的那句名言至今还是戏校里的一个笑话,一个笑柄,筱燕秋一急,拉下脸来,对春来说:“你要是不肯拜我为师,我就拜你,我拜你做我的学生,你答应不答应?”做老师的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春来还敢说什么。上了妆的春来真是比天仙还要美,她是嫦娥,大幕拉开,锣鼓响起来了,筱燕秋目送着春来走向了上场门。筱燕秋在戏校呆了二十年了,教了那么多学生,细细排下来,却没有一个能唱出来的,大红大紫就不说了,显一下山露一下水的都没有过,这种局面给筱燕秋带来了十分强烈的疼痛感。一个人可以有多种痛,最大的痛叫做不甘,筱燕秋不甘。筱燕秋每天都站在镜子面前,亲眼目睹着自己一天一天老下去,亲眼目睹着著名的嫦娥一天一

11、天地死去,却无能为力。春来的出现让筱燕秋看到了希望。春来是嫦娥能够活在这个世上最充分的理由。观众承认了春来,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就是最好的证明。掌声雷动时,筱燕秋想一把抓住化妆师,她想大声告诉化妆师,告诉每一个人,“我才是嫦娥,只有我才是嫦娥”,但是她没有说,她现在只会抖动嘴唇,不会说话。筱燕秋无声地坐在化妆台前,她望着自己,目光像秋夜的月光,汪汪地散了一地。她一点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她拿起青衣给自己披上,取过肉色底彩,挤在左手的掌心,均匀地一点一点往手上抹,往脖子上抹,往脸上抹她请化妆师给她调眉,包头,上齐眉穗,戴头套,镇定自若地,出奇地安静。筱燕秋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拉开了门,往门外走

12、去。筱燕秋穿着一身薄薄的戏装走进了风雪,她来到了剧场的大门口,站在了路灯下面,她看了大雪中的马路一眼,自己给自己数起了板眼。她开始了唱,她唱的依旧是二簧慢板转原板、转流水、转高腔。雪花在飞舞,戏场门口,人越来越多,车越来越挤,但没有一点声音。筱燕秋旁若无人,边舞边唱。她要给天唱,给地唱,给她心中的观众唱。筱燕秋的告别演出轰轰烈烈地结束了。(选自毕飞宇,青衣,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12请简要说明第一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4分)13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筱燕秋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14请简要概括第六段中筱燕秋在化妆室里内心活动变化过程。(4分)15插叙是本文的写作特色,请

13、探究作者这样的行文安排的用意。(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想象西藏沈卫荣西藏在地理上的偏僻和文化上的独特,让外界产生无尽的想象与向往,使得“想象西藏”这一文化现象经久不衰,愈演愈烈。近些年来,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情歌流行全中国,业已成为大量知识人和小资阶层最喜爱的心灵鸡汤和怡情补品。西藏则已成为人们殷切向往之地,成为净治众生烦恼,疗养精神创作的圣地,在这人间最后一块净土,人们可寄托日益脆弱的心灵和所有的愿望。藏传佛教之上师,不管是活佛,还是喇嘛,都变成了成就非凡的心灵科学家,是人们争相皈依的精神导师。可见“想象西藏”于当今的中国即是一种非常流行和非

14、常时尚的事情,也反映了中国当今社会和文化的一些热切的诉求。在西方世界,对西藏和西藏文化的热望和追捧之风气,远早于今日之中国内地,十八世纪中期,对西方世界而言西藏还近乎“只是一个谣言”,对其知之甚少。然而在紧接着的工业化世纪中,西藏却渐渐地演变成一个维多利亚浪漫主义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它差不多就是世界上硕果仅存的最后一个圣地,集中了以往所有人类曾经经历过的传统的圣地所拥有的神秘、力量和暧昧。但随着交通日益便利和数据化时代的到来,今天的西藏与外界的距离不再遥不可及,出入西藏也已不再是一种不可完成的使命,西藏发生的一切每天都可传遍全世界,西方学术界对“想象西藏”这一现象也有所警觉,他们以权威的姿态开始解构和清算由西方传教士、启蒙思想家、殖民侵略者、神智主义者、遁世主义小说家、嬉皮士和藏学家们联手创造出来的“神话西藏”,明确指出这个“神话西藏”是西方人自己的设计和幻想,与西藏的历史和实际无关,西藏并不如今天的西方人所想象的那样从来都是一个和平、慈悲、智慧的人间净土。西方在“西藏神话”形成过程中的转化,揭示西方出现的每一个西藏形象在某个时代的各种表述都是无意识作用下的创造,这种想象行为中的创造,则被理解为真实,而真实又将被重复不断地修正,每一代作家均借助他们对西藏的设计和想象将无意识化为有意识,表露他们自己的各种最热切的关注、未遂的心愿,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