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九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0637104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九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宜九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宜九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宜九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宜九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九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九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年级历史试题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百家争鸣”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最根本的社会原因是( )A. 学派众多,并且形成学术争鸣气氛 B. 平民百姓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C. 统治者对学术、思想自由的支持 D. 社会出现大变动、大变革局面2. 管子的主题政治思想是战国中晚期齐国稷下学宫的产物;战国末年成书的吕氏春秋,吸收了儒、法、道家的思想,采纳了阴阳家的学说,更加突出了“杂家”的倾向。这说明战国时期( )A. 百家争鸣已经走到尽头 B. 思想合流成为大趋势C. 政治学说更加多样化 D. 儒道法三家合一3.

2、贞观政要载,太宗“诏师古与国子祭酒孔颖达等诸儒,撰定五经疏义,凡一百八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付国学施行”,并作为科举考试的官方指定教科书。五经正义的颁布基本上结束了儒学内部的派别之争。太宗这样做意在( )A. 保证儒学理论的纯正统一 B. 维护科举考试的公正公平C. 巩固维护官方的意识形态 D. 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4. 在中国,人们喜欢用家训的方式传承家风。读下表“唐宋家训内容的对比研究”,解读正确的是 ( )唐宋家训内容(单位:篇) 唐 宋 1 处己(修身、励志) 37 2 勉学、治学 3 29 3 睦亲(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兄弟) 3 14 4 治家(包括理财、管理仆从、居所安全

3、、节葬) 6 24 5 处世(包括交友、尊师、尊敬长辈、礼仪) 5 26 6 从政 11 17 7 治国 2 4 8 女诫 5 2 9 教子原则 2 6 A. 宋朝家训“处己”数量最多是受到理学的影响B. 宋朝家训的“女诫”减少说明封建伦理的衰落C. 印刷术的进步导致了唐宋家训的数量增多D. 唐宋时期的家训已经出现了理论化的趋势5. 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推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万物皆为水”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牵绊而被遗忘的知识”。柏拉图认为“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自于理性世界”。综观这些希腊哲学家们的言

4、论,我们可归纳出希腊哲学的共同特色是( )A. 就个别的表象,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B. 以隐晦的神喻解释各事物的原因C. 不相信表象,转而探索背后的真相 D. 针对不同事物和现象提出个别答案6当中世纪的欧洲摆脱了普遍的无政府状态,当它的商业经历了复苏而日益高涨,当它的社会生活愈来越复杂,因而感到需要更为精巧的调节手段时,它“发现”了罗马法。当时罗马法被“发现”()A为文艺复兴运动奠定基础 B推动了近代民主政治体制在欧洲的确立C源于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体现了资产阶级建立“理性王国”的愿望7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

5、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C肯定王权高于教权D挑战教会权威8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举世闻名的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9祖冲之的数学著作,在唐宋时失传。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清代康熙以后便无人过问,直到近代才从日本翻印回来。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方式缺乏质的变化B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C历代统治者实行文

6、化专制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艰难10在美学论集中指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富贵荣华、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隐忍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这一论断()A强调了明代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色彩B肯定了清代小说体现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C是对宋词元曲所反映时代特色的概括D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世俗化、大众化趋势11有“梅妻鹤子”之称的林逋曾有一首和谢秘书西湖马上:“表里湖山极目春,据鞍时此避埃尘。苍苍烟树悠悠水,除却王维少画人”。林逋的评价如此之高,最有可能是因为王维()A对山水描摹惟妙惟肖B开后世文人画之先河C是唐代最富盛名的诗人D身处中国画成熟时期

7、1217、18世纪的人类揭开了天体面纱的一个革命性的解释:自然界好像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人类的各门知识都可分解为有理性的人所能发现的少量简单的、始终如一的定律。这一“解释”()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B预见了启蒙运动发生的必然性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D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的发展规律1319世纪中叶,达尔文建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对人类社会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有关该理论说法,正确的有()A冲击了基督教神创论B指导了欧洲启蒙运动C引发了科学领域

8、论战D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14从国外的Uber、Lyft到国内的滴滴、快的,移动互联网催生了一批打车软件,它们通过把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相结合,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这反映了()A人们交通工具的改变B互联网技术超过前代C信息技术普遍被应用D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15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瑞士“不设君位,惟立官长贵族等办理国务”,是“西土桃花源”。这说明魏源()A对西方政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B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C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政治制度D看到了中西制度的差异16李鸿章在给朋僚的书信中指出,洋务运动可以“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今起重视,最后可达自主”。这一观点表明()A洋务运动的核心

9、措施是实现政治民主化B 洋务运动前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C 洋务运动是在汉族封建官僚推动下开展的D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经济“自主”17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倡导“取日新以图自强,去因循以厉天下”;梁启超曾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勉;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对粱启超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吾与足下分任之。”这些言论表明维新人士具有()A强烈的救亡意识B自觉的创新意识C勇敢的担当意识D明确的民主意识18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思想。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

10、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这反映新文化运动()A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B继承传统并且大力发扬儒学C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D打着孔子旗号进行托古改制191916年李大钊号召青年:“取由来之历史,一举而摧焚之,取从前之文明,一举而沦葬之”,“变人之文明为我之文明”。这反映出此时的李大钊()A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文明B全盘肯定西方资产阶级文明C号召青年抵制西方文明D主张有选择的吸收西方文明20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第一版共产党宣言在上海正式公开出版,初版时印了1000本,很快销售一空。到1926年5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重印达17版之多。由此可知,当时()A中国工人阶级力量迅速壮大B马克思主义是中国

11、革命指南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逐步扩大D上海是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21有学者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他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与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两人()A 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B 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C 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D 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22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时间欧洲时间中国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17世纪伽利略天文塑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据材料可知()A 都在科学领域具有突破性B 东西方

12、社会发展趋势不同C “西学东渐”历程开启D 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23法国大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二者观点的相同之处是( )A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B 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C 追求民主、平等 D 确立分权与制衡的原则24卢梭认为,科学是奢侈怠惰的产物、是人类道德败坏的根源。他的处方是社会要建立于契约之上,而教育要从学习科学文化转变为启发儿童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感。卢梭这一主张()A 与启蒙运动的主流精神基本一致B 表明理性主义已落后于时代潮流C 体现了反对科学文化的浪漫主义精神D 提倡人的教育要符合科学和理性精神25邓广铭先生研究发现:624年唐政府宣布了均田制,但在唐代的各种史书中却都找不到其推行这一政令的任何具体史实;从敦煌发现的唐玄宗开元、天宝期间内一些户籍丁籍遗文来看,唐代人民只希望把丁壮期限缩短,可反证唐初均田制并没有普遍推行过。这说明()A史料是学习研究历史的唯一载体B大量史料的充分运用会再现历史C探究历史史料有利于发现历史真相D著名历史学家的解释具有绝对权威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0分)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徐梵澄先生有言,“13、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