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0634741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意事项:1、本试题全部为笔答题,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禁止答题。3、用钢笔或签字笔直接答在试卷(或答题纸上)。4、本试题为闭卷考试,请考生勿将课本进入考场。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1.有学者将孔子视为平等主义者,这是因为孔子主张( ) A.克己复礼 B.为政以德C.民贵君轻 D.有教无类2.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档名为“家风是什么”的节目。传统中的“忠孝传家”“耕读传家”是家风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忠孝”“耕读”观念形成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忠”与世袭制紧密相关 B.“孝”与宗法制紧密相关C.“耕

2、”与农本思想紧密相关 D.“读”与科举制紧密相关3.唐代的佛教与道教都强调自己的师承与宗脉。韩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韩愈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仿照佛道做法,追溯儒学源流 B. 抬高孟子地位,宣扬格物穷理C. 顺应三教合一,汲取佛道精髓 D. 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4.有人说:“妇女见识短,不堪学道。”李贽驳斥说:“人们的见识是由人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并不是先天带来的。”他歌颂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恋爱的故事。这反映出李贽( ) A.批判封建礼教 B.批判儒家思想C.反对君主专制 D

3、.重视传统观念5.柏拉图说:“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亚里士多德表示:“一个自由人是为自己活着,而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这反映了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是 ( ) A.理性主义 B.个人主义C.怀疑主义 D.人文主义6.海涅把马丁路德称为“一个由天意选中出来粉碎罗马霸权的贫苦修道士”,其主要理由是马丁路德推行的宗教改革( ) A. 抵御了罗马帝国的侵略扩张 B. 破除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C. 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和精神 D. 建立了不同以往的现代宗教7.美国民主政治实际上的原创设计师是( ) A.华盛顿 B.富兰克林C.孟德斯鸠 D.杰斐逊8.史料记载唐代四川的益州“始有墨版。后唐方

4、镂九经”此处的“墨版”( ) A. 采用活字排版 B. 由波斯传至欧洲C. 发明者是王祯 D. 由阿拉伯人传入西方9.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到语言补实、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10.许慎说文解字中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由此得出( ) A. 汉字最早起源于鸟兽蹄印 B. 文明的形成受益于生活的启迪C. 神话故事揭示了历史真相 D. 仓颉造字宣告文明时代的到来11.严复的天演论出版之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

5、新名词很快充斥中国各大报刊,成为当时的流行词汇。下列科学家的理论与这些词汇相关联的是( ) A.牛顿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C.爱因斯坦相对论 D.普朗克量子假说12.爱因斯坦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幽默的说:“牛顿,请原谅我。”这样说是因为他( ) A. 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 B. 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C. 否定了牛顿的时空观 D. 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13.198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个人电脑”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2006年时代杂志又把“YOU(你,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

6、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反映了( ) A. 时代杂志的预言不准确 B.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C. 21世纪初,人类开始进入网络时代 D. 互联网能够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到实现14.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C.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15.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

7、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B.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16.有人在评价毛泽东时说:“综观中国历史,他是目前最伟大且最有智慧的人,因为他在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民族独立的失败中,找到了成功之道。”这句话反映了毛泽东思想能够产生的原因之一是( ) A. 社会经济的发展 B. 总结以往经验教训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毛泽东的革命实践17.20世纪60年代,中国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以上的科技成果指的是( ) A. 火箭、航天飞机 B. 原子弹、人造卫星C. 原子弹、导弹 D. 人造卫星、航天飞机18.

8、关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力图真实地再现现实社会生活B. 刻意表达对理想的不同憧憬和追求C. 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批判D. 热衷于塑造正面人物形象和英雄人物19.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两家学派创始人对生活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一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下列所述思想主张与其对应的是( ) A. 前者主张有为,后者主张无为 B. 前者主张王道,后者主张霸道 C. 前者主张兼爱,后者主张仁爱 D. 前者主张非攻,后者主张战功20.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

9、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中国人“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 D. 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40分)25.温家宝在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中指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相互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造纸术经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在13世纪到达西方,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1450年前后,德意志人古登堡等用铅、锡、锑的合金铸成活字。从此,圣经不再是天

10、主教神职人员独有的工具。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材料二:思想家主要思想孟德斯鸠(16891755)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伏尔泰(16941778)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卢梭(17121778)认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材料三: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

11、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1)依据材料一,概括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巨大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基本主张。(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4分)这些构想是材料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3分)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3分) 26.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的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人物编号人物速写号“饮冰室主人”,人物速写曾拜“南海先生”为师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著有海国图志一书新青年的创办者,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领军人物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销烟”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创建了“湘军”,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1)请结合“人物速写”并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按时间顺序将上述人物分为四类(每一类2人,填数字序号即可。)(4分) (2)分别概述这四组人物的派别及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