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篇数及内、外、杂篇关系考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0634654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篇数及内、外、杂篇关系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庄子》篇数及内、外、杂篇关系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庄子》篇数及内、外、杂篇关系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庄子》篇数及内、外、杂篇关系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庄子》篇数及内、外、杂篇关系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篇数及内、外、杂篇关系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源期刊网 http:/庄子篇数及内、外、杂篇关系考作者:梁娟来源:文化研究2014年第08期摘要:庄子最初有五十二篇,司马彪、孟氏所注即五十二篇,但现在已经不再流传。到汉代、魏晋时期有数十家对庄子进行注解,因此呈现了各个注本篇数、分类不同的问题。流传至今的是郭象注本庄子。内七篇是庄子思想的基本,提出了庄子思想中最基本的问题,奠定了庄子学说的基础。但外、杂篇也并不是处于从属、附庸地位,外、杂篇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新思想,是庄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庄子 内篇 外篇 杂篇一、庄子篇数考流传至今的庄子郭象注本,共三十三篇,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但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述:“其著书十

2、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但庄子郭象注本只有七万余字。汉书艺文志云:“庄子五十二篇。” 高诱注吕氏春秋云:“庄子著书五十二篇。” 晋书郭象传:“注庄子者数十家。” 说明在魏晋时期,有很多人对庄子进行过注解,达数十家之多。经典释文序录中云:“崔譔注十卷,二十七篇。(内篇七,外篇二十。)向秀注二十卷,二十六篇。(一作二十七篇,一作二十八篇,亦无杂篇,为音三卷。)司马彪注二十一卷,五十二篇。(内篇七,外篇二十八,杂篇十四,解说三,为音三卷。)郭象注三十三卷,三十三篇。(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为音三卷。)李颐集解

3、三十卷,三十篇。(一作三十五篇。)孟氏注十八卷,五十二篇。王叔之义疏三卷。李轨音一卷。徐邈音三卷。”以上材料可以看出,魏晋时期对庄子的注有多家,这大概跟魏晋时期玄学的兴起有关。但各家注本对庄子篇数的认识又不尽相同。当时这么多注解,为何只有郭象注本保留到今天?经典释文序录中也进行了说明:庄子“依老氏之言,著书十万余言。以逍遥、自然、无为、齐物而已。大抵皆寓言,归之于理,不可案文责也。然庄生弘才命世,辞趣华深,正言若反,故莫能畅其弘致,后人增足,渐失其真。故郭子玄云:一曲之才,妄窜奇说,若阙弈、意修之首,危言、游凫、子胥之篇,凡诸巧杂,十分有三。汉书艺文志:庄子五十二篇,即司马彪、孟氏所注是也。言

4、多诡诞,或似山海经,或类古梦书,故注者以意去取,其内篇众家竟同,自余或有外而无杂。唯子玄所注特会庄子之意,故为世所贵。徐仙民、李弘范作音,皆依郭本,以郭为主。”以上材料有两层意思。第一说明庄子文章“辞趣华深,正言若反”,因此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其真意,导致“后人增足”,使内容更加驳杂,“渐失其真”。甚至郭象认为“凡诸巧杂,十分有三”。第二,正因为如此,庄子的注解者们根据他们自己的理解对庄子的文章进行了取舍,因此造成了各家所注庄子篇数的不同。但有一点相同的就是,内篇七篇各家注都一样,区别主要在外篇和杂篇上。外篇和杂篇的篇数不尽相同,还有些没有杂篇。在各家注解中,陆德明肯定了郭象所注庄子“特会庄子

5、之意,故为世所贵。”汉书艺文志记载庄子有五十二篇,郭象去粗取精,由五十二篇删到了三十三篇。我们虽然不能仅凭郭象的一句话,就确信被他删掉的篇章都是后人的“妄窜奇说”,其中完全没有庄子的手笔。但从郭象的选略标准看,应该认为,庄子思想的基本内容大体都保留在三十三篇中了。通过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知道,庄子最初有五十二篇,司马彪、孟氏所注即五十二篇,但现在已经不再流传。到汉代、魏晋时期有数十家对庄子进行注解,他们都认为庄子内容颇多杂芜,有很多作品不属于庄子,是后学窜改,因此按照他们自己的理解进行了取舍,因此呈现了各个注本篇数、分类不同的问题。流传至今的是郭象注本庄子。二、内篇、外篇、杂篇之间的关系1、划分标

6、准唐代成玄英庄子注疏序:“内则谈于理本,外则语其事迹。事虽彰著,非理不通;理既幽微,非事莫显。欲先明妙理,故前标内篇。内篇理深,故每于文外别立题目,郭象仍于题下即注解之,逍遥、齐物之类是也。自外篇以去,则取篇首二字为其题目,骈拇、马蹄之类是也。”“内篇明于理本,外篇语其事迹,杂篇杂明于理事。内篇虽明理本,不无事迹;外篇虽明事迹,甚有妙理,但立教分篇,据多论耳。”关于划分标准以及由此产生的内篇、外篇、杂篇的不同,成玄英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不同之处有二:一是篇名。“内篇理深,故每于文外别立题目,郭象仍于题下即注解之,逍遥、齐物之类是也。自外篇以去,则取篇首二字为其题目,骈拇、马蹄之类是也。”

7、笔者也认为这是内篇与外、杂篇之间的明显不同。从庄子各家的注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各家对庄子篇数的取舍不同,但在“内篇七篇”上却是非常一致的。这说明在汉魏时期,内篇七篇已为大家所公认。而确实,内篇七篇在篇名的来由、内容以及行文风格上来说,可以说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庄子评传:“内篇七篇论理,思想较为统一,风格也一致,确实是一组首尾连贯、自成系统的文章。”但是又产生了一个问题,根据篇名只能对内与外、杂篇进行分类,那么外、杂篇的分类标准又是什么呢?虽然成玄英认为,“内篇明于理本,外篇语其事迹,杂篇杂明于理事。”,但内、外、杂篇之间在内容上的界限似乎也不是太明显。因此他又说,“内篇虽明理本,不无事迹;外篇虽明

8、事迹,甚有妙理,但立教分篇,据多论耳。”而现代学者的一般看法,是把内篇看成一个系统,外、杂篇合起来看成另一个系统。又有人对外、杂篇进行了分组,以外篇与内篇的关系为标准分成若干组。如张恒寿在庄子新探一书中,将外篇分为三组,内篇分为三组;刘笑敢庄子哲学与演变,把外、杂篇合起来分为三类:第一类与内篇同大于异。有外篇中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和杂篇中的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列御寇共十二篇;第二类与内篇同异参半。有外篇的在宥下、天地、天道、天运、刻意、缮性和杂篇的天下共七篇;第三类与内篇异大于同。有外篇的骈拇、马蹄、胠箧、在宥上和杂篇的让王、渔父、盗跖共七篇。这个分类不包括说剑

9、,把在宥分为两个部分。我认为,在外、杂篇划分标准不太清楚地情况下,将外杂篇看成一个整体,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二是从内容来看,“内篇明于理本,外篇语其事迹,杂篇杂明于理事。”成玄英觉得,内篇主要内容在于说理,外篇主要内容在于说事,杂篇则是杂于说理与说事。我认为这样的划分未免有点绝对,但成玄英也说了,“内篇虽明理本,不无事迹;外篇虽明事迹,甚有妙理,但立教分篇,据多论耳。”这样就就把内外篇的区别、联系都说清楚了。其实不管怎么说,庄子三十三篇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在研究的时候,不能分离开来看,应该把它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样才有助于我们理解庄子的思想。古代有学者在注庄子的时候认为,学习庄子,“学习其

10、内七篇足矣。”大多数人认为,内七篇是庄子的主要思想,外、杂篇则是附庸。怎样看待庄子内、外、杂篇之间的关系呢?2、内篇、外篇、杂篇的关系在庄子评传中,作者颜世安认为:“内篇是庄子思想的基础,但在外、杂篇中,庄子思想中某些重要的部分却得到了更深刻的阐释。” “就庄子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而论,内篇只是首先提出了世道黑暗,人生无路可走,只有游戏处之这个基本问题,在外、杂篇中,才进一步提出自然之道的理想。道的理想与游戏的戏谑之言之间有深刻的精神联系。”我认为内七篇是庄子思想的基本,提出了庄子思想中最基本的问题,奠定了庄子学说的基础。内七篇的基础性作用是无可厚非的。但外、杂篇也并不是处于从属、附庸地位。外、杂篇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新思想,是庄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把庄子的内、外、杂篇的关系分离甚至对立开来,他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参考文献:1、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2、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753、 许维遹撰,吕氏春秋集释,中华书局,2010年3月4、 唐房玄龄撰,晋书,中华书局,1982年5、 唐陆德明撰,经典释文,中华书局,1983年9月6、 郭庆藩,庄子集解,中华书局,20067、 颜世安著,庄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作者简介:梁娟,女,硕士,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