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学案--(学生)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0632060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学案--(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琵琶行》-学案--(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琵琶行》-学案--(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琵琶行》-学案--(学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琵琶行》-学案--(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学案--(学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治市十九中高中语文学案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琵琶行 并序导学案班级_ 组别_ 学生姓名_ _学习目标1、能说出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2、能说出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3、能认识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重点难点1、能说出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2、能说出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认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

2、士,中唐现实主义伟大诗人。读书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16岁时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2、了解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

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贬为江州刺史,又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表现自己天涯沦落的不幸。3、熟悉乐府本诗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有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4、关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为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音节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

4、可多次换韵。二、诵读指导1、教师范读 2、播放录音 3、接力诵读三、自主研读1、阅读小序,说说小序跟正文的哪些诗句对应?有什么作用?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小序的第二句(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跟诗的_ _对应;第三、四、五句(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跟诗的_ _对应;第六、七句(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跟诗的_ 对应。小序: 第一段:“浔阳江头夜送客”,交代了_;“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出_。“主人”四句,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一个“惨”字点出了_。最后借江边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忽闻”两句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

5、文。2、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3、作者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这几个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 四、合作探究1、“相逢何必曾相识”, 诗人和琵琶女素不相识、萍水相逢,是什么把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的?有何作用? 答: 2、全诗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 三次第一次是第一段(暗写),_;第二次是第二段(明写且详写),_;第三次是第五段(明写且略写),_。可见,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 3、第二段中的乐声描写最为精彩,乐声的起伏实际上是表现了琵琶女的感情变化。根据这一特点,这一段可以分为几个小层次?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诗人用“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三个

6、比喻,_ _ _达到演奏的第一个高潮。第二层: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三个比喻,描写乐声_ _。“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个名句,体现着诗人对“声暂歇”艺术效果的_ _,弹者已将听者带入乐声的意境中去。第三层: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个比喻,描写突然发出的乐声 _ _。“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_ _乐声。感情上由第二层凄楚无声的低潮转入激昂愤慨,恣肆奔腾,进而凄厉无尽,演奏在高潮中陡然结束。这段乐声描写,运用了一连串贴切形象的比喻,描写琵琶声声情并茂,如江潮迭涌,奇峰层出,是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4、诗人为何一闻琵琶邀相见

7、?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5、诗人再闻琵琶声后,为何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叹?6、三闻琵琶青衫湿,如何理解诗人之泪?7、诗人与琵琶女“沦落”情况的叙写,让我们看到了二人命运有哪些相似之处?造成二人“沦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来自京都。琵琶女:“自言本是京城女”;白居易:“我从去年辞帝京”。 才华出众,年青得意。 命运转变,落魄失意。 结局凄怆,境遇悲苦。可见,二人的命运有着太多的相似和无奈。琵琶女无意中拨动了诗人最敏感的情感心弦,使诗人将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和自身无辜被贬的沦落之感融合为一,不能自持。二人“沦落”的根本原因是: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因

8、而“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感情体验,引起一代代人的共鸣。五、总结全文1、归纳主旨白居易的代表作品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诗人借一个年老色衰、漂泊江湖的歌女形象,抒发自己沦落之感,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慨叹,表达了对被压迫、被蹂躏的弱女子的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打击和迫害。2、写作特色运用了了大量的比喻,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如: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琵琶行 并序过关达标检测【基础达标】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悯然(mn) 憔悴(qio cu) 湓浦口(f) 商贾云集(

9、)B转徙(x) 迁谪(zh) 铮铮然(zhn) 东船西舫(fn)C幽咽(y) 铁骑(j) 水浆迸(bn) 钿头银篦(b)D红绡(xio) 阑干(ln) 悄无言(qio) 轻拢慢捻(nin)2、下列诗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间关鹰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B冰泉冷瑟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C沉吟放拔插弦中,整顿衣裳起脸容。 D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3、下列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明年(次于今年) 快弹(快速) 长句(长诗) 莫辞更坐(换座位)B左迁(贬官、降职) 转徙(迁移) 年长色衰(容貌) 出官(京官外调)C暗问(悄悄的) 耳暂明(突然,一下子) 感斯人言(这) 四弦一声

10、(同时)D命酒(吩咐摆酒) 声声思(悲,伤) 乍破(突然) 颜色故(衰老)4、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与例句中的“为”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初为霓裳后六幺A委身为贾人妇 B因为长句 C为君翻作琵琶行 D霓为衣兮风为马5、默写(1)诗中写琵琶女内心的犹豫和被邀出场后神情的句子:_ _ _ (2)诗中生动描绘了琵琶女弹奏乐曲旋律的变化,其中用_ _描绘曲调的婉转悠扬;用_比喻突然发出的乐声雄壮激越;用_比喻弦声愈来愈低沉以至于停顿。(3)运用侧面烘托,说明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的诗句是: _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9题。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6、后来人们用“江州司马青衫湿”形容什么? 7、“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请问白居易为什么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