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荔堡镇问城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0630968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荔堡镇问城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荔堡镇问城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荔堡镇问城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荔堡镇问城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荔堡镇问城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荔堡镇问城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密封线 平凉市泾川县问城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27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妖娆(ro) 娉婷(pn)间不容发(jin)伛偻提携(y)B摇曳(y) 更定(gng) 波澜不惊(ln) 浩浩汤汤(shng)C拮据(j) 瞥见(pi) 自惭形秽(hu) 山肴野蔌(s)D星宿(xi) 阔绰(chu) 孜孜不倦(zh) 矫揉造作(jio)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天骄亵读伶俐鸠占雀巢B坟墓 恣睢 愕然 根深缔固C旁鹜 褴褛 嬉闹 与日具增D诓骗 积攒 筵席 相得益彰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2分)A小王同学在学校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B地铁对沿线商圈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整座城市也因此充满活力。C同样是为粉丝签名,有人行色匆匆,有人却单膝跪地、郑重其事!D热播的虎啸龙吟中的司马懿红袍加身,走投无路时只好黑化。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美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海域,我方对其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B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更好地获得相应的钙质。C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D性格懦弱的李娟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表现出了异常的坚忍。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伊

3、索寓言可以说家喻户晓,其中农夫和蛇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B刘姥姥进大观园选自红楼梦,刘姥姥虽不是主要人物,却是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之一,她善良正直,聪明能干,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C艾青诗选是我国现代诗人艾青所发表的诗歌的选集。诗人于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作大堰河火把向太阳等。D水浒传塑造的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林冲的经历最为典型,他曾因误入白虎堂而被发配沧州,途中大闹野猪林,最终一步步被逼上梁山。6在中国灿烂的文化中,对人物和地方有许多别称或雅称。比如:国家的别称:华夏、社稷;

4、书信的别称:鸿雁、尺素。请你指出下列别称所指代的内容。(2分)(1)桑梓_(2)梨园_(3)巾帼_(4)汗青_7名句默写。(8分)(1)_,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2)春蚕到死丝方尽,_。(李商隐无题)(3)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4)月夜忆舍弟中描写更鼓响过,行人断绝,孤雁凄切的叫声,渲染出悲凉气氛的句子是:_,_。(5)任何事都不可能圆满,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悲苦与欢乐,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所写:_,_,_。8综合性学习。(7分)(1)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分别筛选出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2分)材料一:从超人到在全球热映的金刚:骷髅岛。美国人以非凡的想

5、象力震撼了世界,创造着电影票房史上的新纪录。凭借卓越的想象力,美国不仅在电影界,在高科技领域也是独占鳌头。纵观整个人类的发展进步,想象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飞机、汽车、液晶电视等还有许多现代生活中的必需品都源于大胆的想象。材料二:为考查学生想象力,某地最近举办了一次青少年科幻作文大赛。题目有50年后的克隆技术针对毁灭月球问题想象外交官、诗人怎么回答等。结果从作文中发现,学生年龄越大,想象力越差。小学生天马行空,思维特别活跃,有的写克隆自己,让克隆人代替自己去上课,而自己则逍遥游玩。相比而言,初中生写克隆羊和爱情的居多。高中生则更为逊色,严肃有余、想象不够甚至写成议论文。材料一的主要信息:_材料二的

6、主要信息:_(2)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请用正楷把这句话写在下面田字格里。(2分)(3)小明在自习课上没有做作业,而是望着窗外发呆,老师问他何故,他说:“老师您不是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吗,我就是在做想象这一重要的事。”假如你是老师,你听了小明的话后怎么规劝小明做作业呢?(100字左右)(3分)_二、阅读理解(43分)(一)阅读诗歌,完成题目。(4分)行路难(其一)李 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9以下对诗歌的

7、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10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2分)_(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4分)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

8、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

9、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山间之朝暮也_ (2)野芳发而幽香_(3)杂然而前陈者_ (4)弈者胜_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_(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_13选文第三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4分)_14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第一段介绍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视觉,一“回”一“转

10、”,方见亭子。B第二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作者先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接着概括山间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风光,一季一幅画面。C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偶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齐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了散文的韵味。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仅因太守酒量浅。(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9分)“扫地僧”【注】给当下带来善意提醒钟 超日前,一张普通的照片在经社交媒体发酵后,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照片中,一位满头白发衣着朴素的老先生,在高铁二等座上埋头翻看资料,同时笔耕不辍地进行演算。粗粗一看,让人感觉这

11、位老先生身体力行地展示了什么叫作“活到老学到老”。人们感叹的是,照片中的老先生刘先林又是一位“扫地僧”他是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测绘行业的泰斗,曾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中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在这个众声喧哗的繁华世界里,人们的需求欲望都被充分激发,面对种种诱惑,保持内心的宁静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的品质,这也是人们对这位老先生持有敬意的原因。诚然,他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与朴素作风之间的反差,让他有足够的理由接受社会的关注与赞美。但对他自身来说,这或许只是多年来的习惯使然。孔子曾称赞学生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古代知识分子安贫乐道的精神写照,也影响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性格旨趣。真正的读书人都是以读书为乐的人,他们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因兴趣而忘我钻研,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勤奋耕耘,自得其乐。于闲暇时刻,清茶一杯,手持一卷,读至会心处展颜一笑,自我沉醉于书本里面的精神世界,“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庶几为读书人最简易而又高妙的享受。刘禹锡身居陋室,却慨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苏东坡被贬黄州,但仍能豁达地享受清风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陶然之乐。在急功近利、飞扬浮躁的年代,能够静下心来细细体会这种乐趣的人少之又少,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