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0629900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 三 历 史 试 题 分值120分 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孟子告子曰:“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奖赏),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贪官)在位,则有让(责罚)。”这说明()A. 中央集权已经确立 B. 周王权威至高无上C. 奖赏诸侯以地为据 D. 考察监督维护分封2.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

2、应该是指 ()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3.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帝国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 “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C. 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性 D.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的是()A. 郡县制度取

3、代分封制度 B. 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 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5.班固曰:“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材料表明()A. 在起用董仲舒之前,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确立B. 举孝廉、兴太学的做法是为了提高儒学地位C. 武帝拜董仲舒为相后,实行了一些尊儒措施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6.朱子语类:“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上述材料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A. “知行合一” B. “发明本心”C.

4、“格物致知” D. “存天理,灭人欲”7. 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由此可知军机处()A. 大臣须由专人担任 B. 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C. 分化了内阁的权力 D. 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8.明清史志资料显示: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由这些资料,

5、我们可以看出() 江南市镇经济繁荣 纺织业显著发展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存在自由劳动力市场A. B. C. D. 9.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原因的有()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 “舍农桑,趋商贾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者其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A. B. C. D. 10.清道光末年梁廷枏撰写的夷氛闻记描述了英国议会决议出兵中国的场景:“顾通国商民皆不欲启衅东粤,且用兵势将加税也,议数日不决。终以众喙汹汹,人持一见,随以求和争战两事,诣其所事

6、罗占土神祠阄卜,将决焉,得战阄三,于是专意称兵。”该记述反映出作者对()A英国政治体制已经有相当了解 B场景的描述与事实相一致C鸦片战争的原因缺乏深刻认识 D英国社情民意有清醒认识11.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某条约第十款规定:“上谕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该规定反映出()A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B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列强侵华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12.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

7、。“政策筑梦”是指()A永安建制,分封诸侯B定都天京,军事全盛C天京变乱,由盛转衰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3.孙中山的五权宪法:“至于我们民国的约法,没有规定具体的民权。在南京订出来的民国约法里头,只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那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其余都不是兄弟的意思。”孙中山批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体现孙中山的革命思想 B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C没有实现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D没有贯彻五权分立的制宪理论1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而是转到探索民主社会在欧美为何可能,而在中国又为什么屡屡失败。先是戊戌,紧接着是辛亥

8、,这种悲剧的一再重演,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呢?”这主要表明当时“他们”()A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认知和反思 B对欧美文明成果的肯定和赞扬C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刻思考和探索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5.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等。其中“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的实践活动主要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6.“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贼之暴虐;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

9、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这一宣言()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愿望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A B C D17.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面图示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8.中共中央在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向各个民主党派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建立新中国的事宜。5月5日,包括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号召,拥护召开新

10、政协。该宣言发表的背景是()A全面内战揭开序幕B战略态势明显转折C内战局势已然明朗D北平即将和平解放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总产值中的比例1957年433%312%255%1960年218%261%521%增长率-228%47%223%19.下表是我国19571960年主要经济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由此中共中央A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B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C实施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20.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

11、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A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B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C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D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6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古代中国不断创新的官吏选拔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汉之末叶,桓、灵之世,柄去帝室,政在奸臣。抑清德而扬谄媚,退履道而进多财。力竞成俗,苟得无耻。或父兄贵显,望门而辟命。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

12、鸡。 抱朴子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后汉书袁绍传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选举二材料三 科举制大事年表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末年选官制度存在哪些弊端?(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涉及的选官制度及标准。(2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4分)(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基本认识。(2分)22在农业社会,农村市场既是农

13、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依托。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等,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

14、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三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