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30629515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疃初中语文科导学提纲 8、课题: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备课人:张保臻学习目标 1 理解课文所蕴涵的思想哲理。2 依据标题解读课文内容的学法指导。3 比喻说理的学习。注音: b xi( ) q q ( ) xing jin ( )hodng( ) (逼狭) (崎岖) (雄健) (浩荡)关于作者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入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赴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时年仅三十八岁。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2、”。著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版)、李大钊选集(1959年出版)、李大钊诗选注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本文作者在文章中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我们应该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对革命保持必胜的信念,要拥有豪壮雄健的气魄。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流露出了革命的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2、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提倡的雄健的精神? 指的是民族精神,联系文中“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的往前流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3、文章二、三段都说到两种“境

3、界”,语意的重点在哪一方面?第二段与第三段相比,语意的重点又有什么不同?第二段说到的两种境界:一是宽阔的境界,一泻千里;一是逼狭的境界,回环曲折,极其险峻。第三段说到的两种:一是坦荡的平原,一是崎岖的险路。前者重点是逼狭的境界,后者重点是崎岖的境界。第三段与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推进了一步。第二段说两种境界,第三段则说两种境界有两种乐趣,走到崎岖的境界,置身奇绝壮绝的境界,有冒险的奇趣。4、如何理解作者在第三段中所说的美趣?作者所说的趣味正是承接上文所说的人类历史生活中所遇到的崎岖险路。人类在经历挫折、艰难、险阻之后获得成功,必然会更加感到一份珍贵的快乐和幸福。这种快乐和幸福不是一帆风顺的人可

4、以体会到的。文章中多次出现“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都是经历艰难险阻后才感悟到的趣味,它是一种幸福,一种快乐。合作学习:1、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2.请从文中找出所有的比喻句,并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和主张。 明确: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

5、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浪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这一系列的比喻,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主张: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牺牲。 当堂检测: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

6、。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

7、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5.试说明第一段在这段文字中的作用。6.“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时代背景,谈谈这句话的含义。7.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你认为扬子江和黄河代表了我们民族的一种什么精神?9.“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的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有什么意味?谈谈你的理解。10.评价一下,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六.课内语段阅读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

8、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横断,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过程,其经历亦复如是。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逼狭 崎岖2.“亦复如是”中的“是”指代什么内容? 3.第一段中的两个“全”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 4.作者认为“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由此你会联想到一

9、些与之描写的境界相同的什么诗句呢? 5.第二段中的两个“其”字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6.第三段写到“走到崎岖的境界”后,为什么连用两个“愈”和两个“趣”? 7.仿写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一、5.起总领的作用,点明本文的中心。6.这是一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中华民族当时正处在帝国主义侵略、封建主义压迫的最艰难的时期。7.作者怀着深厚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号召中国国民拿出雄健的精神拯救民族于危亡之中。表达了作者对于民族振兴的必胜信念和乐观精神。8.勇往直前的精神。9.流露了一种不怕艰难困苦,为民族振兴而勇敢战斗的牺牲精神。10.语言简练、形象,含义深刻,有鼓动性,催人奋进。二.1.宽敞 平坦 2.有时流到极其险峻。或中华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有过平坦也有过艰难曲折。 3.第一个“全”是“全部”“整个”的意思。“不全”是平坦的,说明有的是平坦的,有的是不平坦的。第二个“全”是“完全”的意思。“全靠”强调雄健精神的重要,没有它就不能冲过去。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限风光在险峰;等。 5.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民族生命的进程。 6.强调乐于战胜困难的精神。 7.略。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