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标全国1卷《立体几何》研讨(题目有详细答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0608214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新课标全国1卷《立体几何》研讨(题目有详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数学新课标全国1卷《立体几何》研讨(题目有详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数学新课标全国1卷《立体几何》研讨(题目有详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数学新课标全国1卷《立体几何》研讨(题目有详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数学新课标全国1卷《立体几何》研讨(题目有详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新课标全国1卷《立体几何》研讨(题目有详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新课标全国1卷《立体几何》研讨(题目有详细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数学组立体几何高考研讨会 2015.12.2一、全国新课标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1、空间几何体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理

2、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

3、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2、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

4、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4)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5)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6)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7)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应用.二、考试内容层次要求三、2010年2015年全国课标卷1立体几何考点分布统计表2011年2015年全国课标卷立体几何考点分布统计表(理科)年份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

5、011年第6题三视图(侧视图)第15题球内接四棱锥体积第18题线线垂直、二面角2012年第7题三视图(三棱锥体积)第11题球内接三棱锥体积第19题线线垂直、二面角2013年第6题球的截面性质、球的体积第8题三视图(几何体体积)第18题线线垂直、线面角2014年第12题三视图(三视图还原、三棱锥棱长)第19题线段相等(线面垂直)、二面角2015年第6题圆锥体积第11题三视图(圆柱和球的表面积)第18题面面垂直、线线角2011年2015年全国课标卷立体几何考点分布统计表(文科)年份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011年第8题三视图(同理)第16题球内接圆锥体积第18题线线垂直、三棱锥的高(题干同理)2012

6、年第7题三视图(三棱锥体积)(同理)第8题球的体积第19题面面垂直、三棱锥体积(题干与理相似)2013年第11题三视图(几何体体积)(同理)第15题球的截面性质、球的表面积第19题线线垂直、三棱锥体积(题干及1同理)2014年第8题三视图(三视图还原)第19题线线垂直、三棱柱高(点面距离)(题干与理相似)2015年第6题圆锥体积(同理)第11题三视图(圆柱和球的表面积)(同理)第18题面面垂直、三棱锥体积及侧面积四、立体几何考纲研究比较显示,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理科)、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理科)、2015年普通高

7、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考试说明(理科)要求基本保持一致,存在的主要差异是:1全国考试说明未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2广东考试说明不要求记忆“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而全国考试说明及全国考试大纲无此限定五、考试特点立体几何的重点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而三视图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的很好载体,课标卷加强三视图的考查且达到一定的深度,一是表明重视新增内容,二是体现能力立意.立体几何解答题,文科突出考查直观感知和简单的推理论证,比如证明线面平行或垂直,计算几何体的表面积或体积等,不涉及线面角和二面角;理科更注重对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8、的考查,平行和垂直关系以及计算线面角或二面角都是重要内容,同时,题目的设计兼顾“几何法”和“向量法”;在题干上基本采用文、理“姊妹题”或“同题不同序”的形式,文科重简单推理和适当计算,理科重推理论证或计算证明.全国卷与广东卷在考点分布的主要差异(一)内容: 1全国卷对旋转体特别是球的问题经常考(一是考查球的表面积、体积及距离等基本量的计算;二是考查球与多面体的相切接,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而广东卷则较少涉及,广东试卷2012年文科只出现了一次半球的三视图2在选填题中,全国卷近五年对空间位置关系都未涉及,广东卷2014年和2015年都出现了命题判断式的客观题,此

9、类题目是过去立体几何高考题的常见形式,通常得分率也比较高,说明新课标卷I更侧重于实际图形应用中的考察。 3在解答题中,全国卷近五年对线面平行问题都未涉及,广东卷也少有考查线面平行问题,但全国课标卷常考查平行问题,2013年、2014年均有考查线面平行4全国卷考查三视图的试题难度较大,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广东卷比较基础5全国卷有出现“直棱柱、正棱柱、正棱锥”等概念,而广东卷从未涉及这些概念6.全国卷文理科背景材料经常是相近的,甚至是同题(2011年2014年),广东卷文理科试题背景材料也相近的,但少同题全国卷与广东卷在考点分布的主要差异(二)结构与难度: 1、结构:全国卷经常是1道选择题、1

10、道填空题、1道解答题,共3道题;广东卷经常是1道选择题或填空题、1道解答题,共2道题2、分数比例:全国卷对立体几何考查的分值为22分,占全卷分值约15%,广东卷的分值为19分,占全卷分值约13%3、难度定位:全国卷对立体几何的考查难度相对稳定,选择题、填空题难度为中等偏难,选择题基本在后六题的位置,填空题基本在后二题的位置(时而作为选择题压轴题,如2014年理12、2011年文16、2012年及2014年理11、2013年及2015年文11);解答题属于中等难度,且基本定位在第2、3题的位置4、广东卷对立体几何的考查,选择题、填空题为基础题,选择题在前六题的位置,填空题在前二题的位置;解答题广

11、东卷波动较大从整体上,对于选择题、填空题的考查,全国卷难于广东卷;解答题方面,广东有时难于全国卷(但都处在解答题第三道)六、复习建议1、加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转化训练,认识基本图形,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提高图形的解读能力.2、熟练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和垂直有关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每个逻辑段的条件和结论要清楚,表达严谨,避免跳步和习惯性地漏掉一些得分点和关键点.3、理科要重视建系训练,掌握“向量坐标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一般套路:建系找量计算“翻译”.恰当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准确表示出相关点的坐标及相应向量的坐标,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平面的法向量七、近五年全国卷高考真题(2011年新课标

12、理科第6题)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右图所示,则相应的侧视图可以为( )解析:条件对应的几何体是由底面棱长为r的正四棱锥沿底面对角线截出的部分与底面为半径为r的圆锥沿对称轴截出的部分构成的。故选D(2011年新课标理科第15题)已知矩形的顶点都在半径为4的球的球面上,且,则棱锥的体积为 。解析:设ABCD所在的截面圆的圆心为M,则AM=,OM=,.(2011年新课标理科第18题)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证明:PABD;()若PD=AD,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解析1:()因为, 由余弦定理得

13、从而BD2+AD2= AB2,故BD AD;又PD 底面ABCD,可得BD PD所以BD 平面PAD. 故 PABD()如图,以D为坐标原点,AD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为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则,。设平面PAB的法向量为n=(x,y,z),则, 即 因此可取n=设平面PBC的法向量为m,则 可取m=(0,-1,) 故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为 (2012年新课标理科第7题)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A)6 (B)9 (C)12(D)18【解析】选 该几何体是三棱锥,底面是俯视图,高为 此几何体的体积为(2012年新课

14、标理科第11题)已知三棱锥的所有顶点都在球的球面上,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为球的直径,且,则此棱锥的体积为( )(A) (B) (C) (D)【解析】选 的外接圆的半径,点到面的距离 为球的直径点到面的距离为 此棱锥的体积为 另:排除(2012年新课标理科第19题)如图,直三棱柱中,是棱的中点,。()证明:()求二面角的大小。【解析】(1)在中, 得: 同理: 得:面 (2)面 取的中点,过点作于点,连接 ,面面面 得:点与点重合 且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则, 既二面角的大小为(2013年新课标I理科第6题)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高8cm,将一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内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cm,如果不计容器的厚度,则球的体积为 ( )A、cm3B、cm3 C、cm3 D、cm3【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球的截面圆性质、球的体积公式,是容易题.【解析】设球的半径为R,则由题知球被正方体上面截得圆的半径为4,球心到截面圆的距离为R-2,则,解得R=5,球的体积为=,故选A.(2013年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