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冲刺巩固--高二地理区域农业发展(第二课时)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30607153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18.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冲刺巩固--高二地理区域农业发展(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二冲刺巩固--高二地理区域农业发展(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二冲刺巩固--高二地理区域农业发展(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二冲刺巩固--高二地理区域农业发展(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二冲刺巩固--高二地理区域农业发展(第二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冲刺巩固--高二地理区域农业发展(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冲刺巩固--高二地理区域农业发展(第二课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二课时 高二地理吴宏杰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 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 布局特点和问题 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目标 1 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本特点 2 理解东北地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 形成不同特色的农业布局 3 理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4 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 理解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6 掌握分析某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方法 东北欢迎你 白山黑水林海雪原 长白山天池 黑龙江雾凇 莽莽林海 皑皑白雪 新东北三宝 人参 貂皮 鹿茸 东北地区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自然地域完

2、整 农业生态类型多样 生产部门齐全 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合作探究 P631 看右图 找出东北地区降水量和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温馨提示 等值线四看一看数值 二看延伸方向 三看递变规律 四看极值 二 农业布局特点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东北地区降水量和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大部分地区属于 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热量 水分 湿润 半湿润 2 B处积温最低 年降水量最高的原因是3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规律 主导因素是 热量 B是大兴安岭 地势高 气温低 夏季处在迎风坡降水

3、多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4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规律 主导因素 5 试分析图中CD两地自然条件 选择最适合的粮食生产布局 水分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小麦中部平原广阔 年降水量少 适合旱作D 水稻东部山区河谷盆地 年降水量和积温较高 适合水稻生长 根据因地制宜原则 思考东北地区的农业应该怎样布局 总之 农业的布局宗旨是 因地制宜 宜农则农 宜牧则牧 宜林则林 总结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特点 指出不同的农业类型在东北地区的分布状况 合作探究 P641 归纳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 并填写表 客观全面 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 黑土肥沃 水源充足 不利条件是热量不足 只能满足对

4、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 且仅能一年一熟 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 温度低 树木成材时间长 病虫害少 有一定面积的草原 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 降水又少 草类枯干期长 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农业布局特点 连线 平原地区 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山地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草原 西部高原 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耕作农业区 玉米大豆小麦水稻 畜牧业区 三河牛三河马东北红牛 林业和特产区 兴安落叶松红松白桦 人参鹿茸苹果 呼伦贝尔三河地区 松嫩平原西部 柞蚕 人参 苹果梨 苹果 白桦林 兴安落叶松 林蛙 林蛙干 林蛙油即香港 广东人均称为雪蛤油或雪蛤膏 猴头菇 羊肚菌 三河牛 三河马 红

5、牛 三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突出特点 1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思考 为什么东北地区能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 地形平坦 耕地集中连片且耕地面积大 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 2 地区专业化生产 小麦 主要在北部地区 以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中玉米 非常普遍 以中部松辽平原最为集中水稻 东部山区的山间河谷 盆地和辽河 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玉米带 乳畜带 棉花带 小麦区 亚热带作物带 混合农业区 小麦和林牧业区 水果和灌溉农业区 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 小麦区 补充知识 我国的其他专业化生产地区 河南 小麦新疆 南疆 棉花长江中下游 稻谷河南和山东 花生云南 烟叶

6、广西 桑蚕茧 人口稀少 土壤肥沃 商品率高 商品粮基地 突出特点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化生产 地理条件内部分异 地形平坦 集中连片 耕地面积广 东北商品粮基地特点及成因 1 为什么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比较高 2 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 而且将在我国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你认为这论点有道理吗 为什么 耕地资源丰富 人均耕地面积大 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大型国有农场集中 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水平高 粮食产量高 有 人均耕地面积大 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 全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加快 耕地资源逐渐减少 商品粮供给仍很紧张 合作探究 p66 3 东北地区扩大耕地受限 保持和提高其

7、商品粮供应地位 可行的途径有哪些 增加科技投入 提高单产 研发优质商品粮品种 非转基因大豆 优质杂粮 优质粳稻等 合作探究 4 东北平原土壤肥沃 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 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 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纬度高 热量条件差 只能一年一熟 农业科技水平较低 农业投入不足等 棒打狍子瓢舀鱼 野鸡飞到饭锅里 榛柴岗 艾蒿塘 不上粪 也打粮 四 东北农业发展方向 北大仓 即将变成 北大荒 仅黑龙江省每年因水土流失就减产粮食20亿至40亿公斤 黑土地风光不再 谁伤害了黑土地 1 农业生产比较粗放 耕地破坏严重2 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 资源利用失调3 开垦沼泽地 破坏了湿地环境4 农产品质量

8、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 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5 黑土流失严重 思考 东北农业将何去何从 请同学们结合书本P67 68页的内容 谈谈你的看法 实现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 坚持开发 利用与治理 保护相结合 坚持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的统一 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重点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重点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重点 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重点 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 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重点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 发展草业经济 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核心 森林资源保护方法 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目的 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农业布局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粮基地建设 成

9、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 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平原地区 知识树 地理条件 我国东北区域农业发展 雨热同季 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形类型 黑土 黑钙土广泛分布 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 交通发达 人口密度较低 农业发展方向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 西部草原区 保护天然林 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山区 一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自然 社会经济 区位 市场等各种因素 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 因地制宜布局小区域农业 二 发展区域农业的目的 实现区域内

10、经济 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 联系了种植业 养殖业 手工业等 利用了塘泥 蚕沙 蔗叶等副产品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合作探究 珠三角的基塘农业 1 主要有三个方面 地形 气候 市场 地形低洼 水源充足 光热水丰富 经济作物种类多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1 东北地区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原因是 A气候 地貌 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不同B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C气候条件的制约D地形多种多样 A 随堂检测 2 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 森林 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 便利的交通条件 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

11、性的 商品粮基地 商品棉基地 林业基地 畜牧业基地A B C D 3 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 A西南地区B东北地区C东南地区D华北地区 D B 4 关于社会经济条件对东北农业生产的影响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开发较晚 人口密度较低 劳动力缺乏 人均耕地少B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地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C与周边国家相比 东北地区在农业产品 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有明显优势D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形成农业牧兴工 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 A 5 东北农业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土地资源优势 森林资源优势 矿产资源优势 地理区位优势A B C D 6 东北地区土

12、地资源数量上的优势是 耕地总面积 人均面积 每一农业劳力担负耕地面积都较大 宜农荒地全国最多 扩大耕地面积潜力较大 主要为黑土 黑钙土 土壤肥沃 耕地平坦 集中连片 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A B C D A A 家庭作业 1 预习4 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2 完成本章节自主学习丛书 我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 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 解放前 中国有著名的 三大荒 如今已经变成了 三大仓 北大荒 变粮仓 西大荒 变成棉仓 粮仓 南大荒 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图4 1 3 1 从地形类型看 南方荒地属于 北方荒地属于平原 从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看 北大荒地主要是 西大荒地主要是 南大荒橡胶种植北界从17 N

13、扩大至24 N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2 简述 南大荒 发展橡胶生产 西大荒 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丘陵 热量条件不足 水源条件不足 农业技术 南大荒 热带季风气候 水热充足 雨热同期 西大荒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季高温 光照强 温差大 3 简要说明目前 北大荒 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 温带湿润 半湿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平原面积广大 黑土肥沃 有利于作物生长 地广人稀 利于机械化耕作 交通发达 国家政策扶持 4 我国东北黑土区现有大型侵蚀沟25万多条 每年仅因侵蚀沟吞噬耕地而 损失粮食高达40多亿千克 分析 北大荒 黑土侵蚀的原因 与可持续发展措施 原因 人类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耕作 使黑土失去植被的保护 措施 植树种草 增加植被 侵蚀严重地方退耕还林 退牧还草 平整土地 完善排水系统 打坝淤地 调整农业结构 因地制宜 走产业优化发展的道路 发展农 林 牧 加工等综合性农业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