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第五章语文教学原则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0601489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第五章语文教学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整理)第五章语文教学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整理)第五章语文教学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整理)第五章语文教学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整理)第五章语文教学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第五章语文教学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第五章语文教学原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第五章 语文教学原则、方法第一节 语文教学原则 一、概念 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理和行为准则。 语文教学原则是根据语文的教学目标和语文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对语文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和行为法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 教学原则不是一个人主观臆造的,它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的高度概括和对教学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为指导教学而制定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学规律无正误之分,而教学原则却有对错之别,准确地反映教学规律的教学原则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教学原则是教

2、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学思结合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因材施教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教学原则不是千古不变的教条 二、 古今中外的教学原则1、我国古代教育家提出的各种教学原则,例举如下: 因材施教原则 知行合一原则学思合一原则 启发问难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教学相长原则顺性量力原则(即因势利导原则) 藏息相辅原则 (即课内课外结合、劳逸结合原则) 积渐全尽原则(即专心致志原则) 善教善

3、喻原则 善教善喻原则 学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说,君子之教化就是善于晓喻。怎样才称得上善喻呢?就是引导而不是强迫人服从(道而弗牵),对待学生严格,而不抑制其个性发展(强而弗抑),启发学生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开而弗达)。引导而不强迫,使学生容易亲近;严格而不压抑,使学生充分发挥;启发而不强灌,使学生善于思考. 善教善喻教学思想的含义是要对学生要引导而不牵制,即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而不强迫,即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要进行强迫和灌输教育;启发而不代替学生独立思考

4、,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夸美纽斯论述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自觉性原则系统性与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与因材施教原则3、1956年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教学原则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教学上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原则掌握知识的巩固性原则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在集体教学条件下对学生个别指导原则 4、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4条原则动机原则:布鲁纳强调,在认知学习过程中要注

5、意儿童学习的心理倾向和动机,这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异常重要因素。结构原则: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具有结构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使儿童掌握学科知识的结构。程序原则:布鲁纳认为,教学活动的程序会影响儿童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设计和选择最佳教学程序。强化原则: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知识必须经常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进行矫正,从而加深理解,不断强化巩固。 5、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的新教学论原则 高难度教学原则(把教学建立在高水平难度上)高速度教学原则(以知识的广度达到知识的深度巩固)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6、 6、新课改提出的四条教学遵循的共同原则(共性) 第一、主动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实践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基本素养与情感态度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身心发展与学习规律相结合的原则。 以上原则各科都应遵循,那么: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个性原则是什么呢?三、学界公认的现代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第一、语文训练与人格教育相统一的原则第二、听、说、读、写相辅相成,全面发展的原则第三、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第四、课堂内外语文学习相配合的原则: (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原则)第五、最优化自能学习原则 第一、语文训练与人格教育统一原则 传统上称之 为文道统一原则。 文,指语文训练。 是在语

7、文学习的过程中把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的训练; 道,指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与审美情感熏陶在内的人格教育内容。 是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潜移默化的的教育。 1、贯彻此原则的意义: 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自身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人格等方面的关注与追求,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学生的思想品德、审美趣味等人文修养的提高,反过来,又有利于推进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 因此,能否在语文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是关系到语文教学成败的大问题。 2、 正确运用这一原则,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指导学生学习

8、语文知识和接受人格教育双管齐下。学习语文知识强调掌握规律,用科学的方法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思想观点,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操。爱国和爱语紧密相连,热爱祖国就必定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必定自觉地为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纯净和健康而努力。 第二是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和形式要合二为一。循文求义、据义品文;因文解道、循道悟文。从文章形式入手,进而理解文章内容。形式理解越透,课文内容理解越深。反之亦然。例如教鲁迅杂文拿来主义,先从文章的语言和结构入手,弄清几个概念;进而明确拿来主义真谛;再进一步品味语言的准确犀利和比喻论证方法。教学中彼此兼顾,回环往复

9、,达到语文训练和人格教育的统一。案例爱莲说教学实录: 师:周敦颐爱莲的理由是什么? 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师:哪一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莲的什么特点? 生: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的生长习性。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莲的外部特征。 香远益清-荷叶荷花的清香。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的美丽和只能远距离欣赏。 师:周敦颐是借莲花来比喻君子,他是怎么从莲的特点联想到君子的品格的? 生:通达正值,自力自尊、美德广传 师:你们把作者所爱的莲同别人所爱的菊和牡丹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区别? 生:菊

10、的特点是隐逸;牡丹的特点富贵。 隐逸是逃离社会,不和统治者合作 富贵就是有钱有势,地位显赫 莲花也有它的五不的特点: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不可亵玩。这也是周敦颐笔下的君子的特点。 师:(老师进一步解释)不染,是说环境污浊仍坚持操守;不妖,是说条件优越也严谨自守;不蔓,是一身硬骨头;不枝,是一步一个脚印;不可亵玩,是说自尊且威严。 总之,周敦颐心目中的君子是洁身自好,注重以德化人而不被污浊现实同化的人。 教师进一步深化:莲不是独善其身的隐士,也不是只在物质上富有的富贵者,它是作者心目中理学君子的化身:以理为出发点,一切求于内,反对玩物丧志,讲究精神修养,达到修己治人的目的。 在这段教学实录中我

11、们看到,对话的过程就是语文训练的过程,教师在循循善诱的同时还渗透了人生态度道德情操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感染,得以熏陶。 这就是语文课的特点,这就是人文性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这也是语文教学素养性的体现。 第二、听、说、读、写相辅相成,全面发展的原则 这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必须遵守的一条重要原则。 确定本原则的依据 1、是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2、是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决定的 3、是学生心智发展和学习的规律决定的 4、是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理念: 第一,树立全面的语文能力观,充分认识语文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做到胸怀全局,统筹安排; 第二,要注意单项训练

12、与单项训练、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相互配合,使某一种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其它语文能力的训练做到相得益彰。; 第三,要充分认识每一种活动方式的特点,扬长避短,提高训练的效率。运用这一教学原则的具体方法: 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中强调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还要指导学生复述课文,并对课文展开讨论。 其次要在作文教学中说写结合。可以先说后写,我手写我口是一条早就被实践证明了的学习写作的好经验。也可以先写后说,一般是教师讲评作文时请写得好的同学谈写作经验,或者拿出一篇文章集体讨论、点评批改。 古人说:读书要动口、动手、动眼、动耳、动脑。即五动。实践证明它对于促进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是行之有效地。 第三、语言训

13、练与思维训练结合的原则语言训练就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思维训练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思维品质的改善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也是。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听话不明要旨、说话颠三倒四、阅读理解肤浅、写作词不达意等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思维品质低劣、思维能力低下的具体表现。 教学中怎样贯彻这一原则?(1)赏析作者的思维成果。语文教学中,大量的时间是师生与作者的思维成果即课文打交道。 充分赏析作者的思维成果,既是思维训练必不可少的前期准备,也是为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做切实的指导。 例:教学陋室铭,把握文章主旨。 要准确把握作品的主旨,就要仔细揣

14、摩作者的构思过程和写作意图,这一过程就是赏析作者思维成果的过程。 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使学生学会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作者从陋室开启本文,故教师引导学生也从陋室有关描写入手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情趣。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陋室铭哪些语句是描写陋室的?作者笔下的陋室是怎样的情形?作者真的认为其简陋吗?从中表现出作者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描写陋室的语句有:苔痕上街绿,草色入青帘。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生:名为陋室,其实作者并不真正认为其简陋,反而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它的喜爱和自豪。所以,陋室不陋。 师:这段文字又是哪几方面来描写陋室的? 生:居室环境;居室的人物交往;居室人物的生活情趣。 师:苔痕上街绿,草色入青帘。这又是怎样的环境? 生:清幽、恬静、淡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