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备考辅导-考研政治精华试题及命题分析8.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0578039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备考辅导-考研政治精华试题及命题分析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考研-备考辅导-考研政治精华试题及命题分析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研-备考辅导-考研政治精华试题及命题分析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备考辅导-考研政治精华试题及命题分析8.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研政治精华试题及命题分析(8)1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彻底划清了 A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界限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界限 D辩证反映论与形而上学反映论的界限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指出:认识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并不是由感官被动地接受物质对象的作用,它与人的能动性、创造性不可分离,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一种主动性、社会性的活动,其中包含着目的性、选择性、创造性的因素,因此,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

2、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与旧唯物主义的直观的、消极的反映论不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出发,承认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由于坚持反映者与被反映者之间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因此,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有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物质世界的特性和规律是可以被人认识的,从而彻底划清了与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和体现的是从物质到精神、从客观到主观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它把社会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从而彻底划清了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的先验论的界限。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反映的社会性、能动性

3、和辩证性。反映论可分为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二者之间存在着原则的区别。旧唯物主义反映论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它们都带有很大的局限性。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不懂得认识的社会性,它们把人的认识这种社会的高级的反映形式混同于自然界的一般的反映形式,离开人的社会性和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不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抹煞了人的认识(反映)过程的能动性,因而是消极的、直观的反映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49页;大纲解析第33页。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 B

4、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起源于经验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唯心主义的认识论的区分。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这是与唯心主义的认识论的本质区别。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从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出发,承认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并把社会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把认识看成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相反,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则把认识看成是纯粹的精神领域的活动,或宣称认识是对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的观念的东西的领悟,或断言认识是对主观体验、感觉、心灵活动的内省,这就割断了认识同客观现实的联系,否定了认识的客观依据,陷入了主观

5、的随意性。尽管彻底的唯心主义也主张可知论,但由于它把思维和存在看作是同一个东西,因而也就取消了人能否认识世界的问题。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者一般都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是可知论者,而哲学的有些哲学家怀疑甚至否认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从而成为不可知论者。不可知论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并不是一切唯心主义哲学都否定世界的可知性。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都可以是可知论者,例如:黑格尔在“绝对观念”辩证运动这个唯心主义的前提下,论证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肯定了世界的可知性。关于认识起源于经验这个命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接受,但又存在着根本的对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一切知识都来自

6、于实践,亦即来自于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唯心主义的经验论否认经验的客观,认为经验是主观自生或上帝赋予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D选项。 教材链接该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49页;大纲解析第33页。 3恩培多克勒认为,在所有的生物中都有流射物存在,当这些流射物与感观相接触而进入感观时,感觉就产生了。德谟克利特受恩培多克勒“流射说”的影响,提出了“影像说”。他认为,当影像从外面进入时,感觉和思想就产生,相反,若无影像对感官的撞击,就没有什么能够产生。对他们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是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 B把认识的主体看作是生物性的自然存在 C仅仅从客体来说明认识的形成及其本质 D把人的认识过

7、程简单化了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对认识的看法。 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认为客观事物存在于人的头脑之外,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是,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一种直观的映射论,其特点是把认识的主体看作是一种生物性的自然存在,把人的反映看作是认识者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即客体直接映射在人的大脑中的过程。西方古代的流射说、影像说、蜡块说一直到近代的白板说和感觉说等等都属于这种理论。这种直观映射论的根本缺陷,就是它仅仅从客体来说明认识的形成及其本质,把认识简单地看作是主体被动接受对象的刺激和对象把自身“烙印”在主体大脑中的结果。这

8、就把人的认识过程简单化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49页;大纲解析第33页。 4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认为:“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学习不过是回忆而已”。对他的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取消了认识能否通过主观反映客观的问题 B否认了认识的客观 C使认识神秘化从而歪曲了认识的本质 D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对认识本质的看法。唯心主义先验论从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立场出发,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否认认识的对象是物质世界,认为认识是一种主观自生的、不受物质决定的东西。柏拉图的“回忆说”,即把认识看作是

9、人对头脑中已经潜在具有的东西的一种回忆,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错误,就在于把认识封闭在主观精神的圈子之内,否认认识的客观,实际上取消了认识能否通过主观反映客观的问题。在唯心主义先验论中,认识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不但没有正确揭示认识的本质,反而使认识神秘化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49页;大纲解析第33页。 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主体是 A一般的抽象的人 B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一定的社会集团和社会 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主体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具有社会物质性、自觉能动性

10、和社会历史性。相对于主体而言,认识的客体则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认识主体的社会分级是指认识的主体按其活动的社会形式所分成的不同的社会层次。这些层次包括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体。个人主体是认识主体的细胞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认识主体的社会性,但并不等于脱离个人抽象地谈论社会,而是认为主体的具有社会性的认识活动也是通过个人并由个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个人主体是认识主体活动的一种形式。集团主体是任何时代、任何地域都普遍存在的一种主体形式,它指的是以一定的集团、团体、群体形式进行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形成的主体。社会主体指的是一定地域的人所组成的社会整体,是在一定意义和程度上以社

11、会总体的形式进行活动的认识的主体。在阶级社会中,社会主体的活动形式是由条件的、相对的。人类主体是认识主体的形式,它指的是人类以统一的整体作为主体进行实践和认识活动。迄今为止,自觉的人类主体还没有完全形成,这既有自然原因,更重要的还有阶级的、社会的原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49页;大纲解析第34页。 6“主体是人,客体是物”与“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的观点 A都是从实践和认识关系中抽象出主体和客体,因而都是正确的 B都把人变成脱离社会具体性和历史性的抽象存在物,因而都是错误的 C前者孤立地理解主客体,没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关系中区分主客体,因而是错误的

12、 D后者是从实践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内容和结果这两个方面去理解主客体关系,因而是正确的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和实践关系中的主客体关系。 任何认识都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对客体的反映,都是以观念的形态再现客体的特征、本质和规律。认识的主体是指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认识的客体是指主体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旧唯物主义认为主体是人,客体是物的。辩证唯物主义则认为,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换言之,主体是实践的主体和认识的主体。客体是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既包括物和人,也包括人和物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旧唯物主义把主体简单地与人划等号,势必导致把人变成脱

13、离社会具体性和历史性、没有内在差别的抽象存在物。把物简单地和客体等同起来,结果会导致在人与人的实践认识关系中,只有主体,没有客体。因此,对主体和客体不能做简单和孤立地理解,只有把他们放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关系中才能进行科学界定和区分,否则,就会把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归结为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内容和结果看。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而实现的。主体对象化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马克思指出:“在生产中,人客体化,在消费中,物主体化”。主体的对象化也就是主体通过对象性活动向客体的渗透和转化,即主体客体化。不仅生产实践活动如此,

14、而且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结果都是主体对象化的结果。客体非对象化是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实际上,人通过改造对象的活动消化精神产品,使之转化为主体意识的一部分,即客体主体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49-50页;大纲解析第33-34页。 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关系的内涵。 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的说起来是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两

15、者有密切的联系,但不能等同起来。认识的主客体是说明认识过程,它立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一切客体都是现实的片断,但并非一切现实的片断都是客体。主体概念的内涵广于意识的概念。因此主客体的辩证关系问题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有密切联系,但并不一致,更不存在着主从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在对象性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首先表现为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即认识关系。主体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作为主体活动的动力因素和内在尺度,对于主体活动的方向性、选择性以及对活动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即需要与满足需要或使用与被使用的关系;价值关系的境界就是人

16、类改造世界的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对人的自由的肯定,即审美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49-50页;大纲解析第33-34页。 8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是对客体的反映 鲁迅先生的这段话,非常生动地揭示了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宗教迷信思想,乃至种种错误思想产生的认识论根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承认并坚持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的同时,又进一步揭示出人的认识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创造和反映是认识本质的两种不同功能,两者是不可分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