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考试-备考辅导-经济师《中级金融》金融创新与发展.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0575381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师考试-备考辅导-经济师《中级金融》金融创新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经济师考试-备考辅导-经济师《中级金融》金融创新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师考试-备考辅导-经济师《中级金融》金融创新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师考试-备考辅导-经济师《中级金融》金融创新与发展.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师中级金融金融创新与发展(1)第一节 金融创新 一、金融创新概述金融创新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业迅速发展的一种趋势。金融创新是在货币经济走向金融经济、货币外延扩大以及金融功能扩张的背景下金融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现实反映。金融创新为金融发展提供了深厚而广泛的微观基础,是推动金融发展的最为直接的动力。金融创新浪潮的兴起与迅猛发展,给整个金融体制、金融宏观调控乃至整个经济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一)金融创新的涵义金融创新( Financial innovation)就是在金融领域内各种要素之间实行新的组合。具体讲,就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出于对微观和宏观利益的考虑而对金融业务、金融

2、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制度等方面所进行的开发活动和创造性变革。金融创新可以分为狭义的金融创新和广义的金融创新。1.狭义的金融创新狭义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工具的金融创新。以1961年美国花旗银行首次推出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为典型标志,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在放松金融管制之后而引发的一系列金融工具的创新。2.广义的金融创新广义的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制度的创新。广义的金融创新是金融体系方方面面的变革和改进。(二)金融创新的理论西方经济学家对金融创新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不少理论和观点,主要内容集中在对金融创新产生的动因上。从金融创新形

3、成的原因上分析,金融创新大多是源于政府j严格管制的逆反效应、高通胀压力以及高科技提供的技术条件等。下面就从繁多的金融创新理论中择其要者予以介绍。1.西尔伯的约束诱致假说该假说由美国的经济学家W.西尔伯于1983年提出。西尔伯认为:金融创新组织为了寻求利润的化,减轻外部对其造成的金融压制而采取的自卫行为,是在努力消除和减轻施加给微观金融企业的经营约束中,实现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的创新的。对于金融机构的金融压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政府的金融管制和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这种因外部条件变化而导致的金融创新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二是来自金融机构内部的压制,为了保障金融资产具有流动性的同时,还有一定的收益率,

4、以避免经营风险,金融机构必须制定一系列的规章管理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一方面保障了金融机构运营的稳定,但同时也形成了内部的金融压制。当上述因素制约金融机构获取利润的化时,金融机构就会创新、发明新的金融工具,增加新的服务品种、完善管理办法,以增强其竞争力和获利能力。2.凯恩的“自由管制”的博弈理论美国的经济学家E.凯恩把市场创新和制度创新看做是相互独立的经济力量与政治力量不断斗争的过程和结果。他认为,金融机构对政府管制所造成的利润下降和经营不利等局面做出的反应就是不断创新,以此来规避管制,从而把约束以及由此造成的潜在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然而,当微观金融机构的创新可能又危及宏观的金融、货币政策和金融稳

5、定时,金融监管*对市场创新的反应就是再次修改管制的手段和规则,又会加强监管,以便重新在宏观上取得对金融活动的控制权。但是,这又会使金融创新朝着逃避管制的方向运行,从而使新的管制诱发新的创新,即是说,金融的管制和因此而产生的规避行为,是以“创新管制再创新再管制”的方式,二者不断交替、循环往复的不断出现、上升、发展的。所以凯恩认为,对金融的控制和因此而产生的规避行为,是以政府和微观金融主体之间的博弈方式来进行的。3.制度学派的金融创新理论该理论学派的主要学者有D.诺斯、L.E.戴维斯以及R.塞拉等。他们主张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来研究金融创新,认为金融创新并非20世纪电子时代的产物,而是与社会制度密切

6、相关的。金融创新是一种与经济制度相互影响、相互因果的制度变革。例如,1933年美国政府为了稳定金融体系而建立的存款保险制度。该理论认为:在两种极端的经济体制下很难存在金融创新的空间。一种是管制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会极大地压制金融创新;另一种是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必要不断进行创新。金融创新只能在受管制的市场经济中存在和发展,因为政府的管制和干预行为本身就暗含着金融制度领域的创新。所以,当政府为了金融稳定和防止收入分配不均而采取金融变革、并为此建立一些新的规章制度时,从制度学派的观点看,它已经不是以往的金融压制的概念,而是一种金融创新行为了。4.金融创新的交易成本理论J.R.希克斯和J.尼

7、汉斯于1976年提出了金融创新的交易成本理论。它的基本命题是:金融创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该命题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创新的首要动机,交易成本决定了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是否具有存在的实际价值;二是金融创新实际上是对科技进步导致交易成本下降的直接反应。以上便是几种主要的金融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西方国家的金融创新活动,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之下,于20世纪的60年代开始出现,70年代全面展开,80年代活跃异常,并形成一股又一股的浪潮,成为当今世界金融领域的一个显著特征。二、金融创新的背景与动因 金融创新属于历史范畴,其发生和发展的轨迹与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背景密切相关。第二次世界大战

8、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高速增长,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经济、金融一体化趋势愈发明显,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所有这一切都日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社会公众的生存方式和经济行为;同时,金融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法律环境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是这些因素促成了世界金融领域创新浪潮的涌起。(一)金融创新的经济背景从当代经济发展的历史看,对近三四十年来的金融创新有较大影响的经济事件主要有:1.欧洲货币市场的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二三十年中,世界经济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西方国家的生产国际化带来了市场国际化和资金国际化,欧洲货币市场就此而形成。该货币市场的发展与三个因素密切相关:一是由于东西方

9、冷战时期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持有的大量美元货币存入欧洲国家银行;二是由于1957年英国政府加强了外汇管制,促使英国银行转向美元进行融资,美元在欧洲可以自由兑换与买卖流通;三是自1958年起,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增大,致使许多国家将获得的剩余美元投向欧洲货币市场。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为了限制资本外流,遂采取了课税、利率调整或贷款限制等措施。而这些措施的出台又迫使美国商业银行在国内的业务受阻,只得向国外寻求发展,形成了美国资金的大量外流,从而促使了欧洲货币市场业务的兴盛。欧洲货币市场的出现,作为一个离岸金融市场,其本身就是一个在逃避管制中创造出来的新生产物。可以说,欧洲货币市场的建立,开创了当代金融创新的

10、先河,其灵活多样的经营管理手段,为以后的金融创新树立了典范。2.国际货币体系的改变1944年,美、英等44个国家确立了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实际上是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黄金美元本位制。该货币体系实行的是“双挂钩”制度,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又与美元挂钩。这种以美元为中心韵国际货币体系对战后的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1950年起,美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美元大量外流;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美元又多次爆发危机,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动荡时期;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了美元与黄金的兑换

11、;1973年2月,美元再度贬值,各国货币开始浮动,随后不久便逐步发展成为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的诞生,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而国际货币体系由相对稳定的“双挂钩”制,转变到不太稳定的、极易引发贬值、投机甚至传播通货膨胀的“、浮动汇率制”,给各国和世界经济带来较大的风险,这当然也会使金融机构的经营面临的市场风险加大,所以,国际货币体系的改变是促进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3.石油危机与石油美元回流1973年10月,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以石油为武器,与西方发达国家抗衡,在加快石油国产化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油价,从1973年10月的每桶3.10美元,涨到了1981年

12、10月的每桶34美元,油价上涨了11倍,给世界经济特别是石油进口国带来巨大影响,形成了石油危机。随着OPEC石油价格的大幅提高,石油输出国的贸易收支出现巨额顺差。由于石油贸易是以美元计价并结算的,而且美元在石油盈余资金中所占的比重,故称石油美元。石油危机造成了全球性的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从1973年到1983年,工业化国家累计有224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逆差,非产油的发展中国家经常项目的逆差竟高达5682亿美元,为了弥补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逆差国纷纷进入欧洲货币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为了寻求有利的投资场所,也将巨额的石油美元投向了欧美金融市场。这样一来,石油美元从石油输出

13、国返回到了石油进口国,形成了典型的石油美元的回流。石油美元的回流为国际金融市场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十年间,吸引了累计高达4000多亿美元的巨额资金。但是,由于涌入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大部分是短期资金,流动性大,趋利性强,在浮动汇率的条件下,石油美元在国际间大量、快速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投机活动,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由此导致了利率、汇率的剧烈、频繁的波动,使投、融资双方都强烈要求有更新的金融交易工具来规避日益增大的市场风险。金融机构一方面要满足客户对于各种全新金融工具的迫切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自身业务经营的需要,通过各种金融创新工具开发和金融创新业务办

14、理来降低市场风险、增加盈利、提高市场竞争力。4.国际债务危机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对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需求极为旺盛。但是由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缺乏对债务结构、规模的宏观管理与控制的经验,不顾自身偿债能力而盲目借人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巨额外债,其结果必然是产生严重的债务问题。至1983年底,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额已达8000亿美元。此外,还由于石油涨价、利率提高以及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主义盛行、发展中国家出口下降等原因,致使这些债务国的偿债能力大打折扣。终于爆发了80年代初期的以南美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债务国的随时可能废债的债务危机,加剧了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对国际金融业影响深远。国际商业银行面对这场严重的债务危机,纷纷缩小融资规模、改革融资方式,从而导致了一大批新的融资工具和融资方式的诞生,同时还想出了许多解决债务问题的新方法、好办法,如:债权转股权、购回旧债发行有抵押的新债、债务转债券等,使即将爆发的金融债务危机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20世纪80年代的这场债务危机,虽然造成了国际金融业的剧烈震荡,给一些西方大银行带来一定的资金损失,但是却极大地成就了融资工具和融资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