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必考实验题总结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0564997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必考实验题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必考实验题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必考实验题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必考实验题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必考实验题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必考实验题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必考实验题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物理必考实验题总结1光学和热学实验探究题题型一光学实验题考查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2)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3)探究光的折射规律(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例1】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M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放置于玻璃板前固定并点燃,如图所示:(1)在蜡烛A所在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另一侧蜡烛A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所成像重合后,看上去蜡烛B也被点燃,以此可以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选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法。(2)小明在蜡烛B处做好标记,测得B到A的距离为10 cm,再

2、移出蜡烛B,将玻璃板平移到B位置,此时所成像与前一次成像的大小比较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二次所成像到蜡烛A的距离变为_cm。【解析】(1)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用蜡烛B代替蜡烛A和蜡烛A的像进行比较,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2)将玻璃板向远离蜡烛方向移动,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 cm时,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0 cm,所以像和物相距20 cm。【答案】(1)替代;(2)不变;20题型二热学实验题考查实验:(1)探究固体熔化实验(2)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3)探究水的沸腾

3、实验(4)探究物质的吸热本领实验等【例2】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本次实验不能使用_(选填“水银”“煤油”或“酒精”)温度计。(水银的沸点为357 ,煤油的沸点为150 ,酒精的沸点为78 )(2)水沸腾后,温度计液柱稳定时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地水的沸点为_。【解析】(1)图中水的沸点是99 ,所以温度计内液体的沸点需要高于99 ,酒精的沸点是78 ,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2)图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液柱指在90 上面第9小格上,因此温度计示数为99 。【答案】(1)酒精;(2)992力学实验题考查实验:(1)密度的测量(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3)

4、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4)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5)探究液体压强(6)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7)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8)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9)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10)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等。题型一测量型实验题力学测量型实验有:(1)用刻度尺测长度;(2)用秒表测时间;(3)用量筒测固、液体的体积;(4)用密度计测液体密度;(5)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6)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7)用刻度尺、秒表测速度;(8)用天平、量筒测物质密度;(9)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例3】某同学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1)在调节天平平衡过程中,发现指针如图

5、甲所示,此时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调。(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因矿石体积较大,他借助于溢水杯,用细线将矿石拴好后缓慢放入水面恰好与溢水杯相平的溢水杯中,并用空烧杯收集溢出的水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矿石的密度是_kg/m3。他测出的矿石密度与真实值相比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解析】(1)如图,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右偏,说明天平右端下沉,平衡螺母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平衡螺母向左移动。(2)由图乙可知,矿石的质量为m100 g50 g10 g4.4 g164.4 g,读图丙可知,量筒中水的体积等于矿石的体积为V60 cm

6、3,矿石的密度m,V164.4 g,60 cm32.74 g/cm32.74103 kg/m3。实验中,小烧杯收集溢出的水时很难完全收集,在倒入量筒时也很难完全倒净,造成体积的测量值偏小,因此,影响到最终的密度测量值偏大。【答案】(1)左;(2)2.74103;偏大【方法归纳】直接测量型实验主要针对一些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读数方法等,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共性都需要看清零刻线、量程、分清分度值。所以只要掌握好其一,便可基本无碍。题型二探究型实验考查实验:(1)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2)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3)探究压强特点实验;(4)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等。【例4】小锦小

7、组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每个钩码质量相等。(1)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他将杠杆左端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到最大限度后,杠杆左端仍有轻微下沉,这时他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端调节,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如图甲所示,是他在探究过程中的一个情境,接下来他在两边钩码的下方各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并将左端钩码移到左端离支点第三格处,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应将右端钩码移动到右端离支点第_格处。(3)通过不断改变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记录各次实验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

8、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其他小组交流后,他们又做了如图乙、丙、丁三次实验,其中_图所示实验能直接说明该结论是错误的。【解析】(1)现在杠杆左端仍有轻微下沉,说明杠杆左端偏重,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端调节。(2)设一个钩码重为G,杠杆一个格为L,左边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并将左端钩码移到左端离支点第三格处,则左边力和力臂的乘积为F左L左4G3L12GL,右边加一个相同的钩码,设右边的力臂为L右,则右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为F右L右3GL右,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F左L左F右L右,即12GL3GL右,所以L右4L,他应将右端钩码移动到右端离支点第四格处。(3)小锦得到“动力支

9、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当动力臂不等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时,看实验结论是否成立,所以利用图丁进行验证。【答案】(1)右;(2)四;(3)丁3电学实验题考查实验:(1)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2)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3)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4)伏安法测电阻(5)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6)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焦耳定律)重点考查的电学实验是:(1)探究电学规律实验;(2)伏安法测电阻(或电功率)。重点实验考点:(1)考实验原理:伏安法测电阻和电功率的原理是什么?(2)考电路连接时开关的断开闭合

10、情况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所处的位置等。(3)考实验器材:基本实验(即教材中的常规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因某一仪器欠缺而改进后的实验所需器材;提供足量的器材供你选择,例如给你几个滑动变阻器,让你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来选择适当的滑动变阻器。(4)考电路图的设计和电路的连接:包括画电路图、连接或者补画电路、电路纠错等等。(5)考实验操作过程:如步骤的重排,遗漏步骤的补充,错误步骤的修正,操作细节的考查以及实验步骤的概括。(6)考电路故障的判断,如短路、断路、滑动变阻器的连接以及电压表电流表连接等。(7)考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选择。(8)考电功率和电阻的计算。(9)考实验所运用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

11、法、转化法等。(10)考数据处理与结论归纳。题型一探究电学规律实验【例5】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实验中电源电压为6 V且保持不变,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 、10 、15 、20 、25 。(1)该同学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到_(选填“A”或“B”)端。(2)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电流表始终无示数,而电压表有示数但无明显变化,则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3)排除故障后,将各个电阻分别接入电路中R所在位置,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每次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将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分析表中数据可以

12、得出的结论是: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_关系。【解析】(1)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动阻值最大处,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到B端。(2)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电流表始终无示数,说明电路开路,而电压表有示数但无明显变化,说明电压表两接线柱与电源两极是通路,则说明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R开路。(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电阻与电流的乘积不变,并且电阻变为原来几倍时,电流变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关系。【答案】(1)B;(2)电阻R开路;(3)反比题型二伏安法测电阻(或电功率)【例6】小明在做

13、“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3 V的电源,最大阻值为10 的滑动变阻器R,待测电阻Rx及如图甲所示的其他器材。(1)如图甲,实验电路还未连接完整,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答题卡相应图中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增大。(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状态。(3)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多次测量,其中一次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 V时,电流表对应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本次测得的待测电阻Rx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做完以上实验后,小明还用该实验装置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计划测量当Rx两端电压分别为1 V、2 V、3 V时对应的电流,但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

14、都不能使Rx两端电压达到1 V,原因可能是_。【解析】(1)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所以滑动变阻器应接下面右边的接线柱,如图所示:(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3)由图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分度值为0.02 A,示数为0.26 A,则R2.5 V,0.26 A9.6 ;(4)电源电压为3 V,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根据串分压的知识,当电阻电压为1 V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应为2 V,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待测电阻的2倍,所以电阻两端电压达不到1 V,是因为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太小。【答案】(1)见上图;(2)断开;(3)9.6;(4)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太小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