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0564026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5年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5年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5年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5年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 文 试 卷(本卷共19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学校 姓名 考生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泉州民俗文化,积淀深厚,xun丽多彩。在节日民俗中,元宵节最为风光,被誉为泉州人民的“狂欢节”。节日期间,城乡各地张灯结彩,花灯展览、文艺踩街,万人空巷,举城同乐。 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这一传统习俗、人文景观,已加以推广并成为当地一大旅游资源。(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2分)xun 丽多彩 誉为 (2)划线处应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乘 B随

2、 C赶 D沿(3)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2古诗文默写。(13分)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水击三千里(北冥有鱼)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论语)散入珠帘湿罗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学诗谩有惊人句。(渔家傲)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 ,坐断东南战未休。(南乡子)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 。(关雎)以为顺流下矣, , ,寻十余里,无迹。(河中石兽)其西南诸峰, , ,琅琊也。(醉翁亭记)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分)一举一动总关情。朱自清的背影,“父亲”送我到浦口车站;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 鲁迅的故乡,少年闰土在冬天到雪地

3、里捕鸟; 4综合性学习:俗语采风。(9分)泉州某中学初三年学生组成一个俗语采风团,对俗语开展采风活动。【材料一】采风活动宣传画(1)右边是一幅俗语宣传画。结合画面的内容,说说俗语“人两脚,钱四脚”的含义。(2分)含义: 【材料二】采风活动策划书(部分):“活动要求”:采风团成员统一乘车,集体活动,互相关照,安全第一。不得擅自离队,临时离开需要向领队老师请假,批准后方可离开。讲文明礼貌,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打闹,不随意吃东西。尊敬被采访人,不随意插话,不乱拍照。带上笔和笔记本,活动中做好采风记录。温馨提示:请勿带贵重物品,请把智能手机交领队老师保管。(2)根据“活动要求”的内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4、( )。(3分)A路上,同学甲一时高兴又喊又唱,还不时拍拍同学的肩膀,引得许多同学大笑。B同学乙发现忘了带笔,留下一张请假条,到附近买笔去了。C同学丙钦佩被采访人丰富的俗语知识,从身上掏出手机与他拍照合影留念。D用餐时,同学丁把自己带的零食分给其他人吃。(3)附上“温馨提示”的内容,可能是怕同学们把贵重物品弄丢了,也可能有其他原因。请指出其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分) 【材料三】采风活动感言(节选):霓裳羽衣:俗语,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用通俗简单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和智慧。如:“大厝歹拼扫”;“佛靠扛,人靠装”;“ 有偌大的脚,穿偌大的鞋。”柠檬汁:俗语,有片面的地方,如“情人眼里出西施”、“

5、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葱葱年华:俗语,也有局限性。例如,有些俗语在对待同一人或事上却出现了一些对立的现象。如:“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与“三个和尚没水喝”;“兔子不吃窝边草”与“近水楼台先得月”(4)【材料三】是采风团在采风活动结束后,留在QQ群里的感言,也是一次不同观点的争鸣,说说它对你的成长带来了什么启示?(2分) 二、阅读(60分)(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

6、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嗯!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节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其喜洋洋者矣 其真无马耶B或异二者之为 宋何罪之有C先天下之忧而忧 水落而石出者D不以物喜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6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分)至若春和景明: 郁郁青青: 吾谁与

7、归: 秦政、蒙古之兴: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分) (2) 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2分) 8请简析范仲淹和黄宗羲对待君主的不同思想。(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2分)微时代的“失陪”隐忧李泓冰家是什么?对中国人来说,家曾经是堂前萱草、围炉夜话,是严父庭训,是慈母灯下缝纫寒衣家是至真至美至善的所在,是每一个孩子人生最温暖的起点。看看现在的许多小家庭,又是怎样的一番场景呢?晚炊之后常见的,怕是年轻父母握着手机边吃边刷微博微信,顾不上倾听膝下幼儿软软的稚嫩表达。都说现在进入了“微时代”,工作

8、、社交甚至购物,都因互联网终端在掌中的普及,而绵延成了24小时无休。幼儿则抱着父母扔过来的ipad沉湎游戏,稍大的孩子独自沉埋于题海文山,等到了中学,孩子们自己也被“掌中宝”深深诱惑。这些浅淡的、片断的“微交流”,阻隔了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亲情。当你迫不及待忙着在电脑上、手机上刷屏发言、“晒”各种照片、忙各类点赞时,却忽略了声称“最爱的”孩子内心深处的孤独空寂。孩子和父母虽处一室却常无交流;很多父母虽然每天都在孩子身边,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现真正的父母陪伴。这种现象被专家称为“隐性失陪”。不少城市儿童,貌似有多达六位至亲长辈的贴身照顾,物质上未必匮乏,精神上却可能孤寂无依“失陪儿童”受到的隐性

9、伤害,重重叠叠,日积月累,迟早会酿成家庭甚至整个社会难以下咽的苦果。一项针对我国超过1000个家庭的学前教育现状进行的长达5年的研究表明,父母“失陪”现象相当严重,存在三个突出问题,即“托付式教育”“隐性失陪”和“父亲在教育中的缺失”。其实,这三个问题的指向是同一个高质量的亲子互动严重匮乏,使父母和孩子互相成为“熟悉的陌生人”。越是幼小的孩子,越需要父母的积极陪伴。共同参与孩子的成长,才能满足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和成长需求。现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长期的亲情疏离,影响不可忽视。能否再关注一下,城市里还有多少“隐性失陪”儿童呢?众所周知,长期处于亲情饥渴状态的孩子极易形成叛逆、孤

10、僻、冷漠、自卑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微时代”来得猝不及防,不少年轻父母漫不经心地放弃了对孩子的情感与精神滋养,所造成的家庭交流困境,正威胁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倘若不加重视,任其发展下去,这份对童年的亏欠,不但永远无法弥补,更透支着未来。环顾四周,有多少孩子失去了亲情滋养,眼眸中不再有安宁和清澈,开始用怯懦、自卑甚至敌意的眼神打量这个世界?当初为人父为人母,最初的欢欣过后,请记得,别对孩子“失陪”。否则,明天,这些孩子可能对家人、对社会都失去爱与温存。(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05月14日)9理清本文写作思路,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6分) 然后分析微时代里“失陪”的表现、隐忧 好处: 10根据文章内容,探究微时代下“失陪”的原因和隐忧。(3分) 11本文首段写法巧妙,请作具体分析。(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217题。(24分)祖 母童庆炳暮色苍茫中,又一次回到了数年不见的梦魂萦绕的故乡。回乡后第一天,到祖母的墓前,放上一把野菊花,鞠三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