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doc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30557207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 页数:130 大小: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级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市级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市级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亲,该文档总共1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市级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级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doc(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OGO市级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 序言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和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精神,结合实际编制。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发展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发展背景、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背景 第一节“”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时期,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

2、的不利影响,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科教强市”和“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抢抓机遇,狠抓落实,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协调发展之路,保持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规划确定的多数目标提前或超额完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年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2321.2亿元、35788元和142亿元,实现了比“十五”末翻一番的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年均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及利税总额、粮食年平均产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际

3、利用外资等指标均提前一年超额完成“”规划目标。“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取得重大成效,五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5788.7亿元,超过规划目标一倍以上;一批有重大影响力的工程和项目顺利实施,全市工业领域实施千万元以上投资项目4783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039.1亿元,奠定了持续增长的基础;科研成果转化成效显著,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带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工业经济实现倍增式提升。装备、有色、石化等主导产业优势进一步巩固,硅光伏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风电轴承、叶片和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243.8亿元,比2005年的566.1亿元翻了一番;规模

4、以上工业增加值1014亿元,比2005年的359.8亿元增长了1.82倍,五年年均增速20%,其中五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5%,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我市荣膺“中国制造业名城”、“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硅材料及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节能环保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行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超亿元的达598家,其中:超300亿元1家,超100亿7家,50-100亿元4家,10-50亿元29家。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期间,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三大目标,大力

5、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粮食生产的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全市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粮食产量连续5年维持在230万吨左右。牡丹、核桃、蔬菜、烟叶、畜牧业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农业集中区和产业基地,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7%,产业化经营收入占农户总收入的52%。 服务业发展提速,产业整体实力得到增强。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37.4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4%。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新型商业业态快速发展,金融证券等高端服务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现代物流初具规模。旅游景区建设日益完善,旅游商品不断丰富,牡丹花会规模和档

6、次逐年提升,城市知名度显著提高,先后荣膺“中国最佳魅力城市”、“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基础设施支撑作用明显增强。郑西高铁客运专线建成通车,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竣工投用,连霍高速加宽工程快速推进,洛栾、洛卢高速和洛吉、洛偃、洛宜快速通道等干线公路开工建设,区域综合交通体系逐步完善。“”期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73.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909.85万千瓦;初步形成了城市以500千伏为主干网架、辖县(市)以220千伏为主干网架、110千伏为主力配电网架的环网或辐射网络供电格局。安阳至天然气管线项目、西气东输二线境内干线工程顺利推进,实现了气源建设的

7、飞跃。供热技术改进、覆盖半径扩大,居民集中供热户数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五年累计完成41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引黄灌溉二期工程已全面开工,前坪水库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突破。“”期间,积极实施“村村整治、百村示范、千村达标”工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油(砼)道路通组通户、居民用电户户通、饮水安全改造等公共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城镇化加速推进。市区沿洛河两岸对称发展,新区开发建设和洛北旧城区升级改造同步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形象大幅提升。新区核心区道路交通、生活设施、绿化工程逐渐完善,完

8、成了全市行政中心向新区的转移,“成规模,聚人气,出形象”的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拓展区规划建设取得初步成果,路网、管网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一期工程基本完工,一大批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旧城区升级改造进展顺利,“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道北二路、九都西路等城市干道以及瀛洲桥、凌波桥建成通车,西苑桥、桥加宽改造顺利竣工,拉大了城市框架,打通了连接洛河两岸产业集聚区的物流通道,方便了群众出行。城市面貌和功能的提升大大增强了我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建设目标正逐步实现。“”期间,在试点的基础上,加大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力度,制定实施了鼓励农民进城的政策措施,推进了土地集约利用

9、,加快了农民向城镇转移,年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6。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期间,“矿山重型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四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获批,实现了省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获批;中信重机技术中心、中钢洛耐研究院技术中心、LYC技术中心等3家企业技术中心跨入“全国企业技术中心百强”行列。年底,全市共有国家级各类研发机构16家,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工程实验室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位居省前列。科技成果丰硕,五年共荣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1513项,其中国

10、家和省级奖168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7项,位居全省第一);专利授权量4044件。一批高新技术产品成功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并服务于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先后荣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市”及“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称号。 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意识大大增强,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缩减,审批程序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加快推进,公用事业改革成效显著。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与央企的战略合作扎实推进,一批重大扩能扩产、改造升级项目在洛实施,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劣势企业市场退出力度加大,企业

11、政策性破产、破产重组取得积极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速,准入领域和行业逐步放宽,呈现出规模扩大、增速提升的良好态势,已经撑起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在全省率先整合组建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一批经营型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有序推进。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期间进出口总额72.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48.9亿美元,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竞争力逐步增强。3家企业成功上市,直接融资规模进一步加大;5年累计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082.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8.7亿美元,提前3年实现了“”的预期目标。积极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鼓励大型企业走出去,对外多方位合作取得进展。牡丹花会的经

12、济文化交流平台功能不断增强,成功举办了2009世界邮展,创下了世界邮展史上参展成员最广泛、邮品贸易量最大、参观人数最多的纪录。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期间,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大力实施碧水蓝天、青山绿地工程;强力推动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节能降耗和环境整治,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按期完成省定指标,5年间,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均超过310天,荣获“全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称号,并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通过国家验收。 民生改善取得较快进展。免费义务教育得到普及,教育“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

13、职业教育扩展计划顺利推进,通过资源整合,职业教育规模和层次显著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五年累计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3万套;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五年城镇新增就业74.3万人次以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639元和5680元,是2005年的1.81倍和1.96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城乡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一批重大文化体育工程建设实施,有力提升了全市文化体育公用设施服务水平;一批文化艺术精品项目正在形成,主题文艺演出和大型文体活动屡掀高潮;成功举办了省第十一届

14、运动会,城乡文化体育健身活动日趋繁荣;社会治安状况不断改善,平安建设稳步推进。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还应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长期性、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可以概括为:总量不够大、质量不够好、机制不够活、收入不够高。突出表现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缓慢,产业层次低、链条短,产业集中度不高,产品档次低、经营效益不佳;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高资源消耗、高能耗工业比重过大;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粗放增长方式没有实质性改变;服务业发展不快,生产服务业受“大而全”、“小而全”经营模式影响发展严重滞后;历史文化、山水文化资源优势尚未充分有效发挥,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层次和品位有待提升;城镇化水平低,

15、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尚未有效破解;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低,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企业经营、招商引资和人才成长环境亟待改善。总之,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得以解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任重道远。 第二节“十二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市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将面对诸多的风险和挑战,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市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面临的机遇: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调整带来的机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交通运输枢纽地位”,为中部地区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指明了方向。按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国家出台实施系列支持中部地区崛起和促进生产力布局向中西部倾斜的政策措施,为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机遇。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连接中西部的重要节点城市,经济腹地宽广、产业基础雄厚,劳动力资源充沛,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交通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