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六)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30553773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六)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六)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六)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六)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六)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六)(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六)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1. 殷商贵族笃信“天命”主宰一切,并永远庇佑其统治,祭祀占卜居于政治意识的主流。而西周宣扬“敬德保民”“明德慎刑”才能得到“天命”的眷顾。这一变化表明了A. 神权思想体系的崩溃B. 伦理政治的勃兴C. 德主刑辅理念的成熟D. 对“天命”的质疑2. 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材料意在强调( )A. 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B.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C

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D. 古代中国不可能实行民主政治3. 唐朝前期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处所,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会议商议决定,经皇帝批准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当时所有以皇帝诏敕形式颁行的政府诏令,既须皇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并经政事堂盖印,否则便不具有合法性。由此可知A. 朝议制度减少了君主的决策失误B. 皇帝与宰相的权力都受到了限制C. 政事堂会议形成了民主政治的雏形D. 独立于皇权之外的决策机构已形成4. 中国古代刑法起初并无公开条文,只是由判决者临事决定惩罚标准,贵族阶层以此拥有家长式的生杀予夺权力。但到春秋后期,郑国“铸刑书”,晋国“铸刑鼎”,都是将成文刑

3、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这反映了统治者()A. 出于形势所迫实行依法治国B. 非常注重寻找权力合法的依据C. 适应现实需要调整统治方式D. 接受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5.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A.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B. 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C. 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D. 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6. 有学者认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大都是知识分子,知识

4、分子不属于资产阶级,他们革命的动力不是为资产阶级争取利益,而是从帝制统治和列强的窥视下拯救中国。因此,他们也代表了深受列强欺凌之苦的民族资本家的心声。材料表明革命派A. 有民族民主革命的诉求B. 代表了劳苦大众的利益C. 进行革命的目标不明确D. 已成为知识分子代言人7.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废两改元”,规定全国所有公私款项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规定自1935年1月4日起,停止使用银元,改用法币(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这在当时A. 有利于收回贸易主权B. 造成严重通货膨胀C. 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D. 导致白银大量外流8.

5、 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A. 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B. 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C. 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 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9. 1987年同1978年相比,国有企业留利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从3.7%上升到40%以上,扣除了各种税费后的实际留利仍为20%,到1987年,全国有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这突出反映了这个时期全国工业企业出现了( )A.

6、所有制结构变化B. 经营规模变化C. 管理方式变化D. 经营自主权变化10. 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的解说词中这样说道:“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这说明( )A. 罗马法导致公司组织的诞生B. 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C. 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 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11. 18世纪一位英国学者针对圈地运动前后的变化指出:“过去小土地所有者和小租地农民,靠自己耕种土地的产品和公有土地上放养的羊、家禽、猪等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几

7、乎不必向市场购买。如果土地落到少数人租地农场主手中,他们就必须为别人劳动才能维持生活,而且不得不到市场上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上述材料说明圈地运动( )A. 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为工业革命打下基础B. 使非农产业被高效的农业种植业取代,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原材料C. 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是英国社会动乱的根源D. 使农村劳动力移向城市,迅速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12.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这表明当时的美国A. 政府加大社会福利

8、资金投入B. 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C. 开创了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先河D. 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70.0分)13.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儿童的地位与命运,是一个民族地位与命运的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民国建立初期,有识之士引入了西方的儿童福利理念,并建立了一系列机构,实行对男女灾童的福利救助。同时把儿童的培养方向和城市发展相结合,积极培养商业、技术等城市建设急需的人才,确立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儿童培养方向。1927年1937年是上海发展最快的十年,社会转型加快,大量人口聚集,劳动方式也由手工生产向机器大工业转化。城市中激烈竞争和恶劣的生活

9、环境使得人口的生育率下降,儿童的教养成为了当时社会关心的问题。上海市政府着手建立公立医院保障儿童健康,并动员民间力量协办,截止到1936年,上海举办的各类医院已经超过40家,其中公立和私立医院都有涉足妇幼保健领域的。在超过40家医院中,设有儿科和产科的医院超过30家。 摘编自翟旭丹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19271937年)材料二 英国的儿童福利制度建立的早而且比较完备。在16世纪以前,英国社会普遍认为“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佳场所,父母是儿童的最佳照顾者,儿童问题是个人私事,儿童照顾主要是家庭责任和父母的义务”然而伴随工业革命的到耒,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失业率增加,城乡差距加大,贫困人口增多等一系

10、列问题,使传统的儿童救助工作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此时,儿童福利工作的重任转交到政府手中。第一部涉及英国儿童权利保护的立法为大宪章。而第一部专门针对儿童权益的法律则为1889年颁布的儿童法案,此后截止到2011年,英国共通过40余部与儿童相关的法律,构建了全面立体的法律体系。 摘编自庞媛媛英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历史嬗变及特征(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及英国儿童福利政策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两国制定儿童福利政策背景的相似之处以及对今天的启示。14. 材料 登基仅一个月,雍正即敕户部全面清查钱粮亏空,“凡有亏空,无论已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如限满不完,定

11、行从重治罪。”很快,中央成立了专门负责清查的机构会考府。雍正派他最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主管,告诫他要认真办理,“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对查出的贪官,雍正给予严厉的经济和法律制裁。为了使赃官无处遁藏,雍正常常采用抄家的办法,让贪官退出赃银,归还国库,为避免贪官转移和隐匿赃物,往往对官衙和原籍宅第同时抄检。对已经离任的官吏,一样清查到底。 在打击贪官污吏的同时,雍正极力提倡官吏廉洁奉公的德行操守,戒饬官吏要“以循良为楷模,以贪墨为鉴戒”,提出“操守清廉乃居官之大本。”对操守廉洁,秉公执政的官员予以提拔和重用。此外,他通过广布耳目、扩大使用密折制度等方式加强

12、对各级官员的监督。他的这些措施相互补充,切中时弊,收到良好效果。故雍正一朝,吏治相对清廉,向来为史家所称道。摘编自黄云简评雍正的吏治整顿(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吏治改革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吏治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对当今廉政建设的启示。15. 材料 1945年对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对日本的对外贸易实行管制,并且拆迁日本的过剩工业设备赔偿战争受害国、销毁战争机器、限制日本的战后重建。1947年美国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上明确提出,应该把日本作为亚洲的“生产工厂”,以此对抗共产主义的渗透。次年,与军部副部长德雷帕一同赴日考察的工业代表团团长约翰斯顿提出,美国应该停止以往的“救

13、济型援助”,代之以马歇尔计划式的“复兴援助”。1955年美国政府文件在方针部分明确指出:“应从日本获得最大的经济贡献以减轻美国的财政负担,做出各种努力以增加该国的财政能力和贸易能力”,一方面通过直接进口增加日本的收入,维持其工业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英联邦国家对日本开放市场;文件建议通过“技术援助的使用有效减轻日本目前存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同时“尽快恢复日本与亚洲其他非共产党国家间的更为友好的关系”。摘编自刘理美国政府对亚洲的经济援助政策(1)根据材料,概述美国对日经济政策的阶段性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日经济政策变化的原因。16. 材料 郑观应认为,中国若与强敌相处

14、,自己必须要有力量,“所谓势均力敌,而后和约可恃,私约可订,公法可言”。而要强盛就必须变法,“非变法不能富强,非富强不能合纵连横”。他的改革主张就是紧紧围绕着这一宗旨而展开的。他提出的主张概括起来是:经济上开展“商战”,军事上练兵造械。政治上设立议院,文化上推广西学。其中开展“商战”和设立议院是其主要内容。郑观应认为。实行“商战”的首要前提是改变中国传统的“重本抑末”经济政策,建立保障工商业利益的制度和法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观应的主要思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观应的思想主张。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15、求。材料 关于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主流的原因中外专家多有论及。近代学者梁启超认为,“中国地形,平原磅礴,阨塞交通,其势自趋于统一。故自秦以后,二千余年,中间惟三国南北朝三百年间稍为分裂,自余则皆四海一家。即偶有割据,亦不旋踵而合并也。”美国学者费正清对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内部的一体化现象发出感慨,并指出,“中国的地理因素实际上并不利于中央集权,更多的是制度的力量。”现代学者田余庆认为,“秦汉统一帝国,这样一个帝国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军事政治帝国(古希腊帝国、古罗马帝国、拿破仑帝国),因为他们所建立的大帝国没有像中国出现秦汉大帝国之前那么一种几百年来历史的铺垫,没有这样一种坚牢的基础。”根据材料提取任意一个观点并对其进行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