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园林绿化(中级)园林树木学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0552041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园林绿化(中级)园林树木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园林绿化(中级)园林树木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园林绿化(中级)园林树木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园林绿化(中级)园林树木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园林绿化(中级)园林树木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园林绿化(中级)园林树木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园林绿化(中级)园林树木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园林树木在城市绿化中的功能(1)城市环境的特点分析:城市是由高楼、车辆、行人、工业产品等组成的,由于工业生产的大规模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城市环境具有其固有的特点-缺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缺少大自然的景色。其环境特点如下: 1.阳光:阳光辐射强度弱,能见度低。 2.温度:由于工厂、车辆、空调等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城市大气温度明显升高。 3.水分:大气中存在大量凝结核,降水量较大。水中有CO2、SO2偏酸性,水从地下管道流走,使空气中的相对湿度降低。 4.大气:污染严重,O2 含量低,CO2 含量高。 5.噪音严重: 由于上述原因,人们产生了回归大自然的愿望,愿望逐渐加强。在国外,周末在郊

2、区、山区别墅中度过,周五、日交通阻塞。大工业生产的发展给环境造成污染,给人类带来很大灾难。生态环境建设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从本质上讲,消除公害必须从工业生产本身来解决,仅靠工厂的防护绿地及城市园林绿地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却促进了园林绿化工作的发展。(2)园林树木的防护功能 改善环境,如:忍冬、臭椿吸收SO2,圆柏、侧柏分泌杀菌素 保护环境,如:胡杨、枫杨、水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3)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园林树木色彩美:花色类、叶色类、果色类、干色类。花色美v 红色系:海棠花、榆叶梅、凤凰木、刺桐、扶桑、石榴v 黄色系:蜡梅、迎春、连翘、黄刺梅、金丝桃、黄蝉、黄花夹竹桃。v 白色系:流苏、刺

3、槐、白玉兰、珍珠梅、太平花、白丁香、梨花、白碧桃。v 蓝紫色系:紫藤、 紫花泡桐、 紫丁香、 紫荆、 紫薇、杜鹃(紫)。叶色美v 秋色叶: 秋色叶呈红色或紫色:鸡爪槭、茶条槭、地锦、火炬树、乌桕、柿、黄栌、秋色叶呈黄色或黄褐色:银杏、洋白蜡、无患子、栾树、悬铃木绿色叶:叶色呈深浓绿者:油松、圆柏、侧柏、山茶、女贞叶色呈浅绿色者:落羽杉、金钱松、七叶树、水杉等。v 春色叶:臭椿、香椿、栾树、元宝枫、鸡爪槭、七叶树。v 常年异色叶紫红色: 紫叶小檗、紫叶李、紫叶桃。 黄 色: 金叶女贞、金叶绣线菊等。银白色: 桂香柳等。 斑 驳: 洒金东瀛珊瑚、变叶木、洒金榕。双 色: 栓皮栎、银桦、红背桂。果色

4、美v 黄 色:木瓜,银杏,柑橘类,无花果、杏。v 白 色:红瑞木,雪果。v 蓝紫色:紫珠、十大功劳、葡萄。v 黑 色:女贞、爬山虎、君迁子、樟。v 红 色:金银木,多花栒子,珊瑚树、欧洲冬青,山楂,火棘。 干色美v 红:山桃、红瑞木。v 黄:金枝棶木、金竹。v 绿:竹类、梧桐、迎春。v 白:白皮松(老年)、白桉、白桦。v 斑驳:白皮松(青年)、木瓜、悬铃木。园林树木芳香美嗅觉美 v 桂花、茉莉花、瑞香花园林树木姿态美v 1、圆柱形:杜松、钻天杨、铅笔柏。v 2、圆锥形:雪松、水杉、云杉、冷杉。v 3、卵圆形:毛白杨,悬铃木,香椿。v 4、倒卵形:刺槐、千头柏、旱柳、榉树。v 5、圆球型:馒头柳

5、、千头椿。v 6、垂枝形:垂柳、垂枝桃、垂枝榆。v 7、曲枝形:龙桑、龙爪槐、龙枣、龙游梅v 8、拱枝形:迎春、连翘、锦带花。v 9、伞 形:油松v 10、匍匐形:铺地柏、沙地柏、平枝旬子。v 11、棕榈形:棕榈、蒲葵、椰子。 园林树木风韵美v 松、竹子、梅花(4)园林树木的生产功能v 榨油:香樟、乌桕、核桃、油橄榄 v 香料:刺槐、香樟、丁香、玫瑰 v 食用:银杏、柿、枣、批杷、桔、葡萄等v 造纸:白榆、白杨、青桐、芦苇、构树、竹类v 染料:国槐、栾树药用:绝大部分树木的根、叶、花、果实、种子、树皮等可供药用。 (二)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1)植物与环境的基本关系v 植物生长离不开环境;v 环

6、境对植物起综合的生态效应;v 植物长期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对 v 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2)温度因子的作用规律及温度因子在园林树木应用方面的意义温度变化规律1、 度在空间上的变化:纬度、海拔 2、 温度在时间上的变化:一年有四季温度变化一天有昼夜变化。 3、 植物的主要作用: 节律性变温一年四季的变化昼夜的变化。植物的感温性和物候。 非节律性变温温度无规律的变化。4、 突变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1突变低温对植物的伤害 寒害指气温在物理零度以上时使植物受害甚至死亡的情况。 霜害当气温降至0时空气中过饱和的水汽在物体表面就凝结成霜这时植物受害。 冻害气温将至0以下使植物体温亦降至零下细胞间隙出现结

7、冰现象严重时导致质壁分离细胞膜或壁破裂就会死亡。 2突变高温短期的突变高温对植物造成伤害直至死亡。温度在园林树木应用方面的意义:催延花期,引种驯化,小气候 (3)水分因子的作用规律及水分因子在园林树木应用方面的意义1、土壤含水量n 在潮湿的土壤中,多为浅根性植物;n 在土壤干燥的地区,多属深根性植物。n 植物插条时需要较高的土壤含水量6090%。n 植物要求最适土壤含水量。过干,萎蔫;过湿,烂根。2、空气湿度n 附生植物 n 气插生根的植物要求100%空气湿度。n 引种中限制树木生长的因子主要是空气湿度,如竹子,南树北移和高海拔引到低海拔。意义:v 是植物的主要组成成分,6080%;v (2)

8、植物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水分参加;v (3)水分能使树木的组织保持膨胀状态,使器官维持一定的形状和活跃的功能;v (4)水有较大的热容量,能缓和温度巨变带来的伤害。(4)光照因子的作用规律及光照因子在园林树木应用方面的意义v 光强能直接影响树木的形态:一般而言光照越强,则树干粗,节间短,木质化强,分支多,树冠大。v 光强影响树木体内养分积累,进而影响树木的花芽分化、开花、结实等(5)空气因子的作用规律及空气因子在园林树木应用方面的意义空气因子的作用规律1、空气成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CO2和O2)2、大气污染与植物 (1)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2)抗综合污染树种3、风与植物1)风的生态作用n 对

9、植物有利方面:帮助授粉和传播种子。n 对植物有害方面:台风、焚风、海潮风、冬春的旱风、高山强劲的大风等。 2)抗风树种n 抗风较强的树种:n 抗风较弱的树种:(6)土壤因子的作用规律及土壤因子在园林树木应用方面的意义土壤因子与植物分布:土壤水分、土壤肥力、土坎结构、土壤温度、土壤中微生物,土壤pH值等条件都属土壤因子,都能影响树种的分布和生长发育。土壤养分(肥力)影响着树种的生长速度和观赏价值。土壤的pH值对树种的分布影响极大,在一定的气候范围内,pH值的高低,决定了某一树种在小范围的分布。根据树种对土壤酸碱度的不同要求,将树种分为下列三种类型:喜酸性土树种:凡是要求在酸性土壤中(pH72),

10、这类树种常生长在石灰岩的山地,在钙质土中生长甚佳,如侧柏、青檀、柏木、柽柳、紫穗槐、沙棘、沙枣等。喜中性土壤树种,这类树种喜欢生长在pH值为6,872土壤中。自然界中绝大多数树种属于此类,如雪松、悬钤木、桂花、广玉兰、桧柏。碱性土树种:有此树种很耐盐碱,在土壤含盐量较高的情况下,仍能正常生长,称之耐盐碱土壤的树种,如:柽柳、白腊树、白榆、加拿大白杨、小叶杨、桑树、杜仲、枸杞、苦楝、臭椿、刺槐、黑松、皂荚、侧柏、合欢、枣、君迁子、石榴、无花果等。上述影响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各种生态因子,我们在具体分析掌握时要注意三点:一是园林树木的生态因素中有各种各样的因子,它是由各种因子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11、而每一个因子又互相影响,因此不能孤立的去看任何一个因子。二是在某一地区的各个因子中对于某一种园林树种起主导作用的通常只有一个。三是在生态因素中,各种因子也不是静上不变的,而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应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应用于实践。(三)植物群落知识与人工栽培群落的建设了解:植物群落的基本概念: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植物集合体。群落的组成:组成一个森林群落的全部植物种类称为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不同,植物种可分为以下几种群落成员型: (1). 优势种

12、和建群种 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2). 亚优势种 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3). 伴生种 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4). 偶见种或罕见种 偶见种可能偶然地由人们带入或随着某种条件的改变而侵入群落中,也可能是衰退中的残遗种。 群落的特征: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 具有一定的外貌 形成群落环境 不同物种间存在相互影响 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

13、学重要性 群落的命名:凡是已确定的群丛应正式命名,我国习惯于采用联名法,即将各个层中的建群种或优势种和生态指示种的学名按顺序排列。在前面冠以Ass.(Association的缩写),不同层之间的优势种以“-”相连。 如Ass. Larix gmelini-Rhododendron dahurica-phyrola incarnata(即兴安落叶松-杜鹃-红花鹿蹄草群丛)。从该名称可知,该群丛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分别是兴安落叶松、杜鹃和红花鹿蹄草。 如果某一层具共优种,这时用“+”相连。如Ass. Larix gmelini-Rhododendron dahurica- phyrola

14、 incarnata +Carex sp。 单优势种的群落,就直接用优势种命名,如以马尾松为单优势种的群丛为马尾松群丛,即Ass. Pinus massoniana 或写成Pinus massoniana Association。 植物群落的形成、发育、演替规律(1)群落的形成 植物群落的形成,可以从裸地上开始,也可以从已有的另一个群落开始。裸地(或称芜原,barren)是指没有植物生长的地段,它是群落形成的最初条件和场所之一。裸地有原生(primary)裸地和次生(secondary)裸地之分,原生裸地是指从来没有植物生长过的地面,或原来虽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包括原有植被下的土壤);

15、次生裸地指原有植物生长地的地面,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植被影响下的土壤条件仍基本保留,甚至还残留原有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在这两种情况下,植被形成的过程是不同的。裸地的成因主要有地形变迁、气候现象、生物作用、人类影响等。植物群落的形成是以植物繁殖体的传播和定居为前提的,其形成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开敞的、郁闭未稳定的和郁闭稳定的群落。(2)群落的发育和变化 一个植物群落形成后,会有一个发育过程,一般可把这个过程划分为三个时期,即群落发育的初期、盛期和末期。直到被另一群落替代(演替)。其间群落会有一些变化,主要有季节性变化、年际变化和种群的更新等。(3)群落的演替 演替是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它是植物群落动态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植物群落演替因分类依据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