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西农业项目申报书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0549493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广西农业项目申报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年广西农业项目申报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年广西农业项目申报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年广西农业项目申报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年广西农业项目申报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广西农业项目申报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广西农业项目申报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广西农业项目申报书项目体系:农业监管服务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类别:有形市场建设试点 项目名称:忻城县有形市场建设试点实施单位:来宾市忻城县农业局实施单位负责人:喻慧林联系电话:0772-建设地点:忻城县城关镇申报单位(章):来宾市忻城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申报时间:2011-9-2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万元)40其中申请自治区拨款30市、县、单位10立项依据1.与国家资金配套的项目2.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确定的项目3.自治人民政府决定事项4.全区长远规划确定的项目5.自治区领导建议的项目6.部门建议的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一建设内容:1、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服务场所。2、购建农经管理

2、的电子信息平台,3、购置办公设施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的档案管理。2、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干部培训和宣传。二投资估算:总投资40万元。1、修建服务大厅10万元。2、购建农经管理的电子信息平台5万元。3、购置办公设施5万元4、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的档案管理5万元。5、开展农村土地整治10万元。6、开展干部农经管理干部培训3万元 7、开展有形市场及土地整治的宣传2万元。建设目标及效益1、建设目标:设立固定场所,健全农村土地交易规则,提供相关服务,形成农村土地使用权公平、公开、公正交易的市场环境。并以市场方式配置土地,确保土地交易合法性和安全性,引导农村土地交易双方依法交易,沟通农村土地市场信息,增强农村土地

3、投资决策的科学性,确保农村土地交易合法性和安全性。初步建立体现合法、合理、公正、效率、责任原则的依法行政的农村土地管理的程序和制度,保证市场规模效应,使农村土地流转由小宗地向成片开发整理转变,由边远地段向黄金地段转变,由被动收购向主动收购开发转变,从供应上保证政府对农村土地市场的总量控制,保证农村土地交易全部在土地有形市场中进行。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2效益分析:通过建设农村土地的有形市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实现流转的市场化、管理的规范化,以利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促进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土地有效流转,推

4、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二是提高企业的效益,壮大了经济总量。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建立起示范园,把生产环节有效向前延伸,农产品生产基地成为企业的“第一车间”,得到稳定的、高质量的原料生产来源。高标准的有机食品生产基础的建立,符合国外出口标准的要求,有效地突破了市场的绿色壁垒,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据统计,龙头企业种植的有机蔬菜、甜玉米等品种,亩产值达到500010000元,基地年可获利6001000万元,企业可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实现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三是提高了农民收入,培育了新型农民。成功流转土地的农民,每年除了

5、有固定的租地收入外,还可以到企业基地从事生产劳动,变成产业化工人,每个农民在基地平均工作6个月,月均收入900元,年打工收入5400元,加上每年600700元的土地租赁收入,农户年收入可达6700元左右(按照户均2亩地,1人为基地工人计算),人均纯收入是原来种植粮食作物的6倍以上。另外,剩余的劳动力可以外出务工或转向二、三产业,再增加一部分收入。随着土地的流转,同时也把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也从农民身上转移到企业,农民无需购买生产资料,获得了稳定的、均衡的收入,对于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分工分业,打造职业农民,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企业有了自控基地和规模,为了

6、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他们根据自身的生产需要加大对基地的基础设施投入,推进了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吸引成功实现了工业资本、金融资本向农业和农村的注入。项目建设有利条件1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较强的管理队伍。我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于1988年12月经县编委同意成立(忻编字198826号),现有县级农村土地管理专职人员7人,乡镇级农村土地管理人员12人。2、 广大农民群众期盼流转。我县城关镇工业基础较好,有规模以上企业16家,该镇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民就地转移进入企业务工,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农民对

7、土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为农民流转土地经营权提供了可能。据统计,该镇长期或季节性在当地企业打工的达到7000多人。有些在企业打工的农民,农忙了还要忙活自己地里的活,影响了企业生产;有些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不愿耕种土地,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承租方,转包给其他农户转包费每亩每年只有200300元,相对于企业租赁费来说较低。这些群众,迫切期盼能够实施土地流转。 3、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经使农民获得土地经营权,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现行以农户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方式,难以实现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已经无法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率。发展现代农业的

8、需求与土地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土地须成片开发与土地分散在农民手中难以实现成片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矛盾;建设“三高”农田、无公害及绿色农产品基地与农民分散耕作难以做到安全使用农药的矛盾;集体投资的农田水利建设由于分布在一家一户地头,而得不到有效维护,不能发挥最大作用,等等。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该城关镇的农村土地流转比较活跃。4、农村土地管理人员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我县农村土地管理人员都经过专门农村土地管理的知识培训,在多年的农村土地管理工作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成功指导签订农村土地管理合同8万多份,合同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强。目前止,成成功率达98%以上,大大

9、减少了农村土地管理的合同纠纷。 5、有专门的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的办公场所。2009年,我县加大农村土地管理力度,用90平方米的3间房屋作为县农业农村土地管理专用办公室,为加强农村土地管理提供基础保证。6、农村土地流转面广。我县城关镇的都乐、泮水、鞍山、城中、翠屏等村(社区)的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分别占农户承包地总面积的21.16%、21.47%、22.69%、23.31%和25.08%。项目组织实施条件1、有健全组织机构,并加强宣传引导。县委县府非常重视农村土地有形市场建设工作,成立专门的农村土地有形市场建设管理机构,把农村土地有形市场建设作为县委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并

10、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长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农业局局长和城关镇镇长担任,成员由各业务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组成,城关镇党委政府也专门成立了农村土地有形市场建设领导小组,各个村社都组建了专门的土地流转办事机构。多次组织镇、村相关人员到玉林、梧州等地学习土地流转经验,结合本镇实际,制定出台了城关镇土地流转实施细则、城关镇农村土地有形市场建工作制度和农村土地流转程序等制度规定,并上墙公布,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做到机构完善、责任明确、任务到人。同时,切实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利用宣传车、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和物权法,引导广大农民依法、有序、规范

11、地进行土地流转。为解除后顾之忧,激励农民自愿流转,该镇对流转农户土地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龙头企业和大户,镇政府尽可能地提供便利条件,解除他们的用水用电等后顾之忧。对流转土地的农民,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签定后,镇政府及时引导、组织他们参加相应的种植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够快速、顺利地到农业产业化企业谋业。2、成立服务中心,促进有序流转。依托县经管站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设立了土地流转交易大厅,专门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土地流转政策的咨询、供求信息的登记发布、土地流转价格的评估、合同的签订和鉴证、纸质档案的管理等。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已对外发布流转信息985条、涉及流转土地面积2542亩,成功交易15

12、26亩。3、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接土地,实现规模种养。城关镇积极引导村街、种养大户、农村能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建立基地,按照企业要求实施标准化生产,合作社为企业提供加工农产品,企业为合作社统一提供良种、技术、农资、销售等服务,形成“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基地”三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4、农村土地有形市场建设管理力量雄厚。全县农村土地有形市场建设管理人员115人。其中城关镇有52人,他们都经过专门的农村土地管理知识培训,在多年农村土地管理中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管理水平高,队伍力量雄厚,可为项目提供技术保障。5、严格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建立项目财务专户,严格财务制度,保证专项资金正常使用。设立规范的帐薄,加强核算,按照做好项目财务决算表,及时上报农业厅审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