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鸭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近代的世界和中国专题16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孙中山课件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0542364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鸭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近代的世界和中国专题16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孙中山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浙江鸭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近代的世界和中国专题16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孙中山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浙江鸭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近代的世界和中国专题16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孙中山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浙江鸭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近代的世界和中国专题16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孙中山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浙江鸭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近代的世界和中国专题16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孙中山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鸭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近代的世界和中国专题16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孙中山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鸭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近代的世界和中国专题16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孙中山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6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孙中山 板块二近代的世界和中国 知识框架 内容索引 考点突破基础落实 考向聚焦素养渗透 考点突破基础落实 考点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1 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 b 1 林则徐的主要思想 林则徐被誉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组织编译西方书报 先后编辑 四洲志 华事夷言 等书籍 四洲志 介绍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历史 地理和政治概况等内容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华事夷言 则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知识排查 2 魏源的主要思想 魏源编成 海国图志 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 也是探寻 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 魏源在书中明确而

2、系统地阐述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2 维新变法代表人物 主要主张 b 1 康有为 1895年发动 公车上书 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纲领 1898年出版了 孔子改制考 用孔子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社会制度 以挽救民族危亡 2 梁启超 发表 变法通议 等文章 宣传民权学说 提倡维新变法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只有顺应时代潮流 才是中国的出路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要求 伸民权 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制 3 谭嗣同 对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批判 他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 大盗 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 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4 严复 1898年 严复翻

3、译的 天演论 出版 他认为人类社会受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的天演法则的支配 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 坚信 世道必进 后胜于今 3 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 加试 c 1 兴起背景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 辛丑条约 签订后 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2 内容及传播 1894年 孙中山在 兴中会 誓词中 明确提出了 驱逐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合众政府 的主张 1903年 章太炎发表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发表 革命军 等著作 宣传革命思想 1905年 同盟会成立 正式将 建立民国 确立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 190

4、5 1907年 革命派与改良派围绕要不要革命 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展开的论战 大大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1 地主阶级抵抗派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1 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 2 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探索为主 启迪人们探索新知和重新认识世界 3 有深刻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 其思想从总体上仍属 经世致用 的封建思想体系 他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 其活动的基点是维护封建统治 重点深化 2 维新思想的四大特色 1 由技术到制度 向西方学习由技术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 2 中西融合 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利用孔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3 由理论到实

5、践 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 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 4 救亡图存 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 3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做的贡献 1 政治上 维新思想在政治上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2 经济上 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 思想文化上 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敢于放眼世界 追求新思想 特别是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等学说的进一步传播 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 加试题 2018 4月浙江选考 27 20世纪初叶 出版于上海的某论著说 有起死回生 还魂返魄 出十八层地狱 升三十三天堂 郁郁勃勃 莽莽苍苍 至尊极高 独一无二 伟大绝

6、伦之一目的 曰 革命 沿万里长城 登昆仑 游扬子江上下 溯黄河 竖独立之旗 撞自由之钟 呼天吁地 破颡裂喉 以鸣于我同胞前曰 呜呼 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上述言论意在A 传播民主革命思想 振奋国民精神B 再举斗争旗帜 掀起 二次革命 C 呼吁以革命方式唤起 亚洲觉醒 D 说明以上书请愿办法改革政治行不通 真题研磨 找错点 抓题眼 答案 抓题眼 20世纪初叶 中国必须进行革命 是论著的核心立意 找错点 20世纪初 中国盛行四种救国思潮 即维新思潮 民主共和思潮 实业救国思潮 马克思主义思潮 贯穿主线是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 A项与此主旨一致 B C D项与 20世纪初呼吁革命 的史料信息不符 故答案

7、为A 孤史不足为证 史料需要考证 对历史结论的分析更要有辩证的历史思维 实践表明 查找原始材料 弄清本意是前提 在此基础上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既不可望文生义 又不可过度解读 通过基于史实 证据的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实现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 对史实作出合理的判断 培养创新品质 1 2017 11月浙江选考 20世纪初期 某杂志刊发文章 自从严复 介绍了一册 天演论 以后 我们时常在报章杂志上 看见一大堆什么 物竞天择 优胜劣败 底 的 话 这个十九世纪后半叶新起的学说 现在 已经有了左右思想底 的 能力 无论什么哲学 伦理 教育 以及社会之组织 没有一种不受他 它 的影响 这反映了A 共和思想逐渐

8、深入人心B 进化论促进了民生思想的普及C 寻求变革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D 报刊舆论推动维新思想走向成熟 对点训练 解析这段材料描述的是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将进化论思想引进中国后所带来的影响 对哲学 伦理 教育等方面都产生影响 使得变革思想广泛传播 故答案为C 答案 解析 2 2018 金华十校选考交流 清末维新运动中 倡导者们为了减少变革阻力 把孔子打扮成 托古改制 的先师 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是A 变法通议 B 孔子改制考 C 校邠庐抗议 D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答案 解析 孔子改制考 是康有为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符合题意 故B项正确 解析 3 2018 4月

9、浙江选考 31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瓜分危机加速了这场已经积蓄了十年动力的运动的到来 自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失败后 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 1894年的那场大败更 成中国之巨祸 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学者 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 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 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 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 中国思想界认识到 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 甚或革命 才可拯救中国 进步人士倡导体制重组 激进人士则主张革命 以中华民国代替清王朝 在战后中国 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股潮流构成 据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 等整理 材料二戊戌政变之后 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 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

10、动 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从这时候起 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 这些人 或脱胎于洋务运动 或惊醒于民族危机 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 怀忧国忧时之思 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阅读材料一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材料中 成中国之巨祸 的历史事件 概述 激进的改革 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的历史动因 答案 答案事件 中日甲午战争 动因 洋务运动失败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民族危机加剧 2 根据材料二 结合所学 试论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 答案爱国 进步 启蒙 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

11、革命思想的传播 1 孙中山为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 加试 b 1 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兴中会 1894年 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 1905年8月 孙中山以兴中会 华兴会为基础 联络光复会部分成员 在东京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孙中山把同盟会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 民权 民生三大主义 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知识排查 考点二孙中山与新旧三民主义 2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 各省纷纷响应 清王朝土崩瓦解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就任临

12、时大总统 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宣告诞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颁布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 3 捍卫民主共和 二次革命 1913年7月 孙中山组织发动了讨袁的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1915年 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签订 二十一条 参加反袁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为反对段祺瑞的卖国独裁统治 维护 临时约法 孙中山于1917年和1920年两次发起护法运动 4 促成国共合作 新三民主义 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 确定三大政策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共合作 1924年1月 国民党一大召

13、开 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其思想和实践都发生了巨大飞跃 2 孙中山的优秀品质及其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加试 c 1 孙中山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救国救民的崇高责任感 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 2 他高举三民主义大旗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 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求新求变的历史潮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3 他开创了新三民主义时代 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与振兴 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 对孙中山历史功绩的评价 加试 孙中山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他为救国救民奋斗了一生 其历史功绩如下

14、 1 领导了一系列反清斗争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建立了中华民国 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2 进行了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制的斗争 先后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称帝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3 促成国共合作 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势力 重点深化 4 提出了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提出了新旧三民主义 撰写了 建国方略 建国大纲 等一系列理论著作 5 具有不屈不挠 愈挫愈勇的奋斗精神和顽强意志 2 孙中山精神 加试 1 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 争取国家统一和平 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2 为振兴中华民族 自强不息 不计个人安危 处处以民族 国家利益为重 鞠躬尽瘁的

15、民族精神 3 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4 勇于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 不断追求真理 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 3 多视角认识三民主义 1 从时代背景看 三民主义产生于 辛丑条约 签订后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 2 从纲领内容看 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3 从民生意识看 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 结合中国国情 同情人民疾苦 呼唤社会公平 4 从民主政治看 三民主义倡导民权 指导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颁布 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5 从时代发展看 三民主义与时俱进 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6、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1 2017 11月浙江选考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重新解释孙中山 三民主义 其中指出 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 国家当给以土地 资其耕作 并为之整顿水利 移殖荒徼 以均地力 工人之失业者 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 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 上述主张意在A 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B 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C 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D 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 对点训练 解析材料中主要提到保障工人 农民的权益 并未提到通过立法方式保障农民的权利 故答案为C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20世纪初的革命 指1924 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 国民大革命是在革命统一战线的形式下 以国共合作为内容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共同进行的 在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旗帜指引下 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 故选C项 解析 2 2017 4月浙江选考 11 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 一场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曾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历史 这场革命运动的 旗帜 是A 民主共和 B 革命统一战线 C 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 D 工农武装割据 3 加试题 2017 11月浙江选考 26 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