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7第10课时近代中国思想课件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0542336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永州市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7第10课时近代中国思想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湖南省永州市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7第10课时近代中国思想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湖南省永州市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7第10课时近代中国思想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湖南省永州市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7第10课时近代中国思想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湖南省永州市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7第10课时近代中国思想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永州市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7第10课时近代中国思想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永州市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7第10课时近代中国思想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七近代中国思想第10课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 思维导图 一 专题主线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主题是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国人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经历一个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 器物 到 制度 到 思想文化 的渐进过程 主线一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地主阶级学 器物 主线二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学 制度 主线三1915年到1919年 资产阶级学 思想文化 主线四五四运动以后 无产阶级 以俄为师 二 真题再现1 2018 全国 卷 T29 五四运动后 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 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 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 就是 增加富力 发展实业 还有人主张 采

2、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 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A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 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 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 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 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 解题思路 材料涉及五四运动后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与思想争论 设问的方向是分析争论的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中共在国共十年对峙中探索出来的革命道路 与材料时间不符 A项错误 这场争论围绕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展开 欧美社会制度不是讨论的中心问题 B项错误 这场争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为中共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 C项正确 材料

3、并未体现通过这场争论知识分子达成了共识 D项错误 2 2017 全国 卷 T29 1904年 湖南 四川 江苏 广东 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 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 直隶亦有172人 山西 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 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西学东渐 留日学生 解题思路 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是近代被迫开放较早 旧的政治思想等因素受冲击比较早的地区 留日学生较多 造成区域分

4、布不平衡 A项正确 此时革命运动主要集中在两广地区 到武昌起义时 中心才转移到长江流域 B项错误 甲午战后清政府鼓励国人到日本留学 留学政策没有发生变化 C项错误 长江流域是英国的势力范围 日本在华的势力范围在福建 但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其他省份留学生也多 D项错误 A 三 考纲解读 考纲分析 1 维新思想突出考查维新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主要内容 特点等 同时也要注意思想解放运动的积极作用 也会从近代化角度考查思想解放的发展历程 要着重把握近代化和救亡图存两个核心主题 2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重点考查新旧三民主义的时代背景 内容差异 深远影响等 同时也要注意与传统中国文化 西方启蒙思想的关联 3 新

5、文化运动考查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新旧文化的碰撞 尤其要注意批判 继承 借鉴的特点 关注儒家思想的命运 学习西方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这一阶段特征 强调传统文化在近代社会的合理价值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背景 历程和作用 尤其是为中共诞生准备了思想基础 本考点侧重考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索强国御侮之道 综合考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 也单独考查师夷长技思想 维新思想 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等 主要考查对这些思想的理解 认识 评价 核心考点 考点一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 1 从早期维新思想到康梁维新思想的发展 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

6、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宣传维新思想 主张兴民权 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 发展资本主义 学习西方从物质层次到制度层次 2 孙中山提出民族 民权 民生为主体内容的三民主义 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形成了完整的革命理论 将向西方学习的制度层次深入一步 3 五四运动后 孙中山接受苏俄及共产国际的帮助 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新高潮 核心考点 考点一新思潮的萌发和洋务思想 二 洋务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清政府内外交困 19世纪60年代 西学更加广泛的传入中国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提出 师夷长技以自强 求富 主张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 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

7、以维护清政府统治 上述思想冲击了传统的 夷夏之辩 的观念 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其实践促进了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进程 但只局限于学习西方的科技 没有触及到封建制度 考点二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传播 1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将西方启蒙思想的民主 自由 平等学说引入中国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将反封建推进到思想文化的深层次 2 十月革命后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推动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促使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五四运动后 马克思主义成为宣传的主流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课堂

8、演练 1 1864年曾国藩在江宁府学创建金陵官书局 刊印图书以经史为主 诗文次之 其对编译西方科技著作也颇为重视 刊印了 几何原本 重学 等书籍 曾国藩此举A 兴办民用工业以自强求富B 重整儒学以镇压太平天国C 中西兼备以推动思想启蒙D 以中学为本辅以强国之术 解析 材料没有提及民族工业信息 A项错误 太平天国此时已失败 B项错误 思想启蒙不符合材料主旨 C项错误 刊印图书以经史为主 诗文次之 其对编译西方科技著作也颇为重视 说明曾国藩实践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D项正确 D 2 19世纪末 西方基督教涌入中国 康有为将老子和墨子归到了孔子的靡下 将孔学包括诸子百家在内的中国本土文化称为孔教 戊戌维

9、新前 梁启超也认同康有为将孔子之学称为孔教 使孔教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康 梁此举的主要意图是A 整合传统文化使其融人世界文明B 利用传统文化传播西方的政治学说C 为 尊孔复古 的逆流营造声势D 改造中国文化完成救亡图存的使命 解析 题干材料表明康 梁此举的主要意图是改造中国文化完成救亡图存的使命 故D项正确 A B C项材料都没有体现 均可排除 D 3 1917年 梁漱溟应蔡元培先生之请出任北京大学讲师 授课当天就倡言要为孔子讨个说法 我觉得我有一个最大的责任 即替中国儒家作一个说明 开出一个与现代学术接头的机会 对梁激溟所说的 责任 合理的解释是A 以实际行动响应文学革命B 借鉴西学以明辨儒

10、学真伪C 固守传统文化反对新文化D 勇于挖掘儒学的当代价值 解析 材料中的 为孔子讨个说法 替中国儒家作一个说明 等信息表明 梁漱溟所谓 责任 即要研究真正的孔子思想 为儒家学说 开出一个与现代学术接头的机会 即要在现实中弘扬传统儒家思想的精髓 使之为现实服务 故D项正确 D 4 孙中山认为 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 先哲之遗业 人们所共尊的尧 舜 禹三代就是 天下为公 的自治共和时代 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 据此可知 孙中山意在A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C 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D 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 解析 孙中山将共和与尧舜禹自治共和时代联系起来 并认为共和制

11、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 这说明孙中山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C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批判君主专制 没有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 故A B项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出继承儒家传统文化 故D项错误 C 四 典例精析 经典例题 1 2018 全国 卷 T29 1923年底 孙中山认为 俄革命六年成功 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 何以故 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 前此因无可仿效 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 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 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 惟今俄国有之 殊可为我党师法 其意在A 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 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 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 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解析 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2、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 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 故A B项错误 由材料 1923年底 的时间信息可知 孙中山意在吸取俄国革命的经验 并用三大政策重新解读三民主义 促成国共合作 以加强革命领导核心 C项正确 孙中山终生致力于反封建革命斗争 没有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D项错误 C 2 2018 全国 卷 T28 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 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 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 天演论 时 煞费苦心 地将二者联系起来 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A 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 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 传播 中体西

13、用 思想D 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解析 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严复将生物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相联系 是为救亡图存服务 A项错误 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没有倡导反清革命 也不是为了传播洋务派 中体西用 思想 故B C项错误 严复此举的目的是通过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以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D项正确 D 3 2018 全国 卷 T29 1920年 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 认为 零零碎碎的救济 无补大局 主张对社会进行 根本改造 走进工厂 深入工人群众 这表明当时A 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 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 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 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14、 解析 材料旨在批评社会改良活动 并不主张用民主与科学观念改良中国 A项错误 材料主张依靠工人群众 对社会进行 根本改造 与实业救国运动无关 B项错误 马克思主义主张依靠工人阶级改造社会 因此材料主张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C项正确 材料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礼教无关 D项错误 C 4 2017 全国 卷 T29 1913年 申报 登载的 艾罗补脑汁 广告称 欲图一国之进步 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 思想日新 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 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由于广告成功 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A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 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 改良社会

15、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 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解析 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创办 青年杂志 时间上与材料不符 故A项错误 依据材料可知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B项正确 材料只是提及广告的宣传 并不代表改良社会风俗已经成为国民共识 C项错误 材料只是广告宣传而已 谈不上推进文明 况且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 文明的推进有待于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 广告的作用十分有限 D项错误 B 5 2016 全国 卷 T29 1903年 张之洞等拟 奏定学堂章程 其中规定禁止使用 团体 膨胀 舞台 影响 组织 运动 报告 观念 等新名词 其根本目的在于A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 保证民族语言

16、的纯洁性C 反对向西方学习D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解析 团体 观念 等新名词涉及意识形态 而洋务派反对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 根本目的在于维护传统意识形态 维护封建统治 故D项正确 D 四 典例精析 经典例题 6 2016 全国 卷 T28 甲午战后 梁启超提出 诗界革命 曾赋诗 泱泱哉我中华 物产腴沃甲大地 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 况乃堂矞吾中华 这反映出 诗界革命 A 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 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 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解析 甲午战争后 为挽救民族危机 梁启超倡导维新变法 即政治改良 而不是民主革命 故A项错误 白话文运动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与材料时间 甲午战后 不符 故B项错误 甲午战后 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从 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 况乃堂裔吾中华 可以看出梁启超的 诗界革命 意在振兴中华 挽救民族危亡 故C项正确 改良思潮形成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早期维新思想 而不是甲午战后 故D项错误 C 变式提升 1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工人劳动的产物 应归工人所有 孙中山以纺纱织布为例 认为棉布的制成除工人外 也离不开种植棉花的有关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