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生物上册2.2.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态草治理吉林西部草原荒漠化的先锋知识链接新苏科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0542272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级生物上册2.2.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态草治理吉林西部草原荒漠化的先锋知识链接新苏科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级生物上册2.2.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态草治理吉林西部草原荒漠化的先锋知识链接新苏科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级生物上册2.2.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态草治理吉林西部草原荒漠化的先锋知识链接新苏科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级生物上册2.2.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态草治理吉林西部草原荒漠化的先锋知识链接新苏科 1.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生态草”治理吉林西部草原荒漠化的先锋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美妙的诗句赞美了广袤的草原。而今在吉林省西部,位于科尔沁沙地东端的长岭县,参加“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的记者看到了公路两边是无垠的矮草和灌木,却没有牛羊显现。不但草原上没有牛羊,而且沿着草原的边界,还有一道道铁丝围成的护栏。长岭县张县长告诉记者,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片盐碱滩,盐碱板结严重,一点绿也见不到,当地谚语说是“晴天刀枪不入,雨天滴水不漏”。这几年县里搞起了生态草建设,专门针对荒漠化土地实行围封治理。采取工程围栏和生物围栏的方式,将荒漠化地块严格保护起来,明确规定生态草建设区不准放牧,禁止牲畜和人为破坏,使生态系统

2、得以休养生息,加速植被的自然恢复。所以才有“只见草原、围栏,不见牛羊”的景象。“所谓生态草不是简单的一种草,而是特指生态草建设,就是针对荒漠化土地,以恢复和改善植被为目的,采取封原育草、植灌种草、林草结合等综合性生物措施治理荒漠化土地的活动。”吉林省林科院赵彤堂研究员说,吉林省生态草建设坚持以围封为主的原则,实施围封禁牧,分片隔离,人工管护,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组织功能,启动生物的自然恢复能力,通过自然恢复、人工促进和人工恢复,建设较为完备的植被生态系统。记者从吉林省林业厅了解到,吉林西部盐碱滩遍布,位于科尔沁沙地东端的草原盐碱化、风沙化和退化严重,荒漠化面积达到70万公顷,并且仍在以年均1

3、.4的速度扩展。吉林省西部的碱尘是形成东北亚地区沙尘暴的重要来源。长岭县原来是丰饶的草原,但因为严重的过牧、过垦,对林地、草地、湿地进行开垦等人为因素,严重破坏了原生植被,致使草原变成了盐碱滩。通过生态草建设,长岭县的荒漠化趋势出现逆转,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据张县长介绍,原来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块,经过两年多的封育,草的覆盖度年平均提高10到15个百分点,草高平均提高14厘米至18厘米,已逐步向优良植被演化;原来草的覆盖度在15%至30%左右的草地,经过封育、补播,裸露碱斑明显减少,草高平均提高18厘米左右;原来严重碱化的“光板地”,通过大量栽植柽柳,成活率达到70%以上,不仅草原绿起来了,而且

4、植被得到恢复。吉林省林业厅副厅长王玉明说,吉林于2000年进行生态草建设工程试点以来,对西部的长岭县等13个县、市、区进行围栏封育,实行轮封停牧。3年来,吉林省共完成生态草建设150万亩,占规划任务的37.5%。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生态草建设为荒漠化土地的治理探索了新模式,开辟出一条农牧交错地区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据专家测算,吉林省生态草工程建成后,每公顷健康稳定的草原生物群落,其保土蓄水、防沙净气的年综合生态效益价值为20004000元。按吉林省种植400万亩生态草计算,每年产生的综合生态效益值可达6亿元。“生态草”是治理吉林西部草原荒漠化的先锋,当地百姓把它称为“救命草”。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