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4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0542269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 班级: 考号: 一、 选择题(共15题,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中的两对矛盾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的矛盾 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 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A B. C. D.2.汉景帝时期,其弟梁孝王入宫觐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其弟有五个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赏赐许多物品,其弟死后,汉景帝将其弟的封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地位提升为王,对汉景帝做法揭示最恰当的解释是()A.皇帝关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提升其子孙的爵位,削弱封国实力C.加

2、强位于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D.皇帝推行边疆政策,使梁国迅速发展3.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反映的朝代是()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4.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从中可以看出()A.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 B.明太祖与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C.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的政策 D.两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5.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A.召开政事堂会议 B.众设宰相,分化实权 C.以六部分割相权 D.设枢密院与宰相抗衡6.旧唐书记载:“文武将吏,擅自置署,贡赋不入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3、”这一现象发生在()A.西汉末年 B.南北朝时期 C.唐朝后期 D.北宋中期7.清代的公主从出生到出嫁,即使母亲与其相见也受限制,公主成婚后,公婆如果想见贵为公主的儿媳,也必须行大礼,跪拜于地,向儿媳请安。这从侧面反映了清代()A.后妃地位不如公主 B.皇权思想影响深刻 C.周朝礼仪焕发生机 D.家庭伦理关系紊乱8.光绪大清会典记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臣,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A参与政务,秉旨办事B.地处内廷,专管军务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9.唐朝时“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与此观点直接相关

4、的制度是()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0.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是()A.皇权至上 B.高度中央集权 C.发展稳定,一成不变 D.深受宗法等级观念影响11.刺史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期其职能有所扩大,到东汉时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说明()A.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B.检察官位卑权重的特点得以改变C.中央集权促使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D.汉代地方行政制度被后世所沿用12.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私臣又变为实权者,再来取代现

5、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征的是()A.三公九卿 B.内外朝 C.三省六部 D.枢密院13.李白在古风当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皆西来.”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A.建立了皇帝制度 B.实行三公九卿制 C.修筑了万里长城 D.实现了祖国统一14.明永乐十八年,朝廷建立了东厂,设掌印太监一员,掌班、领班、司房无定员,章刺缉刑狱之事。东厂的设置从本质上反映出()A.君主专制的强化 B.中央机构的进一步完善 C.监察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D.宦官权力的扩大15.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A.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

6、B.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C.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40分)16.简述中国古代王朝顺序(4分)17.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6分)18.中国古代各朝是如何加强君主专制的?(20分)19.观点有学者提出,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说,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两千多年全都一样,并无变化。材料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武帝时杜周为廷尉,“善候司。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者,久系待问而微见其冤状”。有人责怪他“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周曰:“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

7、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 据汉书卷六十杜周传 材料三唐太宗对宰相房玄龄等说:“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 ”据贞观政要卷二 从三则材料中选取两则可以论证题中观点的材料,并通过对材料的解读论证题中的观点。(10分)历史周练二答案1-5 BBCDB 6-10 CBADC 11-15 CBDAA16.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17.削实权、收精兵、制钱谷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另一方面造成了三冗的国家财政危机。18. 秦:三公九卿 汉:内外朝 东汉:尚书台隋唐:三省六部 宋:二府三司 元:一省制 明:废丞相 清:军机处19. 例如:材料:材料一、材料二。论证:材料一表明国家的一切事务都由皇帝作出决定,大臣只能根据皇帝的旨意具体执行。可见,自秦朝建立封建君主专制时起,君主的权力就是至高无上的。材料二充分反映了一个根本事实,“人主意指”是凌驾一切之上的,君主爱怎么办就得怎么办,过去一切制度、律令,都必须依据在位君主承认与否,而决定是否继续生效。言之有理即可-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