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文综(地理部分)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0542250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文综(地理部分)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文综(地理部分)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文综(地理部分)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文综(地理部分)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文综(地理部分)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文综(地理部分)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文综(地理部分)试题及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文综(地理部分)试题及答案非选择题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货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8分)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6分)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8分)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14分)39(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祖国西北,地域广阔。复杂多样的自然

2、环境,农牧并存的人文特征,使这里成为各民族繁衍生息、交流融合的家园。陕、甘、宁等地区曾是周、秦、汉、唐立国之基。现代历史上,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的圣地。西北的全面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材料一周、秦、汉、唐定都关中且国势强盛,并非只因为关中农业经济繁盛、四周险塞,关中西北面、北面的山地、高原同样重要。西周末年,王室失去了山地中“戎”族的支持,被赶出了关中平原。秦国控制了山地,“遂霸西戎”,积聚起雄视“山东”的力量;视死如归的战士与关中繁荣的农业经济,同是支撑秦统一全国不可忽视的因素。由山地、高原中“善骑射”的“六郡良家子”组建的军队,也一直是汉朝军队的核心。隋及

3、唐前期,关中在经济上已然衰落,远不能与“山东”相比,但依靠关陇为主体的府兵,以及国家马场饲养的最多时达到四十万匹的战马,仍足以控辖全国;当唐朝失去对西北山地的有效控制后,国势便一蹶不振。在历史学家吴于廑看来,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互动,构成世界范围内农业时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就中国历史来说,唐以后草原与中原农耕地区的互动更为广泛而深入。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材料二图10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2)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12分)(3)根据材料二说明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

4、除其自然条件外)(8分)参考答案选择题15 DCDAB 610 ABADB 11 D非选择题36(36分) (1)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C);全年降水量大(达1600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丰(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2)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 (3)水网密,水量丰,便于运输;利于干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便于浸沤黄麻。 (4)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为

5、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基础好,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好、经济丰富的)技术工人。39(2)地域较广且较平坦:(西、北)气流受山地抬升,在此多云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气候较湿润;祁连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较丰,适宜牧草生长。 (3)甲区域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位置适中)。河西走廊历史上一直是农耕民族与北部、西部游牧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军马的需求量大。河西走廊及往北、往西的大片区域,气候干旱;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以及河西走廊以东地区则主要应农耕之需,皆不适宜大规模集中畜牧战马。新课标全国卷36(28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

6、),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6示意该国主岛及位置,图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图6 图7(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分)(2)图8为图6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12分)(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6分)图837图9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据图9,回答下列问题。图9(1)简述中国大

7、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8分)(2)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10分)42(10分)旅游地理读图10,分析图示地区发展自驾车旅游的优势条件图10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11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溃、滑坡灾害图11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44(10分)环境保护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表1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表1年份湿地斑块数目(块)湿地总面积(hm2)湿地比率()197622

8、51888934299198637213963919172005197319230930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参考答案选择题(每小题2分)1 5 BCCDA 610 CCCBC 11 B非选择题36(28分)(1)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2) 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 通过闸门调控

9、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3) 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提出以上三种办法之一或其它合理办法均可得分。)37.(18分)(1)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2) 举例。 优势条件。(说明:所述优势条件应与所举城市或区域相符,

10、具体包括地理位置特点、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信息交流、科技水平、交通运输等方面。答出其中4个方面且论述正确即可得)42.(10分)距主要客源地(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路程适中,有高速公路连接;客源地居民收入高,私家车拥有量多,出游率高;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分布集中。43.(10分)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44.(10分)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

11、萎缩。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答出4项或以上即可)201O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l题第2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4题第2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二、必考题(共有3道小题,共30分)21读图7,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10分)22宁夏传统民居多坐北朝南,墙体较厚,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屋顶坡度较小。分析宁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地理原因。(10分)23图8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回答下

12、列问题。(10分)(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2分)(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8分)三、选考题(请考生在第24、25、26三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 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24(10分)旅游地理 西岳华山以险著称,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说。读图9,分析省外游客在华山平均停留时间短的原因。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遭遇暴雨时,常出现水漫街面、低洼处建筑被浸泡等内涝现象,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甚至人员伤亡。试分析这些城市暴雨成灾的原因。26(10分)环境保护 高速公路

13、属于全封闭的带状人工建筑物,当其通过自然保护区时,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很大。 试述高速公路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减少其不利影响的合理建议。参考答案:选择题:120 BBDDB ADACA CADBC BDAAC综合题:21、特点:终年温和,(2分) 年温差很小 (2分),昼夜温差大 (2分) 形成原因:地处赤道附近 (2分),海拔高(接近3000米)(2分)22、宁夏地处西北内陆,降水少,所以屋顶坡度较小;(3分)冬季严寒且漫长,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故不设北窗、墙体较厚以防风、保暖;(4分)南面窗户较大,以便采光和冬天接受更多的阳光,提高屋内温度。(3分)23、(1)M地区

14、制鞋业企业把生产企业都转移到N地区,在N地区只保留研发中心。(2分) (2)对M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3分)对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3分)工业化发展,地理景观人文化增强(增加了大量的厂房、道路等景观)。(2分)24、西安及其附近地区旅游资源和产品丰富,西安基础设施完善,是外省游客的集散地;(4分)华山地形险峻,山顶游客容量小;(3分)华山与西安之间交通便利。(3分)25、(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存在缺陷,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系统老化),遭遇暴雨时雨水易在短时间汇集。(10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26、不利影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食物源减少、迁徙通道受阻、活动区域缩小等;噪声干扰动物的生活。(干扰动物的择偶、产仔、哺乳等行为)。(6分)(只要答案合理可酌情评分,但得分不超过6分) 建议:修建生态走廊或生物通道;采用隧道、架桥等通过方式。(4分)(只要答案合理可酌情评分,但不得分不超过6分)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第二部分(综合题)本部分共4题,共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