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历史上学期第16周测试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0532568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历史上学期第16周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历史上学期第16周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历史上学期第16周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历史上学期第16周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历史上学期第16周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历史上学期第16周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历史上学期第16周测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双向细目表题型题号内容能力要求难易度考点分值获取解读调动运用描述阐释论证探究选择题1古代经济重心南移32古代政治33古代商业34古代思想35古代科技36明朝官制37古代选官制度38古代政治39古希腊民主政治310新航路开辟311启蒙运动312英国的民主政治313英国君主立宪制314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15进化论316中央与地方317全球史观318近代关税自主权319近代中国探索320近代经济321洋务运动322洋务运动323近代经济324英国政治体制325苏联农业集体化3非选择题26古今丝绸之路第二部分:试题 ( )1.夏、商、西周时期政治势力的地理分布态势是东西对立,一方是以夏或周族

2、为首,一方是以东夷及其衍生的商族为首。春秋时期则演变为北方的齐、晋与南方的楚、吴争夺霸权。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A.长江流域得到开发B.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C.黄河流域经济衰退D.王室衰微使分封制瓦解( )2.商代青铜器铭文比较简单。西周建立之后,涌现出大批铸有长篇铭文的青铜器,宣扬文王、武王的善德和天命,歌颂他们在军事上的胜利,记载诸侯对王室的贡献以及周王对其任命。这些记载的主要目的是A.创造更为系统的文字体系B.区分贵族内部的不同等级C.树立周代贵族的统治权威D.弥补官方史书记载的不足( )3.下图为甘肃出土的犁地画像砖,此图可以用来说明A.春秋北方农业的进步B.西汉中原农耕经济的繁荣C.

3、东汉江南地区的开发D.魏晋河西走廊农耕的发展( )4.美国学者列文森在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得出一个结论,皇朝体制有着一个“自相矛盾”的运行规律:儒教君主制的基础恰恰是反儒教的法家原则。作者揭示出中国封建社会A儒学思想以法家为依托B.外儒内法的治国策略C.儒家与法家的冲突激烈D.德治与法治交替运用( )5.朱熹曾借用佛教“月印万川说”来解释自己的观点:一个月亮高挂夜空,人间的江河湖泊中却可以看到无数的月亮,无数的月亮终归于一个月亮。朱熹想要解释的观点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B.理先气后C.三纲五常即是天理D.格物致知( )6.洪武五年,琉球遣使“入朝”,明朝中央政府赐予大统历及文绮、陶器、铁器等,后

4、“以陶器七万、铁器千就其国市马”。中央政府特地“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使往来”。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与琉球的贸易带有朝贡贸易的某些特点B.政府利用“商帮”推动贸易发展C.此类贸易有益于市镇经济繁荣 D.“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贸易萎缩( )7.明朝读卷官是科举考试中殿试的阅卷官员,史料记载:“初,读卷用祭酒、修撰等官。”其后“非执政大臣不得与”。这一现象说明A.科举考试程序严格B.统治者重视人才选拔C.考试舞弊风气盛行D.人才选拔公正且合理( )8.雍正四年初有军机处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明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为户部一分支下属。至八年时专管军务,而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即以文书的

5、形式告知)各省。这表明军机处A.可以避免大臣专权B.逐渐成为中枢机构C.与内阁的地位相当D.已失去其绝密特性( )9.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分别为:传唤、审判、求偿、家父权、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法、公法、宗教法、前五表之补充、后五表之补充等十二篇。与中国古代法律相比,罗马法的典型特征是A.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B.对后世法律文化有深远影响C.以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为出发点D.商品经济影响下的私法发达( )10.著名古希腊史专家弗罗洛夫说,由于充当领袖的贵族的个人私欲必然使他们和人民群众之间存在距离,而由此引起的两者间的冲突,往往以某一领袖人物的垮台而告终。这反映了在雅典A.不

6、可能出现贵族专权的局面B.民主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C.平民有维护民主的意识D.不能存在居领导地位的权威( )11.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指出:“依据这部宪法,合众国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联盟,而且还是一个联邦,生活在联邦里的个人,出于某些目的,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而出于其他目的,又是各州里的公民。”材料体现美国宪法的重要原则是A.人民主权B.分权制衡 C.天赋人权D.自由平等( )12.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

7、形势 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13.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14.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直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映了A.婚姻自由成为

8、普遍时尚 B.民生主义影响巨大C.婚俗中西合壁土洋结合 D.婚嫁旧俗受到冲击( )15.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A.倡导民主科学 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C.反对愚昧迷信 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16.20世纪初叶,上海市教育局制作歌词分发各界传唱,其中有“神州大陆天产多,手工品真坚固,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歌词意在A.提倡国货抵制洋货 B.倡导教育救国须从实业做起C.希望民族产业改进

9、提高 D.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 )17.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说: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想皖地亦同此景象耳!昨日,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18.“光荣革命”后,王权适应了新的形式,完成了关键性的历史演变,于是,它在新的时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位置,这是英国王权在剧烈的社会转型动荡中未被淘汰而终于留存下来的根本原因。这一“关键性的历史演变”是A放弃专制统治,承认议会权力 B取消征税特权,遵从议会许可

10、C出让行政大权,建立内阁制度 D停止任命首相,接受政党政治( )19.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按照王位继承法,德意志汉诺威王朝的王公乔治一世继任英国国王并在英国统治了13年。他不会说英语也不熟悉英国的政风民情,便放手让英国大臣代他去料理国事,自己什么也不管。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外国王公入主的传统得到尊重 B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出现良机C对王权的限制获得了重大进展 D责任内阁制已成熟( )2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当国会将参众两院所通过的一项立法议案送交总统时,总统必须在10天之内作出反应:或者签署这项法案使之生效;或者否决这项法案,把它连同反对意见一起退回到国会;或者不采取任何行动,使此项法案在

11、10天后自行生效。由此可见A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B总统可以制约国会C总统与国会彼此制约 D总统的立法权是形式上的( )21.美国开国元勋汉密尔顿认为,要使行政部门强而有力,必须将行政权集于一人,“一人行事,在决断、灵活、保密 及时等方面,无不较之多人行事优越得多;而人数越多,这些好处就越少”。由此可见汉密尔顿A强调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 B.认为民主政治会降低效率C反对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D.主张加强总统的行政权力( )22.2014年,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如果他领导的保守党在2015年的大选中胜出,将举行英国是否退出欧盟的全民公投。当选后,他的这一行为A.应对议会下院负责 B.会遭到议会上院的否

12、决C.必须得到国王授权 D.不可能得到内阁的支持( )23.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本已落下帷幕,但败选的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及其团队要求重新计票。面对这一情况,有的州表示同意启动重新计票程序(如威斯康星洲);有的州明确拒绝重新计票(如宾夕法尼亚州)。这表明美国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中央集权尚未实现C总统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D.各州保留一定权力( )24.1867年,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其代表作英国宪政中指出:英国宪政制度“有效运行的秘密,是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密切结合和近乎一体的融合”。当时英国的政治体制能够体现这种“融合”的是A国王与议会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B议会兼具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的职能 C内阁和议会相互制约并彼此负责 D首相兼政府首脑和下院多数党领袖于一身( )25.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在农业方面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实现集体化,但农业的产量却是非常令人失望。这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